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以《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为例,采用分类归纳的研究方法,研究汉英散文翻译中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异同及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宗教民俗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历史传统差异等原因,汉、英颜色词在意义传达上有一定的差异,可被分为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3类;根据3种不同分类,散文翻译策略应采取直译及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它是对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的突破,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以及旅游翻译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探讨了翻译旅游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不仅为翻译在历史认知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参照,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新历史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渗透和参与。在翻译本体论方面,认为翻译是对历史文本无限阐释的实现途径;在策略论方面,提出厚重翻译是新历史主义厚描理念在翻译领域的策略实践;在批评论方面,指出翻译批评的历史维度和多重视野映射出新历史主义批评观的影响;在翻译史论方面,强调翻译史研究旨在发掘社会能量在翻译文本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双向流通。  相似文献   

4.
骆阳 《科技信息》2012,(20):218-218
在当前的零翻译研究中,存在其概念不统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的文章多以研究零翻译策略为主,少有对零翻译观的深入探讨。本文从零翻译概念说起,从译者的角度来阐述零翻译观这一重要的课题,旨在为零翻译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文化缺省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分析和重构,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2,(15):26-27
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译者介入翻译,利用译者主体性这一因素,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实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尽管女性主义翻译观受到了批判和质疑,但是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思想、精神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翻译则是一种以文化和政治为目的的语际交流行为,它作为一个整体,总是为某种特定的文化战略目的服务。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翻译文化战略观提出的原因,并重点对在翻译文化战略观的视角下我国当代文学翻译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当代文学翻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文化缺省是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不同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内涵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缺省现象。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成因,提出了译者在处理文化个性时应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及在外宣翻译上的三个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与文学译作生存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而无所不在的文化语境使得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已成为翻译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文章以贾平凹的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Tubulence中的英译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异化策略有助于不同语言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重大突破,它挑战了传统的等值翻译观,主张译者需要以译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基本准则来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以实例对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英译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指出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汉英翻译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审美方式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葛浩文与蓝诗玲的翻译观,包括对文本的选择、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发现二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兼顾忠实与叛逆,重视跨文化交流活动,采用相似的翻译策略。二人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本选择标准不同,翻译模式不同。还分析了葛浩文与蓝诗玲翻译观存在相似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荣 《科技信息》2009,(19):165-166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即: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经验证明;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代志娟 《科技信息》2010,(32):144-145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王佐良先生做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思想和主张。他的翻译思想自成体系,恰好汇成了由文体翻译观、文化翻译观、译诗观、理论与实践统一观、新时期翻译观等五个方面构成的王佐良翻译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从译者的译材选取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译理论研究建设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坚持以民族性特征为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建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从本国语言文化特征出发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翻译策略和理论,而意味着将我国及外来优秀成果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郝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中国古典著作中的成语文化词的英文翻译方法,以三国演义罗摩士英译本为例,基于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Culture Special Item)翻译策略分类法,对其中成语文化词的十一种翻译策略进行了逐一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各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播和语义理解等方面的不同效果,对成语文化词的口译和笔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是不平等的。在文学翻译领域中,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表现在强弱势文化间翻译的流向、译者对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