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灰色系统,联系重庆市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判断出重庆市2000-2005年间大气污染物中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和SO2,同时建立灰色模型对其进行质量预测.短期预测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SO2浓度呈下降趋势,其浓度分别到2009年和2012年可达国家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依据GB3095—2012中对环境功能区的分类方法和浓度限值,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2009—2013年11月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结.结果表明,大气环境质量优劣排序为,2010年、2012年、2011年、2013年、2009年.其中以2010年最优,处于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中以2012年为最优,2009年和2013年较差;大气环境质量受SO2、PM10的影响较大.总体来看,西安市对大气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又有回返之势,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依据汉中市汉台区城区2005—2011年大气环境中SO2,NO2,CO,PM10的监测值,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汉中市汉台区城区空气中的SO2,NO2,CO,PM10浓度进行预测。经过相关检验和修正,确定所建的SO2和CO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信度,PM10模型经残差模型修正后准确度和精确度均有所提高,NO2模型不太适合小样本数据灰度建模。另外,利用建立的灰色模型对汉中市汉台区城区2012—2015年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为汉中市汉台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承载力(WRCC)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集社会经济预测模型、情景决策分析与模糊评价模型的水-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判模型对黄河中游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预测其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状况.评判结果显示:2005年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值为0.40,处于可承载的较低水平;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值分别为0.46、0.52,总的看来,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将在可承载程度上逐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复合系统呈明显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市2009—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2009—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二级标准,其中2014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最好,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最差.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受PM10和NO_2的影响较大,受SO_2的影响较小.PM10和NO_2对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权重值逐渐变大,而SO_2的权重值影响逐渐变弱.从总的变化趋势来看,武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正从二级向一级转变,大气环境质量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军 《河南科学》2010,28(1):98-100
为估算西安市大气环境容量,了解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用国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规定的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结果为西安市SO2,NO2,PM10大气环境年容量分别为4.2450×10^4,3.7351×10^4,9.5937×10^4t。估算结果表明,SO2和NO2环境容量剩余,可以满足当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PM10的排放量已超过了西安市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黎平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查明污染大气环境的影响因子,在参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选取SO_2、NO_2、PM10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黎平县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8年,黎平县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其中2014年主要污染物是SO_2;2011—2014年为轻度污染,2015—2018年为清洁且空气质量指数呈现波浪型递增趋势;研究时段大气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8.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世界  王素娜 《河南科学》2014,(6):1092-1095
大气污染质量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在很多领域已有应用.选取污染因子(SO2、NO2、PM10),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平顶山市2008—2012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市2008—2012年均空气质量灰色聚类结果为灰类2,并且所属灰类2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平顶山市的大气综合质量处于稳中趋好的态势,平顶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趋势在逐步转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2020年绵阳市环境空气(SO2,NO2,CO,O3,PM2.5和PM10)监测数据,分析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绵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除夕烟花爆竹燃放后,SO2和颗粒物(PM2.5和PM10)均会升高,PM2.5增长尤为明显,正月初一达到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11.
杨锦伟  梁聪刚  孙宝磊 《河南科学》2012,(10):1516-1520
依据平顶山市2000—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数据,选取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将灰色统计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加权灰色统计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平顶山市2000—2002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Ⅳ级,为重污染;2003—2007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Ⅲ级,为轻污染;2008—2009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Ⅱ级,为尚清洁.2000—2009年(2007年除外)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2007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O2.但近几年PM10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NO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大气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8年长沙市火车站监测点全年大气PM10及气象参数的小时平均数据,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PM10小时平均浓度。为证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PM10质量浓度的准确性,研究中考虑2种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捕捉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规律,能更好地预测PM10质量浓度,拟合优度R2有较大提高;所选取气象参数及污染源强变量能较准确地描述大气PM10质量浓度的实时变化,用于PM10质量浓度的预测准确度较高,整体R2可达0.62;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一般污染浓度情况,对于高污染时期PM10质量浓度的预测也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构建了反映交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的10个典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并从时空维度进行二者耦合过程与演变趋势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各城市群的交通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因地域差异较大,2010—2014年升降不一,具有层级结构:除长江中游和珠三角的交通承载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外,成渝、长三角和环渤海呈波动上升;除环渤海的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持续上升外,其余城市群呈波动下降;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耦合互动效应明显,但各城市群的交通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等级较低,环渤海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状态,其余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0年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在我国疫情的集中爆发区和局部散发区均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论文采用2015年1月—2020年9月我国国控环境监测站点6种大气污染物(CO、SO2、NO2、O3、PM10、PM2.5)月均浓度值结果,分析了疫情管控措施对集中爆发区和后续局部散发区内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施严格管控的疫情集中爆发期,湖北省内6种大气污染物中NO2浓度的减小最为明显,浓度变化与省内采取管控措施及复产复工的时间一致性较好.在2020年2月—4月的管控期间内,NO2各月均浓度值相较于前5年对应月份平均浓度均有显著减小,复工复产后逐渐恢复.SO2、PM10、PM2.5在管控期的部分月份也有显著下降,而CO月均值浓度亦出现了近6年来对应月份的最低值,但持续时间都相对较短.选用对管控措施表现最为明显的大气污染物指标NO2,持续监测了后续疫情局部散发区管控措施对其浓度的影响.吉林市、北京市、乌鲁木齐市等管控措施超过20天以上的散发区在其疫情管控期内均表现出了NO2浓度的显著降低.而确诊人数较少、扩散范围小的大连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由于管控时间较短,则未出现明显变化.证实了NO2浓度对人为活动强度的变化有直接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通市2001-2005年市区等7个监测站所监测的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和自然降尘(DF) 结果的年变化趋势,根据国家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区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做出了合理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5年,南通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有下降趋势.并由模型中各污染因子的权重判断出SO2、PM10和DF是南通市市大气质量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7.
环境空气质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幸福指数至关重要。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本文对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2013—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收集重庆市2013—2018年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_2)的月度统计历史数据平均浓度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分析其变化特征和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8年大气PM2.5月度浓度大多超过平均年浓度限值,PM10浓度月度均值也大多也超标,SO_2均达标。相关的整改措施使得大气中PM2.5与PM10均呈浓度下降状态,SO_2基本呈稳定状态。年内变化显示,各污染物的浓度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污染物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全市的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程度显著降低,空气质量不断变好。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大气污染类型已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基于2013年、2014年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PM2.5、CO、O3六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阐述了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的年度变化特征。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是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该文就这几大来源提出了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其中PM2.5、PM10等污染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7—2016年10年中全国主要城市SO2、NO2、PM10等污染物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变化,利用Ocean Data View软件分析主要城市大气污染主控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的区域性分布明显,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北方高于南方,SO2、NO2、PM10年平均浓度北方分别高于南方108.15%、7.60%、48.36%;从大气污染组分来看,颗粒物的增长速度最快,石家庄2007—2016年PM10增速为28.10%;而SO2的污染物浓度在下降,乌鲁木齐的降速为84.10%.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6,(3):431-435
以生态足迹原理为基础,计算了榆林市2001—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2013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从3.522 hm~2上升到了4.29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145 hm~2下降到了2.455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120上升到了1.748.由此看出,榆林市的自然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榆林市今后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