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全省肥源、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不同土壤、主要作物、化肥品种需肥和肥效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化肥施用的现状、需求和特点,以全省农业区划为基础,参照全国化肥网制定的命名原则.我省可区划为8个一级区12个二级区(或称亚区),预算出各区的1990年化肥施用调整方案及全省2000年的化肥需求量及比例,为化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沼肥和化肥两种肥源种植白菜,讨论其对白菜品质和土壤的影响.实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组、复合肥组和沼液组.实验结果表明,沼液能促进白菜的生长.采收后,对各组白菜品质及土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相比于施用化肥使白菜总糖含量增加了131.12%,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糖含量增加了50.84%(P0.05),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9.09%(P0.05);2沼液种植,白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化肥种植降低4.03%;3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化肥后土壤全氮增加3.89%,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9.31%,施用化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1.46%,高于施用沼液后土壤铵态氮降低的1.21%,施用化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18.45%,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21.91%.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施用沼液的土壤各养分含量都略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3.
《贵州科学》2021,39(1)
深入认识贵州省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施用量时间变化情况,有利于正确认识贵州农田化肥施用合理性和调控方向。基于ArcGIS对贵州省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析及近20年各类化肥施用总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贵州省总肥施用强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度施用强度主要在我省东南部地区,高度施用强度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单质化肥高强度施用强度均分布在中部地区;氮肥低度施用强度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地区,磷肥低度施用强度分布在北部、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钾肥低度施用强度分布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全省的化肥营养比例结构为1∶0.35∶0.31,其均衡性和合理性不足;遵义市、铜仁市和黔东南州基本接近1∶0.5∶0.5,营养结构相对合理;2)贵州省各类化肥施用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变化幅度有差异性,总肥、氮肥和磷肥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53.18%、28.16%和21.78%,均于2015年达到最大施用量;钾肥和复合肥的最大增幅为119.57%和166.67%,于2016年达最大施用量,此后化肥施用量有下降的变化趋势;3)贵州省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坡耕地面积占比较高,城市扩张,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而人口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基本粮食需求,化肥施用强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EKC)为基础,选取1997-2017年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数据,通过线性、二次、三次函数模型拟合,建立最优模型,探寻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之间呈“N”型曲线较为显著,地膜使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之间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5.
燃烧秸秆和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大量生物质能源浪费,进而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为了保证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粮食产量,本研究组在中国东部温带农村设计了一个生态农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饲养肉牛,然后将牛粪腐熟后施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设计了4种不同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比例:100%有机肥、100%化肥、75%有机肥+25%化肥以及50%有机肥+50%化肥.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的方法,计算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此同时,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小麦和玉米产量.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后,农田变为典型的碳库;而全部施用化肥,农田则为典型碳源.该研究可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土壤微量元素养分供应不足在我省主要农区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试验证明:硼、钼、锌肥等在水稻、油菜、紫云英、大豆等多种作物上,均取得一定增产效果.因此,为了探索我省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对硼、钼、锌、铜和锰等典型微量元素和功能相近的铁元素进行含量和分布规律调查,搜集我省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微量元素的情况,作为上述规律的评价的验证,为全省化肥区划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7.
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是农业中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我国大量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施用每公斤化肥可增产粮食5~10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世界化肥肥效试验的统计与我国的结果一致。化肥是农民生产投资中最大的物质投资,化肥支出约占其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1995年  相似文献   

8.
任园园  尚卫辉 《广东科技》2014,(16):145-145
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断凸显,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本研究对广东省2000~2012年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产值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13年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整体下降趋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值波动不大,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激增,与此同时,化肥总用量持续上升,复合肥的使用度激增。对化肥施用总量变化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农产品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肥料资源状况等是影响化肥施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谈甘肃农村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娥 《甘肃科技》2005,21(7):20-21,99
甘肃农村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已严重污染了水体、作物、大气和土壤,再通过食物链传输给人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我省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运用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和生物修复等环保战略进行防治,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个农民都知道科学、规范、安全和合理地施肥用药。  相似文献   

10.
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氮磷污染物向水环境的流失量和发展变化趋势;并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及点源污染作为参比对象,比较分析化肥流失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半岛东部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化肥施用强度高的地市;②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作为参比对象,化肥流失造成的NH3-N,TN和TP污染均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农业面源;③与点源污染相比较,化肥流失对NH3-N污染的贡献率已接近40%,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水资源短缺1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立和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提高化肥利用率,重视土壤有机培肥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评述了非金属矿物、岩石农业应用,由利用其化学性质,扩大到物理性质;由利用精矿,扩大到工业矿床的矿渣、围岩和其它岩石;由用作农药、化肥,扩大到动物饲料;由对其化学性质的直接利用,扩大到间接利用等研究趋势。分析表明,非金属矿物、岩石在农业上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肥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水分与肥料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以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旱地农业研究的目的.本文对近几年一部分水肥耦合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分析了各类的研究状况,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综合评述了水肥耦合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预测发展“平衡施肥”和节水的生态农业,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用稀土肥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稀土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水体中的富集以及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从农用稀土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的负面影响出发,论述了稀土可能对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促进作用。由此,在使用农用稀土时,应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水体中蓄积的机会与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重要性的基础上,概述了黑龙江省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指导体系滞后等问题,特别指出了做好产业规划、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农户和企业员工的知识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用化学品使用的环境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的环境效应及成因;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精准农业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精准农业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感器及监测系统,智能化农业机械,分析了实施精准农业技术的工艺流程及精准农业的技术思想,最后对精准农业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作物营养高效吸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根系分泌物改善植物营养高效性的生理机制、分子生物学进展和利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指出利用农业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高效吸收的可行性,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介绍以湿敏电容作为湿度传感器,实现对扦插育苗湿度的自动控制。相对湿度控制范围,实验中调整在70%~90%之间,全控范围可为1%~100%,可完全满足扦插苗木对湿度要求,苗木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 (HA)、富里酸 (FA)含量及HA/FA比值 ,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 ,肥力提高 ;而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化肥 ,使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 ,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是冀东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