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与汉族青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特点及差异性,为青年少年生长发育提供资料。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年龄在18~20岁的来自铜仁的26名苗族、42土家族男性青年和60名汉族青年,检测了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及身高和体重,并问卷调查他们的饮食营养及运动状况。结果苗族及土家族男性青年OC、BAP、血清钙磷及身高体重均低于汉族。苗族与汉族在身高和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OC、BAP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与汉族相比除身高体重外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苗族各项指标均低于与土家族;问卷调查显示苗族、土家族营养条件比汉族差。研究中OC与BAP及身高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但身高与OC、BAP及体重与血钙间呈弱的负相关。结论铜仁苗族、土家族与汉族在OC、BAP、血清钙及身高体重上有明显种族差异,苗族与汉族间差异比土家族与汉族间差异较大,各数据表明土家族更接近汉族。营养条件对生化标志物及身高体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Harris和Kalmus改良阈值法测定了内蒙古地区2034例(蒙古族998例,汉族1036例)苯硫脲尝味阈值。以4号液为味盲界限。蒙古族中味盲者116人(11.62%),尝味者882人,平均尝味阈值9.29±1.44;汉族中味盲者104人(10.04%),尝味者932人,平均尝味阈值9.33±1.44.味盲率在蒙、汉民族间、男女性别间、内蒙东、西部地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苯硫脲平均尝味阈值在蒙、汉民族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民族的地区性差异显著,男女性差亦极其显著,女性比男性大约低0.48~0.51。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男生和汉族男生在身高、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肺活量和耐力方面有显著差异,汉族男生的肺活量优于维吾尔族男生,维吾尔族男生的耐力优于汉族男生。维吾尔族男生和汉族男生在速度、灵巧类方面有差异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究我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亚群间的分子遗传学关系一直是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常应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综合采用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MCOA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我国32个行政区域汉族亚群的9个常见STR基因座(D8S1179、D21S11、D7S820、D3S1358、D13S317、vWA、D18S51、D5S818、FGA)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初步探究了我国汉族亚群间的分子遗传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格局的成因。研究发现,以长江为界,汉族可清晰地划分为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两大群体。北方汉族群体中,山东、天津与其它汉族亚群的遗传距离较大;南方汉族群体中,香港、海南和广西汉族亚群亲缘关系密切,但与南方其它汉族亚群遗传距离较大。厦门汉族亚群与北方汉族亚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主成分二维散点图从整体上体现出我国汉族亚群广分布、小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MCOA分析发现,形成我国汉族亚群目前分布格局的3个主要原因是:长江的地理隔离、历史上的洪涝灾害、战争或人祸引发的人口迁徙等。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头面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地区742名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20项头面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女大学生的头长、眼外角间宽、眼裂宽有极显著差异,口宽、头水平围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头长、形态面高、容貌面高、鼻高、鼻宽有极显著差异,容貌额高、眼内角间宽、唇高、耳宽和头水平围有显著差异;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和汉族男大学生以特圆头型为主,汉族女大学生以超圆头型为主;汉族男大学生和蒙古族女大学生以阔面型为主,蒙古族男大学生和汉族女大学生则以过阔面型为主;两个民族的男女大学生均以狭鼻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呈贡地区呈贡一中350例汉族学生(男性147例,女性203例)进行卷舌、叠舌、翻舌、尖舌和三叶舌类型的调查,将调查数据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的方法分别进行性别间和族群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1)云南呈贡汉族卷舌率为60.9%,叠舌率为4.0%,翻舌率为29.1%,尖舌率为56.6%,三叶舌率为4.0%.(2)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出现率性别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舌出现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云南汉族与我国其他12个族群相比,云南呈贡汉族翻舌率偏高,叠舌率、尖舌率中等,卷舌率、三叶舌率偏低.(4)云南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之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汉族与湖南汉族、四川汉族、山东汉族、江西汉族较为接近,而与少数民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资阳地区作为取样点,调查了497例(男220例,女277例)简阳市汉族高中生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和优势眼).研究结果显示:(1)四川资阳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均R型高于L型.(2)四川资阳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3)四川资阳汉族与蒙古族等12个民族R型率比较,经u检验显示,除藏族外,与其他12个民族均有4项及以上不对称行为特性与其出现显著差异.(4)与其他7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的u检验显示,四川资阳汉族与其他6个地区汉族均有3项以上不对称行为出现显著差异.(5)分析了四川资阳汉族7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发现扣手与利足、扣手与起步、利手与利足、利手与起步、叠腿与利足、叠腿与起步、利足与起步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R-R型组合(右型-右型)的出现率远高于L-L型组合(左型-左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8.
