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德建 《科技资讯》2010,(23):77-77
随着开采设备的逐步升级,一次性回采的高度越来越大,回采高度超过6m,这样组装好的支架高度也超过6m,这样庞大的支架,若在地面组装打运到回采工作面,势必对打运通道有很高的要求,也难以实现畅通无阻,为此需要在距回采工作面附近施工组装大硐室。本文分析针对谢桥矿1161(3)工作面大采高组装硐室支护提出了一整套的掘进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分步施工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通过高强锚杆锚索和架棚联合强化支护技术是控制深井复合顶板条件下大采高硐室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宫栋斌  时俊 《科技资讯》2005,(22):67-67
1.支护设计1.1切眼断面的确定为满足轻放支架的安装要求,设计切眼断面为宽×高=5.2m×2.1m,同时,考虑到炮采工作面仿宋采时,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沿停采线向外3m范围内顶板十分破碎,支护困难,不宜作为轻入大断面切眼的位置,因而设计时,增加了3m过渡段,切眼的最大控顶距为8m。过渡在切眼刷大结束后全部回掉。1.2支护方式选择依据错车杆对破碎复合岩体的错车固机理及对轻放切眼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我们选择下列支护:A顶板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B两帮用单体支柱背帮;C过渡段用单位支柱和铰接顶梁使走向棚加强顶板;D切眼内视顶板情况,适当用工字…  相似文献   

3.
开滦集团东欢坨矿9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极其易碎、大面积冒落等特点,不适于采取锚网支护.3093掘进工作面是中央南翼采区首个9煤层工作面,在工程衔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考虑到切眼安装液压支架提供有力的条件,实现“五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理念.技术人员在切眼支护上进行了大胆革新,采用新的支护方式,取得掘进、安装高效安全的理想效果.该文谈谈3093采面破碎顶板条件下切眼亮面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东 《科技信息》2010,(18):I0314-I0314
潘一矿13槽大采高工作面切眼必须刷大断面,以满足安装大型机械设备的需要,针对这一现状,大断面下煤巷的支护形势决定了安装的难易程度,本文阐述了采用锚索网联合支护的方式,相比假设工字钢棚而言,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安全威胁和职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综合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基于全波形声发射的岩石力学特性参数试验及分析,6.2m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物理相似模拟,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计算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分析工作面向前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垮落、破断对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的影响,并对模拟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合理支护强度或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为羊场湾煤矿6.2m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和支架工作阻力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毅 《科技资讯》2011,(36):59-60
中兴煤矿地质条件复杂,1202下所采的煤层距上组煤层的距离为3m左右,且上组煤已经回采成采空区。1202下工作面属复杂条件下近距离煤层开采,现在掘进切眼是大断面施工巷道,为保证切眼工程质量,选用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家峁煤矿6.0m大采高综采面(15201首采面)顶板压力、支架立柱收缩量进行现场实测,揭示了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及大型国产支架(ZY12000/28/63D)在实际支护过程中的运转特性,得出此类大型国产化液压支架适应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控制顶板要求,为类似张家峁煤矿15201首采面开采条件下的综采面支架选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工字钢棚交叉支护技术在3下106采面切眼支护中的应用技术实践,提出了在以后大跨度切眼施工支护中特别是顶板破碎、地质结构复杂、大跨度切眼均可采用此种支护支护施工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红柳林矿5-2煤切眼现有支护结构和支护技术设计的锚杆、锚索支护密度偏高,部分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支护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支护体实际受力常常远低于杆体强度的现状,采用联合支护的思想,结合现场测量,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的方法对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切眼支护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初步支护方案,将初步设计方案应用于现场,并对围岩支护效果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对浅埋深薄基岩大采高工作面切眼支护优化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支护设计体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切眼的掘进速度及支护效益,有效的降低了巷道工程的综合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面临大倾角仰采、坚硬顶板、支架架型失稳、架前顶板整体切落等开采难题,是宁东矿区复杂难采煤层的典型代表.