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量热法测定氯化镱与甘氨酸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具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 ,分别测定了 [Yb Cl3· 6H2 O(s) +3 Gly(s) (Gly代表甘氨酸 ) ]和配合物 Yb(Gly) 3Cl3· 3 H2 O(s)在 2 mol· L- 1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 .通过盖斯定律所设计的一个热化学循环 ,可计算得到六水氯化镱与甘氨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 Hmθ(2 98.1 5 K) =1 .0 73 k J· mol- 1 ,并估算出配合物 Yb(Gly) 3Cl3· 3 H2 O的标准生成焓Δf Hmθ(2 98.1 5 K) =-3 5 99.1 3 k J· mol- 1 .  相似文献   

2.
β沸石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 ,在 Na2 O-Si O2 -Al2 O3 -TEAOH-H2 O体系中合成 β沸石 ,研究了各种因素(硅铝比、碱度、水含量、铵浓度、钠含量等 )对晶化过程和产物性质的影响 .XRD法测定物相、相对结晶度及结构参数 ,ICP法分析组成 .给出了合成 β沸石适宜的反应配料组成范围 ,得到其表观成核活化能和晶化活化能分别为 5 0 k J·m ol-1和 1 0 1 k J· mol-1,成核和晶体生长阶段相对体系总碱度均为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FeCl3和Fe2Cl6与KCl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骤冷法研究FeCl3和Fe2Cl6与KCl的反应热力学,结果显示,在温度(638-788)K和压力(0.001 1-0.006 4)MPa范围内,KFeCl4是唯一气态配合物产物.反应(1/2)Fe2Cl6(g)+KCl(s)=KFeCl4(g)的热力学函数是△H(OI)m(298.15,KFeCl4,g)=(19.6±2.0)kJ·mol-1,△S(OI)m(298.15,KFeCl4,g)=(-8.5±3.0)J·mol1·K-1;反应FeCl3(g)+KCl(s)=KFeCl4(g)的热力学函数是△H(OI)m(298.15,KFeCl4,g)=(-56.9±2.0)kJ·mol-1,△S(OI)m(298.15,KFeCl4,g)=(17.4±3.0)J·mol-1·K-1.  相似文献   

4.
林曼斌  卢敏仪 《广西科学》2004,11(4):332-336
分别测定在有超声波作用和在无超声波作用条件下 ,酸化碘酸钾 (KIO3 )和亚硫酸钠 (Na2 SO3 )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式及活化能 ,从而研究该反应的机理以及超声波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并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得出 ,超声波对该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只提高反应的速率常数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并没有改变反应机理。在超声波功率为 30 0W时 ,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式为 :v =k·c1 0 9(KIO3 ) ·c1 0 0 (Na2 SO3 )·c1 0 8(H+ ) ,其中 :k =95 0 (mol-1·L) 2 ·s-1,活化能为 17 35kJ·mol-1。实验还得出 ,在温度为2 98K时 ,当KIO3 与Na2 SO3 的初始浓度比为 2∶5 ,H+ 的初始浓度为 0 0 4 2 8mol·L-1,超声功率为 30 0W时 ,反应速率为最快 ,即v =4 31× 10 -4mol·L-1·s-1)。  相似文献   

5.
在HCIO4介质中用光度法研究了抗坏血酸 (HR)与钒 (Ⅴ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通过考察溶液酸度和抗坏血酸浓度对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求得反应速率方程为-d[H2 R]/dt=k[V(Ⅴ ) ][HR][H ].在 2 5 2℃、μ =1 .0mol/L时 ,反应速率常数k=( 1 .2 2± 0 0 6 )× 1 0 3 (mol/L) -1·min-1;在氧化剂过量情况下 ,抗坏血酸与钒 (Ⅴ )的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为HR 2V(Ⅴ )→R 2V(Ⅳ ) H ;推测了可能的单电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 HF/6-3 1 G* *及 MP2 /6-3 1 G* *水平上计算了甲酰基双烯酮及苯甲酰基双烯酮的重排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两反应均为简单基元反应 ,反应中的 H原子 (或 C原子 )和邻近的 3个 C原子形成了具有四元环结构的对称过渡态 ,两反应的活化势垒分别为 1 5 0 .83 k J·mol- 1和 1 46.45 k J·mol- 1(MP2 /6-3 1 G* * 水平 ) ,这与苯甲酰基双烯酮需要在 5 5 0℃的高温下才能发生重排反应的实验事实一致 .  相似文献   

