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本文从强夯法加固路基工程的机理、强夯法加固路基工程的主要参数的设计、强夯法效果检验三方面来探讨强夯法加固路基工程,希望对实际工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敏 《科技信息》2013,(10):397-398
本文以榆佳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强夯法处理为工程实例,研究了强夯法加固非饱和土及加固饱和土的基本原理,并从强夯法设计参数入手,分析了各参数的设计方法及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
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加固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强夯加固深度,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利用测振仪进行现场测振,通过对测得的振动波参数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同时利用重力触探方法对强夯后路基承载力进行平行检验.结果表明,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与经验公式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测振仪测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加固未经级配、粒径大小不一的抛填片石填筑的铁路路基的经验较少,本文通过强夯法对采用类似填料的大的场地的强夯加固效果的经验借鉴,对采用抛填片石的路基进行加固,并对强夯后地基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及后期观测,验证了强夯法处理后的抛填片石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期没有发生不均匀及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强夯在地基基础加固施工过程中,从理论上分析强夯能以巨大的能量冲击地基,产生强烈冲击波和动应力对地基应力的作用效果,并详细阐述了在地基中形成三个作用区,即在地基表面形成松动区;在松动区下某一深度形成加固区;在加固区的下面是弹性区。因而强夯可使地基在浅层和深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使强夯后的地基土层结构密实,达到强力加固地基基础的目的。还介绍了强夯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理工作。使用强夯法加固地基基础,在本案例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路基强夯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冕  王海舟 《科技资讯》2008,(12):31-32
强夯法亦称为动力固结法,适用于砾类土、砂类土、低饱和度的粘质土和粉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路基。本文从路基强夯技术的概念及其优点出发,分析了路基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其加固深度影响因素、强夯法加固路基的施工程序及其要点以及强夯法加固路基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李海升  王智勇 《科技信息》2010,(22):327-327
强夯法对尾矿的加固处理具有造价低,施工方法简便,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等显著优点。现以张石高速公路尾矿强夯处理的施工经验对强夯法在公路工程方面地基处理的经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加固各类土层,其作用可以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和密实度,消除不均匀沉降,降低压缩性,改善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过程中,土体变形量的变化规律对强夯的有效加固范围有着较大的影响,研究夯坑沉降量的变形规律对强夯法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强夯法的创建、发展、加固机理、适用范围及影响加固效果的因素等进行了简述,并介绍了一例用强夯法加固填土地基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
徐珂 《河南科学》2009,27(10):1292-1296
对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路基施工进行了强夯法加固现场试验,介绍了试验区强夯法的施工设计和现场检测与室内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用强夯法加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体是可行的,强夯后的填筑体满足山区高速公路地基承载力要求和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深厚粘土强夯施工参数是否合理、可行,依据不同的回填深度,选用不同强夯试夯参数,对试夯后回填土性状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工程场地由一定膨胀性的粉质粘土和粘土回填形成,最大深度达8 m以上,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从试夯结果分析可知,处理6~8 m回填深度区域,夯击能3 000 kN·m、间距6 m的夯击参数在处理效果上优于夯击能2 000 kN·m、间距5 m的夯击参数。深厚回填粘土的强夯处理参数选取上优先考虑处理深度,通过调整夯点间距、夯击点数达到施工各项参数的最优组合。实践证明,开展试夯工作在强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因其经济便捷、效果显著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中国强夯施工信息化水平较低,夯沉量的监测普遍采用人工测量,测量设备信息化程度低且精度差,难以实现对强夯数据的精准控制与信息化管理.针对目前夯沉量测量存在的痛点问题以及信息化监测的工程需求,提出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动态后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post processed kinematic,GNSS-PPK)的夯沉量监测技术,采用远程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建立实时数据通信链路,事后进行高精度PPK解算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夯沉量的动态监测.遵循低功耗高精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夯沉量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依照强夯施工的监测需求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强夯高冲击环境下实现厘米级测量,低功耗设计满足在线长期监测,为强夯施工摆脱人工测量实现信息化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施工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强夯原理、设计参数以及施工工法,在现场代表性区域内,通过不同参数下试夯试验的对比性研究,分析试验监测与检测相关数据,确定了工程可行性设计施工参数,包括夯击数、落距、夯距等。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大面积回填区域加固方法,对相关工程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夯地振动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夯法加固地基由于其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强夯引发的地振动对邻近的建(构)筑物的影响受到业内的日益关注.基于高速公路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现场采集的207条振动记录,对强夯振动的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随振源距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参照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1999)的烈度分级和《安全爆破规程》(GB6722-2003)的允许振速,对强夯的地震动效应作出评价,并建议在该强夯能级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允许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5.
刘浩然 《科技信息》2013,(5):336-338
利用室内击实仪模拟满夯,研究红砂岩粗颗粒土在满夯作用下的土体对能量吸收和土体的加固效果,满夯锤印搭接变化和间隔满夯与搭接满夯方式对土体吸收夯击能和满夯效果的影响。文中通过研究0,1/4,1/2三种搭接锤径下的满夯土体沉降和1/4锤径下搭接满夯与间隔满夯的沉降差值对比。研究红砂岩粗颗粒土满夯冲击能量消耗规律得出相关结论,通过结论对满夯施工提供参考意见同时提出新的带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从地基特点、强夯施工工艺及技术参数、检测结果3个方面介绍了高能级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和回填土中的应用,并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连接段呼延调蓄工程为例,就影响大面积地基强夯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比较,认为对影响其效果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实验模拟是保证强务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采用强夯和碎石挤密桩的办法进行重液化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处理结果,并从工程造价、工期、设计要求等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强夯加固填土地基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强夯法在我省粮库工程建设地基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态回弹模量作为一种路基强度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路基动态特性。通过测试相同碾压条件下路基的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模型,研究了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应用所得模型对现场质量检测进行控制。结果表明:4d检验法与格拉布斯检验法处理后,所选材料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模型可用对数回归模型表示。采用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路基压实度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