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为了实时监控舰船机舱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提高延伸报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NXPLPC1766及CAN总线实现了一个舰船机舱自动延伸报警系统.系统采用集散控制方式和双主控热备冗余结构,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采用模块化思想进行软件设计,实现了主控人工、自动切换,系统运行状态自我监测,运行参数设置和多种形式的声光报警等功能;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并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且将系统成功应用于多条船舶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侦听多路报警信号并按预设规则进行声光报警,且功能完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现代舰船机舱自动监控与延伸报警要求.  相似文献   

2.
舰船动力装置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是舰船动力装置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在分析了舰船动力装置设计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搭建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对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PDM)和虚拟样机技术在系统内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系统的分布式PDM环境,介绍了虚拟样机技术与系统集成的实现原理和虚拟样机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船舶机舱各种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针对传统机舱自动化系统采用单机监控系统,开发、维护困难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船舶机舱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该系统以51单片机、传感器等为技术支撑,搭建了实验平台,采用C++、C#设计系统界面,并通过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建构集控室机舱监控终端,设计了可应用WIFI进行信息传输的移动式机舱信息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双冗余网络型船舶机舱监控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信息和控制一体化性能以及系统的可靠性,针对当前的船舶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船舶机舱监控技术的基础上,用国际标准化信息网络LAN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组成双网络,并在这两种网络中分别加入了冗余的设计,形成了一种双冗余网络型机舱监控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软件功能模块,重点研究了双冗余的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通过与传统的DCS控制系统相比较,克服了传统DCS的局限性,满足了对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CAN与TTCAN的汽车整车分层控制网络及调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与车身控制系统的不同要求,研究了汽车整车分层控制网络的构建及其信息调度策略.在分析汽车控制系统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动力传动时间触发控制器局域网(TTCAN)和车身控制器局域网(CAN)子网互连的整车分层网络,针对动力传动TTCAN子网提出均匀装载(AL)调度策略;针对车身控制CAN子网采用比率单调(RM)调度策略,通过对具体汽车控制信息的通信调度及实时性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客滚船为对象对船舶的集中监控和综合桥楼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是一个以局域网(以太网)为平台,以现场总线(Profibus)为基础的综合系统,应用现场总线改变传统的集散式和分布式的机舱控制系统和综合桥楼控制系统的格局,实现船舶机舱和驾驶台的网络化和一体化,并对机舱集中监控系统和综合桥楼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实现信息集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力推进原动机双机并车过程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联合动力装置在舰船上的应用,提出以联合动力作为电力推进的原动机模块,深入研究了当一台原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时另一台原动机并人过程的控制特性,初步论证了原动机平稳并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电力推进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式推进形式相比具有噪音污染小、机动性好以及经济实惠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随着电动机结构的优化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舰船逐渐采用电力推进方式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推进方式,为提高舰船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动力保障。下文从舰船电力推进技术的优越性着手,对舰船电力推进大功率变频器控制和制动的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国际安全领域对细水雾灭火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以美英等国海军为代表的西方各国海军对细水雾在舰船尤其是舰船动力机舱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旨在使国内安全领域的工作者对此有所了解,为我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德 MTU 柴油机透平联合公司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经过第一、二、三代的发展,形成了331/396、538、652及956/1163四大系列产品,功率复盖面宽,性能优良,结构可靠,广泛用作各种动力装置。其中1/3-1/2为舰船动力。MTU 大功率高速采油机技术在世界柴油机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值得我们借鉴,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MTU 系列柴油机的主要用途、水面舰艇和潜艇柴油机的特点,并着重分析了 MTU 柴油机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声学角度以船舶机舱控制室为对象,运用统计能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合理的声学设计模式并运用噪声控制手段,使其噪声级达到预期水平.在计算了船舶机舱控制室噪声级并分析了其噪声传播途径和主要成分的基础上,通过铺设吸声材料、设置双层墙及安装弹性支承结构等方式,比较分析各种手段的减振降噪原理和方法,并得出了在不同噪声控制措施下的机舱控制室降噪结果.实验表明,以上3种方法对降低由于主机和螺旋桨引起的船舶机控室噪声来说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安装隔声装置和弹性支承的方法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舰船监控管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在舰船自动化方面,建立一种可靠、实用、低成本的舰船监控和信息管理的集成新系统,实现监、控、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它不仅可以减员增效,改善舰船的可维护性和运行效率、还可以加强集中指挥调度,增强综合决策与指挥能力.给出了舰船监、控、管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设计;提出了综合使用现场总线组建现场网络的方案,实现了新一代的数据、音频、视频的综合集成监控.有关设计在机场助航灯光的综合监控和舰船局域网设计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火灾区域模拟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扑救难度较大的船舶机舱火灾烟气运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风口开启与关闭对机舱烟气的界面高度、烟气层温度、平均压力、烟气中O2、CO浓度等运动迁移规律有较大影响。关闭全部通风口进行封舱灭火需要把握良好的时机,封舱过早或过迟都会使火灾损失增大,并且,封舱灭火时,尽可能不提前开启舱门,过早进入火场。开启舱门时会发生高温烟气冲击伤人事故,并将导致因开启舱门而进入新鲜空气造成火灾复燃后果。模拟结果对机舱火灾的扑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桥梁防撞研究这一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概述了典型的桥梁船撞事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视频监控技术的桥梁防撞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摄像机的递次架设及视频分析技术完成了从发现、监视到报警的三级立体监控预警体系,对目标船舶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控,为桥梁的船舶碰撞问题提供了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舰船用微机网络型全自动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及控制原理.该系统实现了不同种类电源供电自动联锁;船电和岸电不断电自动切换;有故障机组或过载时,备用机组自动投入和报警:轻载时,备用机组自动停机;同时还可在配电控制室遥控机组自动起动投入或自动解列停机.实现了各机组热工参数越限声光报警及大负荷设备起动询问联锁功能.最后,依据系统的结构特点.说明系统是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法对船舶机舱动力设备及液舱流固耦合引起的振动与声辐射进行数值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以某航海教学实习船机舱为原型,将此振声耦合系统简化为箱形多腔结构,运用数值有限元方法建立多腔结构及其单元腔室的模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对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然后采用边界元法对舱室辐射噪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在5 dB以内,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采取两端简支的边界条件,研究三舱段船舶机舱模型振声性能时,充液及增加充液舱数,总体对改善舱室振声性能有利;但对于液舱接触舱室声学环境影响要分频段考虑,此外舱室距振源的距离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船舶远程监控机舱数据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根据当前机舱参数的形式,提出统一化分类的方法,旨在为将来机舱数据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智能门禁系统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涉及电子、机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由计算机或管理人员在中心控制室监控,从而实现对出入口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分析了太钢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提出应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原动力,依靠科技支撑推动产品向特色化和高端化发展,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太钢转型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