针对大倾角工作面架前顶板整体切落(最大冒落高度10 m、宽度15 m)、工作面推进困难的链式灾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4套控灾方案并进行论证,综合对比施工工期、费用、安全等因素,基于"切断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综采设备的不断升级,支架吨位不断增大,支架外形尺寸要求综采工作面的切眼断面也越来越大,因此复杂条件下大吨位综采液压支架的安装成为一个难题。本文详述了徐州矿务集团三河尖煤矿72302综采工作面支架安装的工艺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支架的安全安装,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支架安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安徽科技》2007,(7):44-45
一、上提工作面回采简况 潘一矿原设计防水煤柱80m,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为多回收煤炭资源,增加矿井经济效益,进行上提试采.上提首采面1402(3)工作面开始采用综采,因压架出水,重掘切眼改炮采获得成功,后来又陆续成功上提试采了1401(3)、14022(2)、14021(3)工作面,都采用炮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矿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综采工作面接替准备迫切需要得到保证.论文针对童亭矿综采块段主要集中在陈楼块段10煤层,而解决10煤层综采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支护问题是巷道支护的难点,以S10717综采工作面切眼为例,浅谈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及煤壁破坏机理,建立3种不同采高的UDEC数值模型,分析采高和支架护帮板位置对顶板垮落步距、形态及煤壁破坏深度的影响,建立煤壁滑移破坏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来压步距受采高的影响较小,均为45 m,周期来压步距随着采高的增大而减小;大采高工作面由于垮落矸石无法充满采空区,顶板易形成悬臂梁结构;采高增大会增大煤壁片帮的风险。计算得出了大采高工作面煤壁能承受的最大顶板压力,给出了煤壁滑移破坏判据。通过建立不同护帮板位置的数值模型,确定了8.8 m大采高工作面的护帮板最佳支护位置。提出了增加护帮板水平推力和支护面积的煤壁控制方法,现场应用该方法使煤壁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马洪俭 《科技信息》2012,(20):433-434
在切眼巷道未刷大之前,先安装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时所使用的刮板运输机和采煤机,然后利用采煤机对切眼巷道进行扩帮。形成具备综采液压支架安装条件的正规切眼,使采掘活动更加有机的衔接起来,减少了掘进扩帮刷切眼的过程,节约了掘进支护材料的投入,缩短了综采安装与掘进工序的时间,实现了矿井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以华润煤业205工作面切眼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3号煤工作面的地质力学基本条件,确定围岩稳定类型属3类中等稳定及切眼的支护方式。经理论计算分析,结合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分析了其围岩屈服破坏、顶底板、两帮移近量等情况,得出该矿3号煤层工作面切眼的合理支护技术方案。对工作面切眼支护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产高效综采面的推广应用,切眼大断面煤巷尤其是复合顶板巷道很难施工及维护。针对综采工作面切眼大断面复合顶板巷道施工及支护问题,确立二次施工、锚网带索+单柱支护技术,有效解决在复合顶板条件下的大断面切眼施工的围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两硬”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缺乏,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不能在大同矿区推广等问题。笔者对液压支架与大采高综采采场围岩的力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矿压理论,从多种角度对“两硬”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列举了5 000 m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试验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支护阻力实测数据;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理论计算值与井下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再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大采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埋深近水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断面超大、支护难的实际情况,使用综掘机掘进,采用锚网+锚索+钢梁联合支护和单体支柱加π型梁支护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对大跨度、大高度条件下的切眼顶板及两帮围岩起到支护控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综掘工艺下,该支护方式的具体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并成功应用于某矿切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采高综采系统设备结构复杂、部件多、尺寸长、重量大、安装困难等特点和东坡煤矿的实际,重点介绍了运输设备提升能力验算、绞车的安装和调试、巷道及开切眼的加宽加高、起吊锚杆和锚索的施工等准备工作,提出了合理的设备安装工序,对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设备及机巷胶带输送机和开关车安装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分析、总结了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