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技术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总结了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缺点,及对它们的改性研究,着重介绍了LiFe-SiO4、LiVPO4F、Li3V2(PO4)3和纳米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性能改进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技术水平及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意义重大。在研发方面,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及中国分别制定了动力电池的国家发展规划,提出了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和相关指标;在产业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主流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纯电驱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中、日、韩3国电池企业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和竞争者,产品涉及不同的材料体系、不同的容量及不同的工艺路线,能量密度范围为89~245 (W·h)/kg,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方面,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预期实现产业化的材料体系及电池单体的相关技术指标,指出了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表明在装备、材料、系统集成以及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对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和多能源动力总成综合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确立了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用电解液的研发现状,简单介绍了与尖晶石LiMn2O4和LiFePO4两种正极材料所匹配的电解液,指出动力电池目前存在的一些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等问题,最后展望了动力电池电解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动力的安全运行并提高其故障管理的能力,设计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信息服务系统,通过3G网络实现动力电池系统数据的远程交互,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系统安全监管水平并降低事故隐患.经试验验证,系统实现了远程数据交换、电池状态预估及历史数据后期处理等功能,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不足2‰.系统在实现动力电池系统实时安全监管的同时,也有利于电动汽车的产品升级及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大量电动汽车无序接入电网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危害。利用汽车入网技术,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参与系统调频,但用户出行需求、电池损耗会受到影响。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频模型,通过分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荷电状态概率密度分布,提出考虑电池荷电状态的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频控制策略。最后,模拟了以平抑电网频率波动为目标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场景,根据电池荷电状态,基于所提控制策略通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频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指出了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采用恒流放电方式进行评价不能较好地反映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以ECE循环工况作为纯电动汽车常用工况,计算了EVERY电动汽车的放电电流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ECE循环工况时,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能够基本上反映纯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以该方法建立非恒流放电方式替代目前采用的恒流放电方式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能量供给的关键部件,应能满足复杂路况运行环境和行驶工况下的机械受力、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及循环寿命要求。简单地介绍了六自由度振动台的发展现状及其控制策略,再根据某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六自由度振动试验介绍试验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以验证动力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可靠性。最后展望未来六自由度振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模拟动力电池的动态特性,开发相应的控制策略,建立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仿真平台,并且分别建立了动力电池剩余电量模型、最大充放电功率模型和电池热模型.基于电动汽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动力电池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蓄电池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组的动态行为,为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循环充放电检测方法由于忽略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所发生的"伴随有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因而难以正确、非破坏性地检测动力电池容量及其衰减状况.鉴于此,文中根据电池电化学和计算机层析图像测量原理,以电动汽车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容量衰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处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动力电池电性能参数与其内部活性物质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层析图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力电池容量衰减检测实验系统,并以此对某款典型的纯电动汽车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快速和可非破坏性地检测动力电池容量衰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治光 《科技潮》2006,(10):33-33
“北京基于环保和举办奥运会的要求,有责任、也有必要发展电动汽车,这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北京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了三方面的总体部署:一是选择公交车辆作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领域;二是推进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三是积极开展动力电池等先进技术汽车的开发研究。”近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吉春在“2006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由铅酸电池、氢镍电池、燃料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增加动力电池的充电容量是充电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关注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获得了资金和政策的强力支持。本文重点探讨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原理及管理系统的研发,实现对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温度控制,使之在合理的温度区间之内,较好地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冯祥  夏爽 《科技信息》2013,(1):502-502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与传统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相比,新型转运箱能够与机器人配合实现短时间内的自动取放电池,在一些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小型配送站,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使更换电池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更换电池的效率。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锂电电池,能够实现电池转运箱的标准化,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规格统一,从而推动统一的充换电设备标准的建立,为跨地区的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市科技计划"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国内首条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梯次利用及回收示范线开始运行,实现了动力电池利用效率最大化及环保回收。动力电池容量下降到额定容量的80%后将不再适用于车  相似文献   

16.
芦苇 《创新科技》2009,(12):39-41
众所周知,锂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锂电池纯电动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是解决燃油汽车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方案。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钟馨稼突破了世界电动车行业的瓶颈——电池成本高、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难题。目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给钟馨稼发明的锂动力电池授予了发明专利,美国摩根公司给钟馨稼的这项技术评估了100亿美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云峰 《科技资讯》2011,(33):108-108
随着汽丰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噪声.零排放等显著优点,在环保和节能贡献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厂商关注的热点。电动汽车势必成为重要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电能补给。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是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洪全 《科技资讯》2013,(29):120-120
动力电池作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发电备用能源,逐渐取代了汽油等燃料,成为电动汽车中不可缺少的的组成部分。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运行。电池的质量好坏与电动汽车的正常启动运行有很大的关系,充放电的时间长短以及剩余电量也与电池的正常寿命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是设计人员的重要职责所在。文章介绍了动力电池常用的充放电及剩余容量检测的方法和安全性能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性能上的优势突出,在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上得到了重视,已广泛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各方面的性能需要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在低温充电的性能上锂离子电池还有待提升。该文通过进行国内外现状的对比,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结构中这一部分性能进行了分析,从结构和材料的选用上提升电池对使用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王舒妍  丰茂 《科技资讯》2014,12(21):84-84
如今的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两大主要难题全部都是因为汽车,要想保证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执行零排放电动汽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文中简单介绍了智能充电动力电池的特性,并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