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们在历年试验的基础上,又对四十四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农垦58作对照。试验于7月1日播种,7月31日移栽,密度5×3.6寸,本田期亩施标准肥25担左右,8月30日用1200倍50%倍硫磷加1800倍稻脚青喷雾,防治稻叶蝉和纹枯病,9月4日用0.2%斤/亩1605泼浇,防治三代三化螟兼治其它纵卷叶虫。试验结果表明〔见附表〕,除58  相似文献   

3.
一、杀虫剂及杀螨剂1.1%1605粉剂及1.5%甲基1065粉剂:由湖南农药厂及北京农药厂提供,经湖北、河南等十三个省(自治区)试验示范,防治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棉小象、棉叶蝉、豌豆造桥虫、莜麦粘虫等多种害虫,每亩喷粉三斤或稍少,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水稻害虫如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稻叶蝉等以每亩  相似文献   

4.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后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但近三年,我镇水稻病虫害较严重的是稻瘟病、稻飞虱。对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频振式杀灯进行了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5.
80%噻单可湿性粉剂是高效复配稻田专用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有特定的防治效果,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等优点.据药效示范,该产品具有一药多治的特点.该产品配比合理、工艺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填补了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6.
1.名称:50%速丁威乳剂2.有效成份:含2—(1—甲基—丙基)—苯基甲胺基甲酸酯50%。3.毒性:鼠口服致死中量为410毫克/公斤。对人、畜低毒。4.性状:纯品为白色晶体,带芳香味,溶于丙酮及甲苯等苯类,不溶于水,对碱性和强酸不稳定。可同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对作物较安全,但有时对瓜类作物有药害。5.防治对象:主要防治稻叶蝉、稻飞虱、杀虫作用快,能防治对有机磷产生了抗性的害  相似文献   

7.
转Bt 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论述和介绍了汉中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以别和防治措施,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7种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对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10.
陈炳森 《广东科技》2014,(22):143-144
水稻为漳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结合漳平市水稻病虫害的情况,即稻瘟病、病毒病、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分析了上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叶蝉、稻飞虱、稻管蓟马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刚  岳新文 《汉中科技》2010,(3):18-18,28
概述了稻叶蝉、稻飞虱、稻蓟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药剂防治指标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高潮中,为了消灭水稻主要病虫害,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省林科所及金华县东方红林场等单位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于今年6月中下旬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在本所二队和叶村大队早稻本田进行了放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室内试验来看,螟黄赤眼蜂寄生稻纵卷叶螟卵的能力极强,寄生率达96.7%。从大田实际放蜂结果考查,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也达73.7~93.6%,平均达84.76%,田间卷叶率也相应下降65.2~72.9%。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沈农一号”乳油,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睑.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稻螟蛉、二化螟、稻 纵卷叶螟,稻蝗、稻飞虱等多种害虫有效.防治效果均在70~100%左右.生产中使周的最佳浓度为3000~4000溶液.成本低,每亩只须o. 5~0. 6元低于目前水田使用各种药价.对天敌安全,尤其四青蜓和蛀类无死伤.  相似文献   

15.
 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构建了描述不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子系统之间、稻纵卷叶螟种群与天敌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模型,并建立和明确了描述各子系统之间数量关系的微分方程或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STELLA软件对不同控制方案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及天敌种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成虫及天敌种群密度峰值的大小、出现时间等方面;一定数量天敌的存在,对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在虫害发生初期,适量补充一定数量的天敌以扩大田间种群发展的基数,可提高其对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6.
天台县红旗公社微生物实验站,于1979年春从湖北省天门县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苏芸金杆菌天门变种,土法生产“7216”细菌农药,在室内和大田开展“以菌治虫”试验,经过两年实践证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达91.78%,防治三化螟效果为70.53%,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达85.7%,防治萍灰螟的效  相似文献   

17.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一种重要虫害。1977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协作研究,证实了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为了掌握稻纵卷叶螟在新乡的发生规律,为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5年—1978年对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72年温州地区农科所用28种杀菌剂和12种杀虫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小粒菌核病和纹枯病以及稻叶蝉、褐稻虱和三化螟的防治,进行了示范试验。一、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试验田选用稻苗生长一致、发病均匀且又严重的田块。小区防治试验面积为0.05亩,大田为3.5亩以上,不设重复,以不喷药作对照,每处理每亩施用120斤药液,在露水干后进行喷药和检查。防治效果的检查采用如下方法:每处理选发病中心,小区固定3点,大田固定5点,每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综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发生、抗药性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进展。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建议在做好科学选种、科学水肥管理、准确预测预报基础上,结合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并通过合理选择高效杀虫剂、助剂和高效施药药械以及加强绿色防控基地的示范作用,达到稻纵卷叶螟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分别用来饲养稻纵卷叶螟,以筛选出适合饲养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26 ℃,相对湿度大于80%,光照条件大于14 h的条件下,其中饲料D、E、F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只能完成二龄发育,少数幼虫存活到三龄或三龄以上;饲料C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也只能完成三龄发育;而饲料A和B饲养的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能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存活率分别为26.17%和36.40%,接近对照组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存活率36.67%,且蛹质量和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幼虫历期延长4~6 d、化蛹率下降8%~9%、羽化率下降1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