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发一种新型安全装饰材料-镭射玻璃。它是以光敏树脂,玻璃和塑料镭射复合而成的。叙述了光敏树脂的合成,原材料的选择及作用机理,实验证明此方法生产镭射玻璃固化速度快,其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光敏树脂与玻璃离子联合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480颗楔状缺损的牙齿随机分组,1例以光敏树脂修复,称光敏组;对侧以光敏树脂及玻璃离子联合充填,称复合组,随访3a,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复合组成功率为95.42%,光敏组成功率为75%.结论 光敏树脂与玻璃离子联合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光敏树脂版是一种新型的凸版印刷材料,是用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加交联剂、增感剂和阻聚剂按一定配比制好后,在涤纶片基上铺流成型,然后用玻璃阴图通过紫外光曝光,即制成光敏树脂版。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哈尔滨日用化学厂广大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哈尔滨轻工业研究所和印刷三厂的帮助下,从1974年12月开始进行软管印刷用光敏树脂版的试验,至1975年1月共印了单色和双色软管60多万支,初步收到了良好效果。它使换版时间缩短三  相似文献   

4.
采用顺丁烯二酸酐改性带有立体端基结构的聚酯前驱体,然后用带有立体端基结构的前驱体对聚氨酯进行处理,将立体结构分子链段接枝到聚氨酯上,最终得到立体结构水性聚氨酯树脂.以水性聚氨酯树脂为主体系,并用水性丙烯酸树脂调节性能,辅以功能助剂及成膜助剂,制得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并应用于真空镀铝镭射纸,有效解决了溶剂型镭射涂料环保性能差以及安全性不良造成的无法实现高速涂布的问题,实现真空镀铝镭射纸绿色、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是质量单元的有序排列,光固化快速成型机中的质量单元就是光敏树脂,在成型过程中光敏树脂逐渐被消耗,为保证光固化快速成型机正常工作,需不断补充光敏树脂体积的收缩量。针对光固化快速成型机的工作液槽容积有限、微量的补偿过程及光敏树脂自身的粘度对成型工件质量的影响,改造了光敏树脂动态补偿系统,较方便地实现了光敏树脂的连续微量补偿,提高了光固化产品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聚氨酯光敏预聚体的粘度、数均分子量、自动氧化反应以及光固化后树脂的平衡溶胀比和力学性能的测定 ,探讨了这类丙烯酸聚氨酯光敏树脂的链结构与微相分离、光固化性能以及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齐聚物二元醇以及加入的小分子二元醇是影响光敏预聚体及光固化后树脂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中加入α AGE不仅可有效地消除光固化过程中氧阻聚 ,而且对光敏预聚体粘度、光固化后树脂微相分离也有显著影响 ,平衡溶胀法较好地表征了此类丙烯酸聚氨酯光固化树脂的相分离聚集态结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超支化改性的特性与优点.主要介绍了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的合成以及在光固化3D打印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光固化3D打印用光敏树脂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立体光刻技术是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思想的新型微细加工技术。在微立体光刻制造中,光敏树脂在一定波长的光照下发生固化反应,光敏树脂的曝光量阈值和透射深度是光敏树脂的两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对掺入质量比20%氧化硅纳米颗粒自行制备的光敏树脂的两种特性值进行测试研究,测量得到光敏树脂在氮气环境中比与在空气中的曝光量阈值小,分别为5.6 mJ/cm2以及86.5 mJ/cm2;加入光吸收剂后的透射深度比不加入光吸收剂的透射深度小,分别为14以及60。根据测量的树脂的特性值,使用实验室开发的微反射镜动态掩膜微立体光刻系统,成功制作微齿轮。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合成丙烯酸环氧酯树脂、安息香乙醚的试验,确定了合成的条件。用反应性予聚物丙烯酸环氧酯树脂、活性稀释剂苯乙烯、光敏剂安息香乙醚和其他添加剂配成了光敏涂料,并用此涂料加上适当的填料和颜料配成了光敏腻子。用光敏腻子和光敏涂料对木家俱、人造板进行了涂装试验,试验证明此两种材料具有固化快、涂膜理化性能好等优点。试验也确定了薄木装饰纤维板的涂装工艺,为生产性大车间的设计提供了工艺路线和基本工艺数据。使用光敏涂料的经济效果与现用的高级木家俱漆硝基木器清漆和不饱和聚酯漆相比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三种新的聚酯型光敏树脂,探索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和反应规律,初步探讨了聚酯型光敏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发现影响聚酯胶光敏性和耐热性能的“奇偶数效应”.产品的曝光时间缩短到1秒左右,分辨率达到O.75μ,合成反应时间也缩短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分析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波固化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电磁学、传热学及固化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含有2项内热源的电磁场 温度场 固化度场耦合模型,基于该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NOL环的微波固化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将仿真结果与传统热固化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 得到结论为:微波固化方式较传统热固化方式缩短了复合材料达到既定固化温度的时间,降低了复合材料NOL环内部的固化度分布梯度,有效改善了固化均匀性。复合材料微波固化过程数值模拟的实现,为微波固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格尔木地区土壤中实测腐蚀性离子种类与含量,设计Na2CO3、NaCl、Na2SO4及MgSO4复合溶液进行全浸泡试验,通过相对质量评价参数(ω1)与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参数(ω2)变化规律研究玻璃粉/硅粉复掺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分析标准养护下玻璃粉/硅粉复掺对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影响,以及玻璃粉/硅粉复掺混凝土受复合盐溶液侵蚀的微观机理.