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碧霞元君信仰是我国明清乃至近现代重要的民间信仰。近代以来碧霞元君信仰文化引起了国内学者和海外汉学家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碧霞元君信仰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大量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仍存在些许缺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就山东一境而言,泰山崇拜和碧霞元君信仰在海岱之间自西向东传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泰山信仰传布的力度从明代至清前期渐趋增长,而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却是一个转折。本文选定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两座庙宇作为研究中心,来探讨泰山信仰清末民初在泰山到滨海一线的传布情况。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间传布过程中,受到空间距离、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呈涟漪状,以泰山为中心,越趋向边缘(边远)地区,影响力越弱;即使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碧霞元君信仰,也经受了诸多损益,多种神灵品格层累而至于在青山庙宇出现相互矛盾的几个碧霞元君,在大泽山也经历了从碧霞元君到无生老母的主神转变。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泰山东岳大帝信仰逐渐被碧霞元君信仰所取代。这位女神的魅力迅速风靡整个华北,导致东岳大帝信仰逐渐没落。这与碧霞元君的“女性特质”休戚相关,其亲切的形象与“擅长管理妇女事物”的神职,赢得了女性信众的青睐。明清皇室女性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信奉与推崇,使其成为皇家祭祀甚至国家祭祀的对象;民间女性则通过积极参加甚至领导香社活动,对碧霞元君信仰的推广及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日本社科界对泰山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宗教信仰研究,其成果最多、最成熟,其中对泰山府君、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其次是研究唐传奇,尤其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泰山信仰,另有对泰山信仰与当地民俗的关系的研究,中日石敢当信仰比较研究.谣曲《泰山府君》传播较广,而泰山诗歌主要在翻译介绍,汉诗中创作少,研究也少;散文方面主要体现在明治维新之后游记创作数量多,而研究少.此外,对泰山旅游方面的介绍、研究,近代以来渐多,是未来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最后,对泰山石刻书法的欣赏和研究较多,还有一些研究泰山封禅的论文和日本学者翻译、介绍泰山的译著.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泰安市域民间寺庙遗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内民间寺庙的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分析各寺庙供奉神灵状况,进而研讨泰安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发现,泰安市民间寺庙与民间信仰遗存分布广泛,民间客观存在着以观音、碧霞元君和阴司崇拜为重心的寺庙与信仰分布,并且各类寺庙与信仰随泰山、大汶河以及交通要冲等地理因素呈现若干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碧霞元君作为传统社会中百姓信仰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其思想日益渗透到民众之中,实现了其由无形向有形的具体转换.梳理碧霞元君信仰在临清的发展概况,解析“接驾会”和“拴娃娃”的仪式过程,可以发现,运河变迁造成了沿线碧霞元君信仰的流变,受其影响,沿运一线形成了城—镇—村三级信仰体系,这种格局直接影响到当下的信仰状况。  相似文献   

7.
新近发现的小泰山碧霞宫《修葺娘娘行宫》碑所载经文,为藏外逸经《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的节略本。这一发现将该经的写作时间提前至嘉靖二十七年(1573)。该发现不但对明代道教、民间宗教及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明代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提供一桩个案。  相似文献   

