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2013年宁波市气象局闪电记录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统计该年宁波市闪电强度、闪电频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宁波地区闪电的时间分布规律。最终得出宁波地区负闪频数高,闪电持续时间短,强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7-2015年河南省ADTD闪电定位资料,分析河南省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闪电与海拔高度、城区、水体沼泽和丘陵旱地等不同下垫面的相关性.河南省闪电主要集中在4-8月发生,日变化呈现"双峰"型;闪电密度与平均海拔高度、城区面积呈正相关;水体沼泽区域雷电强度大,水体沼泽与丘陵旱地间的过渡区域闪电密度增加明显;油田和露天煤矿开采区的闪电密度和雷电强度都偏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连地区2004-2006年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定位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闪电的月变化、雷暴日的月变化、闪电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云间闪和云地闪的数量月变化呈双峰分布,雷暴日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雷电流强度多数分布在+50到-150KA范围内,电流强度绝对值大于100K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负闪电区域;大连市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西部和陆海交界处是闪电频发的重灾害地带,闪电多发区与当地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5.
利用卫星云分类产品资料和云南省地闪资料,对云南省4次强雷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对于闪电产生时,积雨云生成0~1h,开始有闪电活动;对于强闪电时段,积雨云也是发展阶段,积雨云面积不断增加,形状为椭圆形或带状,而且闪电均发生在积雨云移动发展方向的边缘区域;对于闪电减弱阶段,积雨云也逐渐减弱,面积不断减小,在闪电结束时,积雨云的面积发生剧减或者积雨云面积剧减且积雨云发生断裂.同时强闪电活动与积雨云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闪电的移动、发展与积雨云的移动发展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用云分类资料来判别闪电的发展减弱,进行闪电监测及预警.通过强雷暴个例分析,把云分类产品也加入到闪电分析资料中,拓宽闪电预警的资料使用,同时也是云分类产品资料在低纬高原的适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更准确地应用闪电定位资料,实现资料的共享、互补,更好地为防雷减灾服务,利用贵州省2017年ADTD、VLF/LF两种闪电定位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SPSS、MATLAB和ArcMap对闪电频次、雷电流强度等的时间分布和雷电流强度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贵州省云闪中正闪发生的概率较高,正闪比例的峰值区域集中在冬季且雷电流强度最高; ADTD的雷电流强度整体大于VLF/LF,均较符合高斯分布;从探测到的闪电次数分析VLF/LF的探测效率较ADTD高。可见两套系统探测结果存在异同,因受探测站点安装时间的制约,需要积累长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雷暴及其地闪特征,对2013~2017夏季(6~8月)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强雷暴过程的地闪和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24次以负极性闪电为主的强雷暴过程,分析表明: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顶高均超过7 km,第一次地闪为正地闪的雷暴其组合反射率和回波顶高明显高于第一次地闪为负地闪的雷暴过程。以地闪极性和频数差异将雷暴分为负地闪雷暴、正地闪雷暴、多地闪雷暴三种类型。负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少且大多发生在雷暴成熟阶段;正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在几十次左右,主要发生在成熟阶段后期和消散阶段;多地闪雷暴在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都有闪电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三类雷暴强反射率中心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也有不同,地闪数量多的雷暴比地闪数量少的雷暴有更长的移动距离,负地闪雷暴较正地闪雷暴有更快的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8.
地面湿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南京地区2002~2011年(共10年)闪电和地面相对湿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闪电密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对湿度对雷暴云起电和放电的影响,采用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数值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云滴数目增多,上升风速增强;当相对湿度增加时,较大的上升气流和云水含量有助于产生更大尺寸的冰晶和霰粒子;较大的云滴、霰和冰晶通过非感应起电和感应起电机制促进电荷分离;当相对湿度从60%增加到90%时,总闪数增加,并且只有当相对湿度高达90%时,才能产生地闪。整体而言,相对湿度越大,对流活动更快更强,促进了雷暴云初始起电和放电。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京地区2002~2011年(共10年)闪电和地面相对湿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闪电密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对湿度对雷暴云起电和放电的影响,采用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数值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云滴数目增多,上升风速增强;当相对湿度增加时,较大的上升气流和云水含量有助于产生更大尺寸的冰晶和霰粒子;较大的云滴、霰和冰晶通过非感应起电和感应起电机制促进电荷分离;当相对湿度从60%增加到90%时,总闪数增加,并且只有当相对湿度高达90%时,才能产生地闪。整体而言,相对湿度越大,对流活动更快更强,促进了雷暴云初始起电和放电。  相似文献   

10.
