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温州地区农科所于1971年对18种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褐稻虱及稻小粒菌核病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据试验,50%杀螟腈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和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尤为显著;50%6711乳剂每亩2—3两加水泼浇,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有良好的效果;50%硫特普乳剂及35%硫环磷乳剂等,对稻纵卷叶螟、稻  相似文献   

2.
转Bt 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论述和介绍了汉中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以别和防治措施,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7种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对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80%噻单可湿性粉剂是高效复配稻田专用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有特定的防治效果,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等优点.据药效示范,该产品具有一药多治的特点.该产品配比合理、工艺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填补了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5.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后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但近三年,我镇水稻病虫害较严重的是稻瘟病、稻飞虱。对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频振式杀灯进行了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6.
应用“沈农一号”乳油,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睑.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稻螟蛉、二化螟、稻 纵卷叶螟,稻蝗、稻飞虱等多种害虫有效.防治效果均在70~100%左右.生产中使周的最佳浓度为3000~4000溶液.成本低,每亩只须o. 5~0. 6元低于目前水田使用各种药价.对天敌安全,尤其四青蜓和蛀类无死伤.  相似文献   

7.
陈炳森 《广东科技》2014,(22):143-144
水稻为漳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结合漳平市水稻病虫害的情况,即稻瘟病、病毒病、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分析了上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端璋  邹雪玉  陈宏 《武夷科学》2011,27(1):104-109
2005 -2009年佳多牌智能虫情测报灯在长乐市水稻主要害虫诱集测报上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测报灯具有诱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二化螟成虫发生期,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成虫迁入高峰期在测报灯下的反映明显,对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测报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水稻的控害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虫苯甲酰胺(康宽TM)200SC对水稻螟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远远优于噻虫嗪、毒死蜱和杀虫单,防效分别达到了89.32%和92.23%,并对天敌昆虫和水稻生长安全.再生稻测产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明显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率为32.44%.  相似文献   

12.
多灭灵乳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叶蝉、蓟马、稻虱、二化螟、大螟等害虫。它是以甲胺磷、敌百虫为主要成份,辅以二元溶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复配而成的新型有机磷农药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13.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一种重要虫害。1977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协作研究,证实了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为了掌握稻纵卷叶螟在新乡的发生规律,为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5年—1978年对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5.
封开县罗董公社思寮大队平城生产队科研小组,1972年早季在四亩多稻田上采用松树上的黑蚂蚁防治稻飞虱首获成功。封开县科技局和金装公社大林大队贫下中农学习了平城生产队科研组的经验,在去年早季水稻田上安放了7500个蚁巢(平均每亩7巢)防治水稻害虫又获得成功。实践证明,蚂蚁能消灭三化螟、稻纵卷叶虫、浮尘子、稻飞虱等水稻害虫。根据他们的经验,要使蚂蚁能在田间长期发挥作用,首先要它定居下来,这就要在迁移蚁巢的时候注意保护蚁巢,不受损伤。将附蚁巢的松枝斩下,插到田间,蚁巢以平禾苗或稍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构建了描述不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子系统之间、稻纵卷叶螟种群与天敌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模型,并建立和明确了描述各子系统之间数量关系的微分方程或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STELLA软件对不同控制方案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及天敌种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成虫及天敌种群密度峰值的大小、出现时间等方面;一定数量天敌的存在,对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在虫害发生初期,适量补充一定数量的天敌以扩大田间种群发展的基数,可提高其对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分别用来饲养稻纵卷叶螟,以筛选出适合饲养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26 ℃,相对湿度大于80%,光照条件大于14 h的条件下,其中饲料D、E、F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只能完成二龄发育,少数幼虫存活到三龄或三龄以上;饲料C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也只能完成三龄发育;而饲料A和B饲养的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能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存活率分别为26.17%和36.40%,接近对照组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存活率36.67%,且蛹质量和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幼虫历期延长4~6 d、化蛹率下降8%~9%、羽化率下降11%~12%。  相似文献   

19.
天台县红旗公社微生物实验站,于1979年春从湖北省天门县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苏芸金杆菌天门变种,土法生产“7216”细菌农药,在室内和大田开展“以菌治虫”试验,经过两年实践证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达91.78%,防治三化螟效果为70.53%,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达85.7%,防治萍灰螟的效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