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况义》(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与我国张赓共同评述。收作品38篇,大部为伊索寓言),是我国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本;继之出现的《意拾喻言》(意拾,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寓喜”的又称),是我国第二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于《意》存本罕见,所以有关它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戴琳娜 《奇闻怪事》2007,(5):126-127
师: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伊索寓言》这部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中许多篇目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从中得到的很多经验我们现在还受益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大门,一同走进这美妙的《伊索寓言》世界吧!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伊索和《伊索寓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寓言》章节中,曾使用“滑稽”,“戏谑”,“玩笑”等语词评论《伊索寓言》事实上他已触及了寓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即喜剧性,这一特征并非《伊索寓言》独有,我国先秦寓言体现得更鲜明突出,先秦寓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人物,情节和语言已形成浓厚的喜剧色彩;幽默,滑稽和讽刺构成了先秦寓言最主要的喜剧形态,本文拟从艺术手法角度,对先秦寓言喜剧性产生的诸多因素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5.
习语反映了一种语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常是从一个国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寓言等演变而来。本文通过研究一些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及伊索寓言的习语, 探索此类习语的文化内涵, 并对基于神化和寓言的英语习语特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了钱钟书两篇文章,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让语文老师挖掘出很多教学艺术. 第二册书上<读(伊索寓言)>,是钱先生讲读寓言时的感慨,也可以看成他在课堂上的临场发挥.如果把<伊索寓言>看作一面镜子,正面映现着要告诉学生的东西,一般老师也只从正面讲解;而钱先生偏要转到镜子背后,要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新意来了.  相似文献   

7.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8.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 相传为希腊的一个相貌丑陋而极有才能的寓言作家。他本是一个奴隶,因善于言辞而被释放;后来受托到得尔福去分发金钱,由于产生争论便中止不发,结果激怒了那里的人,被他们打死。后人搜集了流传于希腊的几百个寓言故事依托在他的名下,到了公元一世纪,巴布里乌斯用韵文改写了一百二十余则,编纂成集,这就是广受欢迎的《伊索寓言》。在这些寓言中有一些可能来源于亚洲和非洲。《伊索寓言》大体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有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关系,把压迫者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对它们的为非作歹、残暴贪婪予以谴责。例如《狼和小羊》寓意就是“暴君是不缺少借口的”。还有许多寓言故事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古代希腊流传着一些讽喻故事,今天读起这些经久不衰的古代故事,可以使我们悟出不少心理学规律来。比如说,《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狐狸与葡萄”,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挂在架上,想要取食却不能,于是它对自己说:“这是生葡萄。”(周启明译《伊索寓言》人民出版社1955年)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实在是因为它在极想取食葡萄与自己无能为力之间,感到了一种不一致的不快,为了减轻这种不快,便说葡  相似文献   

10.
刘宇新 《奇闻怪事》2007,(5):128-128
合作学习的真谛是什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伊索寓言》这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范维堂  蒋金勇 《科技信息》2009,(16):261-261
有一则伊索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使披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北风拼命地吹,狠劲地刮,游客反而死死抱着斗篷不放。而南风却温和地吹在游客身上,越吹越暖和,只几分钟,游客便取掉斗篷,坐在树荫下纳凉去了。这则寓言充分说明了“润物细无声”胜过狂风暴雨,委婉说服胜过粗暴干涉,毋庸置疑,做学生工作,尤其是对正处于逆反期是中学生来说,心平气和地启发、开导才是改变其思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陈蒲清同志的新著《世界寓言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是他继《中国古代寓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我国寓言创作,源远流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外国寓言的翻译和引进,从《百喻经》算起,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国的寓言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国寓言的翻译、引进,使本国寓言吸收新的营养,获得新的生机,也有许多成功的可以进行探索的东西。但是,理论落后  相似文献   

13.
《广笑府》在已知的70余种中国古代寓言笑话书籍中.是颇有影响的一部。今存1935年襟霞阁排印本,作者署名”墨憨斋主人”。“墨憨斋主人”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号。王利器先生据此认为此书作者为冯梦龙①,谢巍先生的《冯梦龙著述考补》②、  相似文献   

14.
智力超常儿童,被人们称之为“神童”。武汉大学少年超智班学员津津,2岁能用英汉语简单对话,会背乘法表,识别20多种几何图形;3岁能用英汉语读《伊索寓言》,能背诵长篇的古诗文。曾轰动世界的南朝鲜“神童”金雄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寓言当中被大量地使用。隐喻的基本特征就是语义冲突,产生的基础是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隐喻是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外一个概念域之后产生的结果,同时双重影像在寓意的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背景理论,然后通过对伊索寓言《狮子,狐狸和大鹿》的分析,阐述了隐喻的运作方式。许多看似错综复杂,任意偶然的隐喻实际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概念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初访新德里     
在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曾孕育过无数美丽的神话,这说明印度人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当今世界流行的许多寓言、童话和故事中,甚至在《伊索寓言》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都可以看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天竺语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文艺,往往蒙其影响。”当我还未到印度时她的文化早已在我脑海里编织出一幅幅奇异的图景。我置身于新德里的图景中了。现实的图景远比我想象的图景要生动、复杂。是的,正如有些朋友所说,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我国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够重视,译介的作品数量少,且为短小的寓言、童话等类作品;对外国文学的评论介绍也很少见到。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文化的排斥;二是时代条件的制约。直到维新运动兴起,译介外国文学才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淳化阁帖》十卷,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王著奉旨模勒藏于秘阁,历代奉为“阁帖之祖”。《淳化阁帖》祖本原刻木版,早在庆历年间即因禁中火灾而其版不存。后世翻刻甚夥,或是原样翻刻,或是稍有增删,或是增删较多.乃至一摹再摹,故而体系复杂,聚讼纷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之一,寓言创作丰富多彩,渊远流长。它以单纯而奇妙的情节,给人以隽永的哲理和智慧的启迪。又由于它的体裁多样,文笔优美短小,富于民族和民间的特色,一般成年读者都很喜欢看,《365夜》是一本印行几百万册的畅销书,其中就有大量的寓言作品。至于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寓言故事、寓言精品选集,也出版好几十种,发行量是很大的,仅次于童话。寓言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属于全民文学的一部分。寓言的样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有民间寓言、知识寓言、科学寓言、戏剧寓言等等,再来一个少年儿童寓言,就一点不奇…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由穆尼阁翻译的<天步真原>一书的底本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兰斯玻治的<永恒天体运动表>.兰斯玻治是哥白尼学说的信从者,他的天文表是以日心地动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从穆尼阁翻译该表的目的及一些中国学者曾从他那里了解到西方地动说的事实来看,<天步真原>的原本中很可能使用的是日心地动模型,而薛凤祚在将该书辑入<历学会通>时对这些模型中的日地位置作了人为的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