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鲧、禹父子治水相关记载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一般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鲧、禹故事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组治水神话的原型是创世神话之一即所谓“捞泥造陆”型似乎根据不足。  相似文献   

2.
《世本》一书的《帝系篇》等部分在神话学研究领域有很大价值,其所载发明创作神话、英雄传说、氏族起源神话等上古神话传说值得研究。《作篇》所载神话承载历史神话化的思维,《氏姓篇》所载廪君传说可视为英雄传说的典范,《帝系篇》所载神话谱系可成为探析中国早期谱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4.
当代神话研究大家袁珂先生从“广大神话”这一概念出发,把传说、仙话的部分内容甚至传记小说中记载的一些神怪故事都归为神话,从而得出中国得到保存的神话极为丰富的结论。但从严格意义上的神话来讲,这个结论是颇值得商榷的。传说与神话不能相提并论,仙话与神怪故事,更是后来的产物,它们虽与神话有一定的渊源,但不等于神话。拉法格认为“神话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1]鲁迅也认为“神话大拟以一‘神格’为中抠。”[2]中国神话仅存零星而不成体系,已为前人所注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希腊的原始初民都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国和希腊神话的民族特色或相异性,并不表现在神话的种类以及神话数量大小等方面。中国留存下来的神话,是产生于上古时代的“原始神话”;而希腊神话传说,则是属于“文明神话”,是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际,经过进一步文学加工的上古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6.
神话不是一类幻想材料,也不只是听起来好玩的故事。神话是一种关于人与宇宙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人类思想的早期时代广泛存在,因而与很多文化门类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就中国的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还是执着于神话的历史化问题,都缺乏一种对神话的整体性观照。只有将神话视作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理解其生生不息的缘由。对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主宰已久的今人来说,整体性神话观将提供新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7.
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由于这个传说被严重地历史化和伦理化了,以至我们要通过多方比较和索引,才能确定它其实是上古神话转化而来的。由于不少学者的努力,这一还其神话本来面目的工作基本完成。本文的任务是:在这一基础上探寻舜与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实存的道路,它还是一条存在于想像中的道路。它连通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神话传播的大道。神话、传说、谎言、现实的生活在这条道路上完美共存,共同构筑了丝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对神话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有利于建立和发展神话理论体系。他认为神话与传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宗教和神话都是古人幻想的产物,且神话是宗教的源头;神话与文学有很深的渊源,是文学的源头;神话与历史、科学是不同领域的概念;我国的神话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是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以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神话玄妙且异彩纷呈,从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丰富的传说,作为先秦浪漫主义代表的《楚辞》涉及众多神话描写,其中日月神话为一大亮点,契合楚辞诗人表达忠贞爱国情感,对后世诗歌意象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电脑与神话     
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脑,已演绎出了一幕幕新时代的神话,而当电脑与传统的宗教、传说融合后,更造出许多“传奇异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巨大而辉煌的文化遗产中,神话是很重要也很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神话,是社会发展低级阶段所产生、流传的凭幻想虛构以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神奇故事。神话和远古传说,在原始人的口头流传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5.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17.
百年神话研究略论潜明兹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对于民间的神话,往往有一种惊人的感悟。他们以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辑录、评点、运用神话。近十几年,由于中国学者对古籍资料的精心梳理,以及众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们采录工作的深入,证明中国的神话不...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19.
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韩国不同朝代对于民族起源的追溯、对于民族共祖的解释、对于王朝合法性的论证以及对历史的书写模式中都贯穿着共同的神话模式,而对同一神话的解释又各有不同。分化与回归不断重演的过程正是神话历史生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具有“儿童时代的天真”,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马克思语),对后世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不少文艺创作直接取材于神话,高中课文中的许多篇目,如《黄山记》、《五蠹》、《涉江》、《梦游天姆吟留别》等等,也大量运用神话典故。凡课文注释中加“传说”“相传”一类字眼说明的(以别于真有其事的历史典故),基本属于这种情况,据统计,仅象这样作出注释的神话典故就达30余处之多,而我国文字记载的神话又只零散地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庄子》等古人著作中,为了便于以整个神话体系作为参照,更深入系统地了解这些神话典故,本文拟就这些神话典故的类型和作用,作一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