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扼要介绍了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之一--节点法,着重讨论了将节点法应用于各种不规范电路时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如何根据不同电路的不同特点,将节点电压方程的普遍形式与电路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从而正确建立节点电压方程,以拓展运用节点法解各种电路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节点电压法是常用的电路系统分析方法之一,但当电路有短路线,并且短路电流是受控源控制量时,无法利用传统的节点电压方程的标准形式正确求解这类电路。讨论并分析了这类问题,得出在不改变电路原有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只有把短路电流(即控制电流)当作电流源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并且给出了这种情况下合理的解释。该解释扩展了用节点电压法的标准形式求解电路的应用范围,完善了节点电压法通用的求解形式,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响  李琪 《科技资讯》2006,(28):123-124
节点电压法是电路理论中分析电路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在套用节点法相对应的模型方程组对电路分析时,常出现重写或漏写方程中的自导和互导。本文通过对节点法推倒过程的分析,利用节点法的实质列写节点方程,提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倪浩如 《科技信息》2008,(32):176-176
讨论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原理及列节点电压方程的过程,强调熟练运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典型电路,归纳对非典型电路中常见情况的处理方法。提出注重典型电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理解并充分掌握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  相似文献   

5.
节点电压法是电路分析中一种适用范围广、易于列写电路方程和编制程序的常用电路分析方法。然而在电子技术中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时,很多书中却只是应用KCL、KVL进行分析、计算。其实,在线性放大电路分析中,应用节点电压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6.
首先叙述分析线性网络的通用改进节点法数学模型,然后提出有关电路的程序设计方法,实践表明,这种程序设计直观简练,能够借助改进节点法来建立电路方程的增广矩阵,因而特别适用于小型、微型计算机进行电路分析。  相似文献   

7.
含受控源电路节点矩阵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利用网络图论进行电路节点矩阵分析时,如何处理受控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化了运算过程,能把节点方程直接写出,使网络分析的系统化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8.
以电阻电路节点电压为待求变量,建立节点电压矩阵方程并求解,得到不含受控源和含受控源电阻电路节点电导矩阵各自的特点和形式,为快速建立节点电压方程找到了捷径。  相似文献   

9.
星形三角形接线牵引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磁势平衡方程、绕组接线方程、输出端口方程和电压传递方程出发,分析了星形三角形接线牵引变压器的运行特性.通过推得的数学表达式阐明了变压器绕组短路阻抗和中性点运行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星形三角形接线牵引变压器的二次侧端口电压输出方程、两相等值电路和相坐标下的节点导纳矩阵,以便同三相电力系统和牵引网接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一般电路的数据结构brlist和基尔夫回路集的数据结构kichhoff,提出了电阻、恒压源和恒流源等元件的数据结构和电路节点集的数据结构dotsque,给出了由电路brlist得出dotsque的算法,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实际电路、brlist、kicrhhoff和dotsque的关系,给出了KVL方程、KCL方程和电流电压方程的数据结构,最后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角度讨论了非线性复杂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和计算机自动求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辫交换子研究一类重要的纽结不变量,即Vassiliev不变量.对任意纽结£及自然数n,构造无限多个素的交错纽结L’,使其与纽结£有相同的阶≤n的Vassiliev不变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中国传统装饰结的概况及主要特点,研究其编结规律,建立了能明确表达中国传统装饰结编结规律的、容易绘制和识别的编结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多结点样条插值是一类曲线曲面的拟合方法,为了探索高质量的图像放大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混合型多结点样条插值曲面的图像放大方法,该方法为数字图像的每一个色彩分量构造一个分块混合型多结点样条插值曲面。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的放大质量较高。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效率,描述了一种加速算法,该加速算法在数字漫游系统与动画制作等方面可望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类重要的纽结不变量,即Vassiliev不变量;给出了纽结Vassiliev不变量的的一些性质及其作用在特殊纽结上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给出平面NURBS曲线的自动光顺算法。方法 基于节点消去、插入和重新确定权因子等基本算法,根据给定的光顺准则,自动选择需要光顺的节点,局部修改控制顶点和权因子。结果 建立保凸节点消去算法,实现了平面NURBS曲线的自动光顺。结论在给定误差范围内.该算法既可保证节点结构不变,也可对曲线进行微调,达到光顺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介绍了目前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现状 ,列举了一些真菌和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实例 ,指出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途径是通过增强自然发生的拮抗物活性或引入其它的拮抗物来实现的。提出了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风险性评价、抑制线虫土壤的特性、天敌的流行学 ,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NURBS曲线的生成及其权因子的微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B-样条基函数给出NURBS的曲线的参数定义式,提出一种确定节点序列(ti)的实用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权因子在NURBS曲线造型上的微调作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knot strengths of the seven strands which were made of polyethleneterephthalate(PET), nylon 6, polyvinyl formal fibre, polypropylene and polyethylene with differentspecification used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were test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how: the knot strength loss does not only depend on the breaking elong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sample, but also on the shape of the load-extension curve and twist factor of sample and other fac-tors; the range of the knot strength loss and the breaking energy loss vary in a wide range, in thepresent case. the former is from 2.7% to 58.14% and the latter from 16.36% to 78.76%. Thestrength loss of the polypropylene filament is the least among the sample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9.
纽结补中曲面的分段不可压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纽结补中的不可压缩、分段不可压缩曲面的性质.设K是S3中素的几乎交错纽结,F是S3-K中的不可压缩、分段不可压缩曲面,那么在F∩ S2±中一定存在S2型和PS3型环路.通过研究F∩S2±中的环路性质,证明了对于固定的边界分之数,曲面类是有限(在同痕意义下),同时也证明了如果纽结K是两个排叉结的连通和,则曲面F是穿孔球面.  相似文献   

20.
格木人工林节子的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节子在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生长过程中的发生、形成及分布特征,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因子建立评判节子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方法】以30年生格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树干解析方法对其节子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地理方位相比,坡向是影响格木分枝分布的重要因素; 树干高度2.0~8.0 m的区段上分布的节子最多,此段是木材利用率最高部分,节子分布严重影响格木的利用价值; 分枝角度小于60°的分枝形成节子的直径均大于2.5 cm,直径越大死节长度越大,节子在木质部的跨度越大; 第1~15年是格木形成分枝的高峰期,分枝脱落及伤口愈合集中在第16~25年; 第11~20年间格木形成死节最多,该时段是控制死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分枝直径(BD)、分枝角度(IA)和分枝年龄(YB)3个关键因子,并建立了与节子发生点到愈合点距离(RT)的多元回归模型:yRT=1.634 4xBD+0.067 8xIA+0.164 8xYB-1.611 4(F=106.869 7,P=0.000 1)。【结论】可以利用该模型来预测格木分枝形成节子后对木材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