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异体字的定义作出简单界定:异体字是为记录同一词而造的,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发生分化的或同一个字由于书写变异而形成的一组形体不同的字符;也特指跟通常写法(即规定的正体)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并被淘汰的字。  相似文献   

2.
对异体字的定义作出简单界定:异体字是为记录同一词而造的,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发生分化的或同一个字由于书写变异而形成的一组形体不同的字符;也特指跟通常写法(即规定的正体)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并被淘汰的字。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借字”的现象,分为假借和通假。二都属于借字记音现象,并没有造出新字来。但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字现象,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的借字现象。通假字与异体字也有共同点:二都存在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的现象。二的不同点是:通假字之间的本义不同,而异体字之间的本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王逸菲 《少儿科技》2012,(10):43-43
字典爷爷家里的成员可真不少,有汉字、拼音,也有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问号、上引号和下引号兄弟俩,等等。 有一次,标点符号聚在一起议论各自有什么用处。句号先说:“只要我一出现,人们就知道这句话结束了。”问号也开口了:“我出现时表示这句话不是平常的一句,是为了问别人问题才说的。”  相似文献   

5.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经济研究》载胡寄窗同志文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认为,“对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来说,究竟存在不存在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非弄清不可。”本文因此也试图就此谈点个人意见。一、可不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社会必要劳动胡文认为:“商品价值的形成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化,都是在一个经济过程中实现的,不能把二者中任何一种分为不同层次去理解,如在个别生产过程中是怎样,而在总经  相似文献   

6.
越南古代史的问题很多,其中“文郎国”的虚实就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古代交趾,今越南北部有无“文郎路”?过去和现在,研究越南国家历史的史学工作者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越南古代史上有个“文郎国”,并且这个“文郎国”又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前越南进入阶级社会时最早的国家。另一种持相反的看法,认为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不可能出现“文郎路”。“文郎”之名,也不过是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组织而已。笔者是主张第二种意见的。为了弄清“文郎国”的真伪,正确地阐明越南古代的历史。以上那一种说法符合历史实际?本文举要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训诂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细致研究,认为“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按有无国家试行标准两大类分别收录处理异形词,但它们在分条立目、对同组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的界定、对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词语间语义关系的认定及对非推荐词形异形词的标注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差异主要成因在于两者对异形词收录原则有不同理解。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更强调“从简”、“系统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强调“理据性”、“规范性”。《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异形词所做的整理性收录,正在并仍将对现代汉语异形词表的审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苏美争夺战略重点是否东移问题,近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就此略抒浅见,供共同探讨。苏联有没有全球战略? 要回答苏美争夺战略重点是否东移,首先要弄清苏联有没有一项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西方某些战略家认为,苏联对外政策是“机会主义的”,“只是临时应付”,没有什么全球战略。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诚然,要想拿到克里姆林宫的一张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创新和经济教科书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经济学要创新,首先得弄清什么是经济学这样一个似乎已解决,但实际上却并示说清楚的问题,当今,理论界对经济学创新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如“代替论”、“综合论”和“包罗万象说”,既阻碍着经济学的创新,也影响了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在编写经济学各学科教科书的同时,编一本具有系统性,简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并已按上述精神编写成了讲义,在教学中试用3年,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这里列出其内容提要。  相似文献   

11.
原始记录性被认为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在档案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也有一些档案界的专家和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玉声、李福君、王岚等学者。我认为要弄清原始记录性是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要涉及列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其二,与档案的定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一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中国书坛上,一直争论不休。归纳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有这样两类:一是以“书画同源”为依据,断定中国文字的象形因素决定了书法的具象性质,并由此定论中国书法是一门具象艺术。或者更以历史上著名书论中的一些术语为依据,认为不但文字是山象形字进化而来,且其点画都是在直接地表现世间万物,如(千里阵)“云”、(高山堕)“石”、(万岁)“枯藤”,甚至一横如“扁担”、一捺象“大刀”等等。这种理论认为,书法可以而且应当  相似文献   

13.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议颇多。其中有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有的文章也失之偏颇。争议的焦点主要围绕编辑如何走学者化道路的问题。有的文章着重强调了学术编辑必须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享有充分的权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学者化编辑”观点,[1]有的观点则认为从事什么工作,就要研究什么,就要成为那方面的学者。作为一名编辑当然得精通编辑学理论,成为编辑学研究的学者,并进而推断这才是编辑走学者化道路的唯一途径,我们称其为“编辑学者”观点。[2]我认为以上观点都有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14.
尽管翻译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智力活动之一,但是对“翻译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人们至今也没达成共识。实际上,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翻译的标准问题、直译或意译的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同。笔者在拜读过一篇篇高论后,认识到对翻译本质的讨论集中起来涉及两点,一是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二是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前者讨论翻译的定义,后者涉及翻译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6):444-445
本文以检索词的选取(同义异形词、上下位词、不同拼写形式的中医药词)和截词符的使用两个侧面为切入点,结合检索实例分析了如何提高Pubmed数据库查全率的一些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地,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自然成为重大课题。“拨乱反正”和“历史性飞跃”恐怕是研究这一课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但是,我国理论界某些著述对何为拨乱反正,何为历史性飞跃及其二者的关系,在释义上往往界定不清、词义模糊,或者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视为等同。如“共创论”实际上否认了飞跃性,某些飞跃者又否定了继承者,有的干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几大拨乱反正等等。笔者认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同义副词辨析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义副词的辨析,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辨析方法,一般是沿引《词典》上现存的注文加以解说,而注文本身存在着辗转解说、界线不清的现象,因而给同义副词的辨析带来较大困难。例如,《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在“从来”条下说:“……‘向来’也是‘从来’的意思,只是语意比较轻些”,这样的注文就很容易叫人误认为这组同义副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认为,辨析同义副词只有从研究它们在各种语言形式中的具体用法入手,才能揭示其不同的语法意义,达到辨析目的。同义副词在用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严格界定异形词定义的内涵与外延之后,对“国标”关于整理异形词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调整、修订;并通过2版、3版、5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标注方式的沿革变化分析,肯定了5版词典的亮点与创新,同时指出当前异形词整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据此提出继续加强对异形词整理规范理论的研究,完善规范原则,促进规范服务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教学方法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矛盾,认为:抓住了教学改革,变“同步”为“异步”,就抓住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对此,笔者则另有己见.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并愿意进行研讨,是因为这是教育改革中带有方向性的大问题,认清主要矛盾,关系着用力点,关系着如何处理教育改革中的一系列关系.要讨论和弄清什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和主要矛盾,应该首先弄清什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在这些基本问题中,哪些是起主要作用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从教育的地位谈起.  相似文献   

20.
时下,“黏”“粘”在使用中常易混淆,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习惯问题。现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予以辨析。该词典由李行健主编,吕叔湘、李荣、许嘉璐任首席顾问,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次印刷。该词典中的3篇《序》、1篇《前言》及其[凡例]令我们深感其权威性。该词典第953页对“黏”“粘”都有注释。黏(nián),形容能把一种东西粘(zhān)连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这胶水黏得很;糨糊不黏;黏液;黏附;黏性;发黏。还指出: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