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otosystem II membrane was reconstituted with phosphatidylcholine (PC)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fatty acyl chai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C to photosystem II (PS II) membrane during heat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xygen electrode,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oscopy. Heat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oxygen evolution rate and the F'v/Fm' ratio of PS II membrane and influenced CD spectra of PS II membrane, but PC inhibited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oxygen evolution rate, the F'v/F'm ratio and CD spectra of PS II membra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C can protect PS II membrane against heat treatment and the alterations in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 extent in PC can cause the changes of the protec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与脂质膜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浊度测定、DSC1、H—NMR等分析手段验证了脂质膜的立体稳定结构.结果表明:吐温-80在水相与脂质相间分配达到饱和时的质量浓度为1.3%,与脂质膜开始增溶成混合胶团时的质量浓度为2.6%.当Re<0.5时,表面活性剂单体在溶液和脂质双层膜中分配,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单体和囊泡并存,脂质双层囊泡膨胀,粒径逐渐增大,形成一个肿胀的脂质囊泡.当0.5相似文献   

3.
Photosystem Ⅱ membrane was reconstituted with phosphatidylcholine (PC)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fatty acyl chai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C to photosystem Ⅱ (PS Ⅱ)membrane during heat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xygen electrode,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oscopy. Heat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oxygen evolution rate and the F′v/Fm′ ratio of PS Ⅱ membrane and influenced CD spectra of PS Ⅱ membrane, but PC inhibited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oxygen evolution rate, the F′v/F′m ratio and CD spectra of PS Ⅱ membra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C can protect PS Ⅱ membrane against heat treatment and the alterations in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 extent in PC can cause the changes of the protec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对于入院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抗凝组,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共5d,阿斯匹林肠溶片0.3g,1次/d,3d后改为0.1g,1次/d,长期服用;治疗组为葛根素组,葛根素3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控制症状及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使C-反应蛋白(CRP)浓度更快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抗凝及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UA疗效优于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采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葛根素0.2—0.4g。结果:治疗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显效时间(3.28±1.51)d;对照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显效时间(6.46±2.74)d,两组间对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可以控制临床症状,是颈性眩晕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Nationll7出发,制备了H^ 、Li^ 、Na^ 3种不同阳离子类型的Nation膜,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极性有机小分子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3种阳离子型Nation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C的加入能和阳离子发生很强的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Nation膜体系的离子簇结构,从而促使盐的离解,导致体系电导率的提高;此外,PC羰基与Li^ 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要强于其与H^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陶瓷膜技术过滤粗葛根素溶液,渗透通量为200~350 L.h-1.m-2。采用GH4040型超滤膜处理微滤渗透液,在37℃和1.50 MPa下超滤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3.02 L.h-1.m-2,葛根素的截留率约为87%。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蓝隐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经过压力破碎和高速离心分离去除膜成分,得到的上清液分别采用50%、70%、80%、90%和10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经2次葡聚糖Sephadex G-100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藻蓝蛋白,并对各级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谱、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隐藻藻胆蛋白呈现出很宽的硫铵沉淀范围,但各种沉淀样品具有几乎相同的光谱特性和相似的亚基组成,说明其不同的水溶性质可能与其亚基聚合程度不同有关;得到的藻蓝蛋白经HPLC和中性PAGE检测,基本不含杂质,A645/A280比值最高可达7以上.结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卵磷脂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卵磷脂的吸收光谱,给出吸收峰的波数和相应的分子振动性质.考察CCl4,CH2Cl2和CHCl3三种溶剂中卵磷脂的紫外吸收光谱,讨论溶剂极性对卵磷脂分子π-π*电子跃迁吸收峰的影响,给出卵磷脂分子聚集体激子态跃迁吸收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磷脂与抗体蛋白的偶联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蛋白质分子(如抗体)易于在脂质体表面发生交联,同时能很容易地控制表面覆盖的范围,文中探讨一种简单而易于控制的免疫脂质体制备方法.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直链醛,并与卵磷脂、胆固醇混合,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研究结果表明,双层脂质分子中直链醛(十一醛)的亲水醛基暴露在水相中,能与抗体蛋白中的氨基形成席夫碱,并能通过改变最初与脂质混合时所使用的醛量来改变表面覆盖的范围.