并依据Wiener理论预测了复合盐溶液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复合盐溶液腐蚀环境下,混凝土劣化幅度因玻璃粉掺量的变化而不同;标准养护下玻璃粉/硅粉复掺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无影响,且养护至56~120 d时SiO2仍进行着明显的火山灰效应;玻璃粉掺量10%、硅灰掺量6%时,玻璃粉/硅粉复掺对混凝土气孔结构有所改善,所以在复合盐溶液腐蚀前后混凝土内部平均气泡孔径均小于未掺玻璃粉与硅灰时的混凝土气泡孔径;玻璃粉/硅粉复掺制备混凝土时玻璃粉掺量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环氧树脂/反应性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动态DSC研究了环氧树脂/反应性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其固化过程,对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指前因子和速率常数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为自催化反应机理;随着胺化聚碳酯酯(a-PC)的加入,活化能降低,而表观速率常数和指前因子增加;a-PC改变了整个体系的固化过程,加快了固化反应;对于a-PC增韧改性体系,随着a-PC和固化温度的增加,固化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双酚F环氧/环硫树脂,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定了合成树脂的结构,对比研究了环硫基团/环氧基团为0/100、15/85和50/50(质量比)的双酚F环硫/环氧树脂与脂环胺DMDC固化剂体系的固化行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TA)等手段研究了固化剂配比对体系固化程度、固化物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环硫基团质量分数从0分别增加到15%和50%时,环硫/环氧树脂/胺体系不仅固化速度加快,且固化剂用量相应减少约15%和50%,说明胺基与环硫基团开环反应形成的—SH或—S-可作为固化剂进一步与环氧基团和环硫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另一方面,固化物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说明环硫树脂固化物交联网络更密集,也证明了环硫/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行为与环氧树脂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神光装置发展和未来国家专项工程对大尺寸激光玻璃的大量需求,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了以磷酸盐激光钕玻璃连续熔炼技术为核心的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批量制备技术.大尺寸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备技术是全新的工艺技术,先后攻克了除杂质、动态除羟基、除铂颗粒、小流量大尺寸成型、隧道窑退火过程玻璃易炸裂以及包边和性能检测等一系列关键单元技术,激光玻璃的所有指标包括荧光寿命、光学损耗、光学均匀性、包边剩余反射率等均达到神光装置的使用要求.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能力的国家.采用该技术已成功研制了一千多片米级尺寸N31型激光钕玻璃,并且应用于我国的神光系列装置,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实现了1 053 nm激光波长5 ns脉冲宽度单束能量19.6 kJ激光输出.采用本技术研制的激光钕玻璃在国防、强场激光科技前沿、激光加工和医疗领域都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的改进的双圆筒测应力推广用于低温环境中内应力的测量,研究了环氧绝缘从固化温度直到低温的较宽温度范围内的内应力的出现与增长过程,说明环氧绝缘固化过程中内应力与固化反应放热峰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前者滞后于后者;实验再次证明了出现内应力时的温度接近固化体系的玻化温度;批出固化剂含量于低温绝缘的特点重要性和填实,增塑剂及固化温度对于降低低温内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沙子为骨料,水玻璃作为黏结剂,三氯化铝作为固化剂,制备成大尺寸多孔沙砖,研究水玻璃黏结剂的固化机理和粉化机理。通过采用红外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固化时间黏结剂的结构变化和官能团变化,发现水玻璃凝胶在干燥环境不断脱水,其中的Si—O—Al键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形成稳定的网状交联结构;在潮湿环境,受到羟基作用使Si—O—Al键断裂而导致黏结剂粉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超支化聚酯基二茂铁/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热行为及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Kissinger和Ozawa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各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利用Crane模型计算出固化反应级数,通过固化体系的DSC数据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为100 ℃2 h→140 ℃2 h→160 ℃1 h,并通过TG及DSC测试了在该工艺固化后复合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在287~330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5.29~130.27 ℃之间,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二氧化硅玻璃基底上制作了硅酸铅玻璃薄膜,并对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后硅酸铅玻璃薄膜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酸铅玻璃在235m附近的吸收峰受308m和266nm的紫外光照射后没有变化,但受248nm的紫外光照射后吸收峰出现了光漂白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石英玻璃激光热辅助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砂轮磨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热辅助磨削可以提高临界磨削深度、石英玻璃的表面磨削质量及效率.激光功率对激光热辅助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但不呈线性关系,最优激光功率为175W,对应粗糙度为0.262.通过激光辅助,实验过程中玻璃脆性下降,塑性提高,实现了石英玻璃的塑性域磨削,减轻砂轮磨损,降低了磨削表面的剥落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