赵玉祥 《甘肃科技》2009,25(7):70-73
自主改进研制了干涉仪硬件系统,并阐述了VHF辐射窄带干涉仪对闪电的定位原理,该系统基于双基线正交5d线阵列,采用直接高频放大检相,降低了采用变频电路时带来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精度。以微秒时间分辨率对闪电随时空的发生与发展进行2维(仰角—方位角)定位,同时结合电场变化和辐射强度变化,可以分析闪电辐射源击穿的极性,对地闪的各个过程的发展可以进行细节描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铁车站中地闪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征有助于其防雷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基于闪电探测资料选取了某地铁站附近典型正(104 kA)、负(?14.9 kA)地闪回击,使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地面无建筑物与真实建筑环境模型中研究了两次回击距车站260 m、200 m、100 m时,站厅层、站台层及左右进站隧道四个区域中央的水平电场、垂直电场、磁场。结果表明:地面无建筑物时最大水平电场、垂直电场峰值始终出现在站厅层中央,真实建筑环境下站厅层中央水平电场峰值仍最大,而左、右进站隧道中央的垂直电场峰值超过站厅层中央,两个模型下的最大磁场峰值均出现在站厅层或左进站隧道中央;对两次回击而言,相较地面无建筑物时模拟结果,真实建筑环境下其距车站260 m、200 m时站内各场分量峰值均衰减,但两次回击距车站100 m时左进站隧道中央垂直电场峰值均增加超过8%。本结果对地铁车站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冰雹天气云地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闪电定位数据和雷达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区2009~2015年37次冰雹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地闪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地闪占总地闪比例大于25%。正地闪强度较大,负地闪强度较小,地闪发生频数在降雹前一般低于3 fl/5 min,降雹后负地闪频数有明显增大。雷达和地闪定位数据的个例对比分析表明,降雹前强回波区附近以正地闪为主,地闪频数低,地闪的空间分布与对流云系的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地闪的空间分布可能指示云系移动方向,强回波区正地闪的时空分布可能对冰雹天气的预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浙江地区地闪和云闪的雷电活动,基于2019—2020年浙江省三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多回击地闪和云闪相关参数特征。结果表明:两年内浙江省共发生地闪回击数和云闪回击数98万和38万余次,多回击地闪和云闪分别占28.1%和8.01%,其中负闪占总闪比重大于正闪;地闪和云闪频数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地域分布,夏季和浙南地区更易发生多回击过程;云闪平均回击次数为1.10次,低于地闪的1.59次。地闪和云闪回击平均强度随回击数的增加而下降,其中正闪下降趋势更为剧烈;超一半的多回击地闪和云闪至少有一次继后回击电流强度大于首次回击电流强度,地闪和云闪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值呈对数正态分布,集中在0~2,其中云闪分布更为集中。地闪和云闪回击间隔时间算术平均值相当,约115 ms,几何平均值地闪明显大于云闪;回击间隔时间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云闪分布更为集中,且集中区域对应的回击间隔时间更小。不同回击次数的云闪和地闪平均间隔时间随回击数增加而减少。地闪和云闪间隔距离分布相似,地闪平均间隔距离明显小于云闪,且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4.
K-type breakdown process of intracloud discharge in Chine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me special features of lightning discharges in the eastern area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multi-station measurements of wide-band slow antenna systems synchroniz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ith a time resolution of 1 jis. The K-type breakdown processes during one intracloud (1C) discharge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time differences of radiation pulses arriving at different st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K-type breakdown processes during IC discharge started from a negative charge region and propagated downward to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 with an average speed of 1.5 x 10 m/s. The altitude of negative charge region was between 5.0 and 6.0 km above ground, while that of positive charge region was between 2 .5 and 3 .5 km above ground.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山区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风险,以怀化高速洪江服务区为试点,选取周边2007-2016年的闪电数据,结合区内环境和天气系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服务区的雷电特征、雷电风险等级等.洪江服务区属多雷或强雷地带,雷电风险逐年递增,雷电的密度呈东多西少、强度呈西强东弱的趋势,特别是偏东和东北方位约200 m(服务区加油站附近)以远是大片的高雷区.西风带与东风波天气系统会对服务区雷电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考虑服务区环境和雷电风险等级,按标准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整改,加强偏东和东北方位的防雷设施建设,开展雷电灾害防护宣传等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It is an issue of great attention but yet not very clear whether lightning activities increase or decrease on a warmer world. Reeve et al. presented that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global land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land hav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 of wet bulb temperature at 1000hPa. Is this positive response restricted only to wet bulb temperature or in land? What is the response of global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both land and ocean) to the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lik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year or 8-year OTD/LIS satellite-based lightning detecting data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makes a re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lightning activities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the global total flash rate has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 in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17±7% K^-l. Also, the seasonal mean flash rate of contin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at of continent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have sensitive positive response to increase of 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wet bulb temperature,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about 13±5% K^-1, a bit lower than estimation of 40% K^-1 in Reeve et al. Howe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other areas like the tropics show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17.
正棒—板短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地区的气压,按照IEC对棒-板间隙试验方法的要求对200mm、300mm和450mm3种正棒-板短空气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由于气压是大气3个基本参数即温度、空气相对密度和绝对湿度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作为表征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影响的特征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的短空气间隙雷电冲击击穿电压的是相对气压的幂函数,且其特征指数小于1,并因此得出海拔每升高1km,其击穿电压下降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