所制备的免疫脂质体抗体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配位萃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 ,因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治疗作用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其高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通过对葛根素与 Ca2 + 、Cu2 + 、Fe2 + 、Zn2 + 、Al2 + 及 Mg2 + 等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揭示了 Ca2 + 、Cu2 + 及Zn2 + 等能与葛根素形成络合物的反应过程 ,进而为葛根素配位萃取分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方葛根片对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胸主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复方葛根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制备大鼠衰老模型,运用AU58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Hcy的含量,运用SPSS16分析各Hcy含量和体重差异。对大鼠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血管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与正常组以及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的Hcy水平、体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葛根片各剂量组对胸主动脉血管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最明显。 研究认为复方葛根片能降低D 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中Hcy水平,并对胸主动脉的血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人工合成的二元藻胆体模拟复合物(RPC/APC)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并运用多指数拟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能量在RPC和APC之间的传递时间与能量从RPE传递到RPC的时间几乎相等(50ps);除此之外,RPC到APC没有其它能量传递的通道.结果为能量可以从RPE直接传递到APC同时也可以经过RPC传递到APC,RPC作为能量传递的中间受体,在实际的体系中其作用是通过竞争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单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免疫水平考察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的免疫原性,以验证在稳定性提高的同时,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原性不低于现行应用的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将实验小鼠分为2个大组,每组分为阴性对照组、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阳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分别以每只6μg血凝素(以H1N1计)肺部灌注免疫,同时以每只6μg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腹腔免疫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免疫14 d和28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考察其细胞免疫原性。脂质体肺部免疫可以诱导细胞免疫,且其免疫原性明显高于流感疫苗原液传统腹腔注射免疫组。与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相比,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通过肺部免疫,细胞免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循环伏安法和控制电位库仑法研究了葛根素在多壁碳纳米管糊电极(MCNT-PE)上的阳极伏安行为及反应机理.在pH为5.72的B-R缓冲液中,葛根素于+0.64 V(vs.SCE)处产生一氧化峰.其电极反应是有吸附特征的不可逆单电子单质子过程.与碳糊电极(CPE)相比,葛根素在MCNT-PE上的峰电位降低,峰电流增加.表明碳纳米管对葛根素的电化学氧化有催化作用.探讨了产生催化作用的原因.拟定了方波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葛根素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8.0×10-7~2.0×10-5mol/L,检出限为3.6×10-7mol/L.用本法测定了药物制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得值与标示值吻合,回收率在95.1%~104.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将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水平衰减全反射技术(FTIR-HATR)结合,对α-地中海贫血样品与正常样品进行检验,通过改进的相对强度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α-地贫组与正常组间在I107t/I1152、I1517/I1074、I3295/I3372相对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峰的指认上,波数1074cm-1、1152cm-...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同步荧光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乳酸菌肽与模拟生物膜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研究发现这种肽和带正电的脂质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乳酸菌肽可以支撑双层内脂膜产生孔隙,它使得标记离子Fe(CN)6^3-/4-穿过内脂膜,在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种作用与时间和乳酸菌肽的浓度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树枝状聚合物PAMAM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树枝状聚合物G3,G4,G5 PAMAM葛根素复合物,研究其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参数,以未加PAM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计算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Papp).葛根素在空肠及回肠段吸收明显,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2.98±0.22)×10-6、(3.94±0.30)×10-6cm·s-1,PAMAM与葛根素形成复合物能增加葛根素大鼠小肠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其中G5 PAMAM对葛根素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葛根素空肠、回肠段表观通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78、2.22倍(P<0.05).PAMAM能有效促进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新型耐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增强材料,以甲基咪唑功能化聚芳醚酮(MeIm-PAEK)为基体材料,通过两者共混制备了具有较高电导率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的膜材料,并研究膜材料组分对膜材料性能的影响.1H NMR 证实了咪唑基团的接枝成功.磷酸掺杂实验表明:甲基咪唑的功能化,使MeIm-PAEK膜具备较强的吸附磷酸能力;随着咪唑基团接枝度的增加,MeIm-PAEK膜的磷酸掺杂含量显著增加.通过与PVDF复合,显著地改善MeIm-PAEK膜在高温下、高浓度磷酸掺杂后的尺寸稳定性.70MeIm-PAEK/PVDF复合膜经85%磷酸溶液掺杂后,膜材料的磷酸掺杂质量分数为226%,体积溶胀率为248%,180℃不加湿条件下的电导率为0.141S/cm,适合做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材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2种人工合成的二元藻胆体模拟复合物(RPE/RPC和RPE/APC)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并运用多指数拟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能量在RPE和RPC之间的传递时间与能量从RPE传递到APC的时间几乎相等(50ps);此外,RPE到APC还有2个能量传递的途径,能量在这2个通道的传递时间分别为:135ps和436ps,而RPE到RPC的光谱解叠结果并未显示有上述的通道,即:能量可以从RPE直接传递到APC同时也可以经过RPC传递到APC,在实际的体系中应该是二者竞争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