巴彦淖尔盟蒙古族、汉族9项人类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474例蒙古族人、508例汉族人的9项形态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有内眦褶率蒙古族为90.51%,汉族为93.50%;有上眼睑皱褶率蒙古族为78.06%,汉族为80.71%;铲型门齿率蒙古族为80.80%,汉族为91.73%;凸型鼻梁率蒙古族为11.18%,汉族为16.93%;窄鼻孔率蒙古族为28.27%,汉族为25.20%;突颏率蒙古族为25.74%,汉族为18.11%;有耳垂率蒙古族为73.84%,汉族为73.82%;额头发际有尖率蒙古族为38.82%,汉族为36.81%;直发率蒙古族为83.33%,汉族为87.79%。两个民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突颏率、直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族凸型鼻梁率、窄型鼻孔率、直发率存在性别间差异。汉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有耳垂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理地区两千多年来即是祖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汉白人民的交往是很频繁的,南诏、大理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要更好地治理这一地区,积极吸收内地的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白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内地汉族的影响。由于民间的交往,统治者间的战争,以及明代以来的屯垦,有不少内地汉族人民定居或流落在大理地区。他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白族人民和睦相处,互通婚姻,有的甚至就融合于白族之中,所以白语中不断增加了汉语的成分,汉族的风俗习惯也不断影响着白族,白族的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实验材料:二维和三维)×3(民族:汉族、维族、藏族)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我国藏族、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维族、汉族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维度图像的旋转反应时存在差异性,但并不显著;(3)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女生和汉族女生在身高方面,汉族女生的身高高于维吾尔族女生;肺活量方面,汉族女生肺活量均值是2628,均值差异427,有显著差异;耐力方面,维吾尔族女生的耐力低于汉族女生,有显著差异;在速度灵巧类方面也有显著差异,汉族女生优于维吾尔族女生。耐力、速度灵巧、柔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且汉族女生都优于维吾尔族女生。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广西柳州市1 164名大学生(汉族705人,壮族459人)卷舌、翻舌、眼睑、前额发际、发旋、耳垂、拇指类型、小拇指弯曲等8项遗传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汉族、壮族间,卷舌、发际、小拇指弯曲民族间差异显著,而拇指类型、翻舌、眼睑、耳垂、发旋民族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汉族、壮族间遗传距离最近,广西汉族、壮族分别与贵州仫佬族间的遗传距离(0.470 6,0.512 5)最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本地藏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对182例有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作Hp检测,阳性率41.76%,其中藏族阳性率32.69%,汉族阳性率53.8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浅表性胃炎(36.13%)与萎缩性胃炎(44.12%)的H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浅表性胃炎藏族Hp阳性率(27.94%)显著低于汉族的47.06%(P<0.05),而萎缩性胃炎藏汉族无差异,溃疡病Hp阳性率(62.07%)显著高于胃炎阳性率,藏族阳性率(43.75%)显著低于汉族84.62%(P<0.05)。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1]从慢性胃炎病人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是慢性胃炎并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1985年我国张振华首先分离培养成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Hp 感染有显著差异[3][4],但不同种族间的有关研究甚少,我们通过182例有症状的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病人胃粘膜病理和Hp,研究少数民族地区Hp感染情况及其在不同民族胃病中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调查江苏汉族336例学生(男125例,女211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结果表明:(1)江苏汉族除尖舌以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明显差异.(2)在我国族群中,江苏汉族的卷舌率、叠舌率和翻舌率中等,尖舌率偏低,三叶舌最低.(3)江苏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有4对相对性状存在着相关,分别是卷舌与叠舌(相关极显著)、卷舌与翻舌(相关极显著)、叠舌与翻舌(相关显著)以及叠舌与三叶舌(相关极显著).这一结果表明:江苏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4)聚类分析表明:江苏汉族与独龙族、仫佬族和布依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贵州苗族布依族汉族PTC尝味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阈值法对贵州长顺县的苗族、布依族、汉族的苯硫脲(PTC)尝味能力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047人。结果表明:不同民族PTC尝味阈值的差异高度显著(P<0.01),不同民族间的味盲率亦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三个民族总计中,男女尝味阈值的差异高度显著(P<0.01),味盲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苗族、布依族和汉族中,男女尝味阈值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苗族、布依族的男女性别的味盲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的男女味盲率间差异显著(P<0.05).三个民族中,味盲基因(t)频率以汉族为最高(t=0.2242)。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有许多共有的吉祥物。汉族一些吉祥图案,受到许多少数民族喜爱,一些少数民族吉祥图案,也被汉族吸收。汉族和民族吉祥物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吉祥物。是本民族象征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出呼民族文化的特质。少数民族吉祥物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鄂东北虽属汉族聚居区域,但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该地区人们独特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也使得该地区的“年文化”与其它汉族地区的“年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东北“年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城市汉族男生体质状况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国汉族城市7~22岁男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各指标与身体素质各指标的相关情况,并按检测指标的不同,将对象分为7~12岁和13~22岁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间的相关程序是有差异的,即使相同指标间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所处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寿光市调查了370例(男215例,女155例)山东汉族高中生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优势眼共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山东汉族除扣手和起步的出现率左型高于右型外,其余5项的出现率均右型高于左型;(2)山东汉族除扣手存在性别间差异外,其他6项均无性别间差异;(3)u检验显示,山东汉族7项指标与蒙古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差异较大;(4)u检验显示,山东汉族与其他7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与天津汉族差异较大,与其他6个地区汉族差异相对较小;(5)山东汉族扣手与叠腿,利手与利足,利手与起步,叠腿与利手,起步与利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右型—右型组合的出现率远高于左型—左型组合的出现率;(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地区汉族与内蒙古阿盟汉族、兴安盟汉族、巴盟汉族、回族、朝鲜族及藏族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