7.
经以下步骤求算二水固态草酸镁脱水的动力学三因子 :( 1)迭代法或 KAS法求出可靠的 Ea;( 2 )积分法Coats- Redfern方程和微分法 Achar方程相结合判定出可能的机理函数 ,并计算 A.得出 Ea 为 113.0 8k J· m ol- 1 ;A为 4 .35× 10 8~ 8.5 8× 10 1 2 s- 1 ;机理函数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 f( α) - 2 ( 1- α) [- ln( 1- α) ]1 / 2、g( α) =[- ln( 1-α) ]1 / 2 ,其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 Ea/ RT· 2 ( 1-α) [- ln( 1-α) ]1 / 2 .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ZrO2·x H2O催化剂,研究了几种修饰剂对Ru/ZrO2·x H2O催化剂苯选择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前驱体还原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锌可使环己烯得率达到43.4%;在苯-水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甲醇,能够使环己烯得率与未加入时相比增加3%;而一些助催化剂对Ru/ZrO2·x H2O催化剂的选择性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Ru/ZrO2·xH2O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ZrO2 ·xH2 O催化剂 ,并利用XRD、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重点研究了催化剂还原处理过程对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无机添加剂ZnSO4·7H2 O、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反应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还原处理时加入 4 .0 gZnSO4·7H2 O和在反应温度 14 5℃、搅拌速度 80 0r/min以上时选择性加氢效果最佳 ,环己烯的最高得率可达 36 .7% .  相似文献   

10.
含硫桥基配体的三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u3(CO)12分别与三个含P、S杂原子的配体(C2H5SPS2)2(L1);(CH3SPS2)2(L2);(C6H5CH2SPS2)2(L3)反应得到了三个新的三核钌羰基硫簇合物Ru3(CO)10(μ-SC2H5)( )Ru3(CO)10(μ-SCH3)( )Ru3(CO)10(μ-SCH2C6H5)( ),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以及IR、1HNMR谱学表征,同时用X-ray衍射法测定了簇合物 分子的晶体结构.X-ray晶体衍射分析证明: 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7.380(4) ,b=12.766(3) ,c=17.451(4) ,α=β=γ=90°,V=3871.7(14) 3,Z=4,Dc=2.211mg/m3,R1=0.0221,WR2=0.0294.μ-SC2H5为边桥基配体.  相似文献   

11.
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乙酸为溶剂合成柠檬酸酐.用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和物料配比对柠檬酸酐产率的影响.得出的最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18 h,反应温度37℃,摩尔比n(柠檬酸):n(乙酸酐):n(乙酸)为1:1.8:2,产率为84%.产品分子量为174,红外光谱证明产品为五元环状酸酐.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碳十四烷基酯(TMA)为原料进行共聚,研究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时间、溶剂配比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等N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当TMA与MAH的摩尔比为0.3/0.7,AIBN加入量不大于单体总摩尔量的1/1000,反应时间为4~6h,溶剂为甲苯时,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13.
<正>Esterification of Aspen Wood with Maleic Anhydride$罗马尼亚布拉索夫大学木材工业系1MatsudaH.Preparationofesterifiedwoodsbearingcarboxylgroups.WodScienceandTechnology,1987,21:75~882MatsudaH,UedaM,MoriH.Preparationandcroslinkingofoligoest....  相似文献   

14.
从马来酸酐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来酸酐和甲醇在一水硫酸氢钠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 ,所得产物马来酸二甲酯在光和溴存在下转化成富马酸二甲酯 .该法有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酐催化均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酸酐均聚产物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研究马来酸酐的均聚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以纳米晶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的马来酸酐非均相催化聚合反应。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绘出反应体系的粘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在DMF溶剂中可以被纳米晶二氧化钛催化均聚,分子量在400-80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偏苯三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合成高支化聚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酸值和环氧值跟踪模型反应过程,研究了偏苯三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合成高支化聚酯反应中存在的主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只存在羧基与环氧基,羟基与酸酐两个反应,由这两个反应交替进行得到外围含有羧基和羟基的高支化聚酯,同时在反应条件下均没有观察到可能存在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乙酸酐、乙酸为原料合成一种水基切削液防锈润滑添加剂的中间体—柠檬酸酐。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原料和不同温度下的产物进行测试,通过对红外光谱图的分析与比较,确定了制备柠檬酸酐的最佳反应条件:原料比为柠檬酸、乙酸酐1∶2(摩尔比).反应时间为18h.反应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8.
1,2,3,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异构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气相色谱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1,2,3,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在各种路易士酸催化下的反应情况,并对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的反应进程提出了通过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并采用CO2释放量测定法和土埋法对其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1,6-己二醇/顺丁烯二酸酐缩聚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时发现,反应过程中体系密度的变化对动力学测定有一定的影响,聚酯化动力学参数用体积摩尔浓度表示更为合理。采用体积摩尔浓度(mol·L-1)单位推导出适合该反应的总包动力学方程,计算出该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以体积摩尔浓度为单位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以质量摩尔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