8.
国泰民安,是清帝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目标,也是其崇奉碧霞元君的内在动力。康熙帝、雍正帝与乾隆帝连续提倡碧霞元君信仰,实施“神道设教”方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儒家礼教的局限。清廷借助碧霞元君信仰,多次进行求子与禳灾活动,进而展示清帝统治的权威性。由于清廷的大力提倡,民间碧霞元君信仰习俗更加兴盛,促进了当时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是碧霞元君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呈现出庙宇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泛等特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碧霞元君信仰大多持默许和认可态度,并试图借助祀神活动传达官方祭祀理念,进行社会教化.地方官员和士绅关于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地方社会道德秩序的关注,表达了他们试图用官方正统文化去改造民间文化的强烈愿望.相较地方官员和士绅,普通民众崇祀神灵的目的则较为简单,带有显著的世俗性和功利性的特征.在满足其自身信仰需求同时,神灵信仰也起到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化地域认同的作用.地方家族也利用重修庙貌、祭祀神灵等手段,实现庙宇与宗族的结合,以此达到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目的.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官员、士绅和民众共同参与到信仰活动之中,使得信仰在地方社会不断得以延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试述泰山碧霞元君演进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可将泰山碧霞元君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由曹操的名篇《气出唱》创造出泰山云霞仙境中的天仙玉女这一审芙意象,曹植、李白等诗人又不断加以描写、渲染,从而使泰山玉女在中固古代社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后,宋真宗为这位神女易玉像、砻石龛。引导泰山玉女从诗人的作品中走出,走进了香火缭绕的宫祠。最后。明宪宗修宫祠、赐颠名,其影响所度,使得明清时期的碧霞元君在京城及全国各地建庙,香火大盛,碧霞元君一名也沿用至今。与此同时,道士们一方面凭着斋醮科仪、住持焚修和承办庙套、营造节庆的狂欢气氛,对泰山玉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炒作;另一方面凭着一片赤诚,兢兢业业,惨淡经营。博得了几代朝廷及地方官员对各种奉祭碧霞元君活动的赞赏和支持,这就使泰山碧霞元君成为中国道教的一大主神。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祗。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2.
移民在进行空间移动的同时 ,也在传播其精神文化如风俗、信仰、习惯等。本文就清代东北地区出现的众多碧霞元君庙 ,从移民角度 ,通过多个个案的分析 ,证实这些祠庙正是由鲁冀豫等地移民建立的 ,同时指出东北的碧霞元君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混杂 ,如碧霞元君、观音、斗姆的合祀或难以区分等。  相似文献   

13.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寿县四顶山的“顸”是与东岳庙有关的道教建筑物的称谓,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山顶”的意思。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奶奶庙庙会期间的抱娃娃习俗,是当地群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体现。根据田野调查,从许愿者、还愿者、旅游公司3个视角,针对参与抱娃娃习俗的不同角色,对“抱娃娃”习俗的灵验性、功能性、象征性、仪式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抱娃娃习俗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模式,是作为文化符号嵌入民俗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山东文化通览.泰安卷》绪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概括泰安区域文化的特色。地方文化的特色常常是整体历史进程在地方演进的特殊方式,故而与地方风物有密切的联系。大汶河将泰安历史定格在公元前八千年,泰山将山岳文化引入政治圈,汶阳田蕴育农耕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东平湖融汇了多元文化,近邻孔子引领了泰安人们精神世界,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是泰安神文化的载体。皆泰安特有,非其他地域可比。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众多日本人士奔赴泰山,访古览胜,对泰山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记录和研究,其中日本记者、随笔家涩川玄耳于大正年间多次登泰山,并作多篇见闻录、诗歌集及对泰山研究的论著,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审视泰山人文和历史.以涩川玄耳的泰山研究为中心,可探讨近代日本人笔下的泰山面貌和心中的泰山感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空间秩序中的建构作用。方法在田野考察与爬梳文献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区域社会空间秩序进行个案分析。结果研究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空间区位和分布村落展开,得出民间信仰在经济互动、政治解读、文化熏染等方面发挥着空间秩序的建构作用。结论在传统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民间信仰的建构作用大于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学是一种以社会学为视角研究法学的方法。其法律观有助于建构以"活的法"为重点的法治体系,有益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建设,也有利于重构以法律实用主义为视角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9.
泰山自古就有浓厚的阴司信仰传统.金元时期,泰山阴司信仰以蒿里山神祠为中心;明清之际,除了蒿里山神祠外,出现了泰山阴司信仰的新形态——总司大帝信仰.以全真道与泰山地区民众的信仰生活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全真道与泰山阴司信仰互动的过程和模式,从而展示全真道在社会面向上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在传世的明清时期山东地方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东岳神信仰的宝贵资料。从东岳庙的创建、重修时间到东岳庙的地理方位、修建原因等,都给人们研究明清时期山东各地关于泰山神信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就地方志所载信息对东岳庙在时空传播与分布上试以探析,以明了山东各地的泰山神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