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1):F0002-F0002
文艺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学科2006年8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于2007年12月1日至3日在云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我校中文系“文艺学”学科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云南大学中文系、大理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曲靖师范学院对本次年会高度重视,校长张英杰教授莅临会议并与相关学者进行了热情交流。“文艺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副校长高小和教授带队参加年会并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方致辞。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0,(4):F0002-F0002
李秀云,女,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1984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名师,四平市首届十佳社科学者。现任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四平市铁西区人大常委委员。  相似文献   

4.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4):161-F0003
申载春,男,1964年5月生,山西原平人,1985年7月毕业于忻州师专英语系。198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2年7月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忻州师范学院第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5.
湖北师范学院文艺学学科组建于1973年,1989年起挂靠湖北大学招收文艺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该学科以文艺理论教研室成员为主体,吸纳其它文学类教研室从事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理论、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研究的部分教师组建成新的文艺学学科,并被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院级重点学科。1999年,该学科重要方向“叙事文化理论与文体批评”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湖北省优势学科领域,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硕士点。该学科现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叙事学会、中华全国美育研究会理事单位,湖北省文艺学会副会长单位。有成员20人…  相似文献   

6.
张永刚教授、朱堂锦教授的最新学术专著出版,中文系2 0 0 4年学术研究又取得进展,为中文系省级重点建设备选学科“文艺学”、院级重点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永刚教授的《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就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富有理论价值的阐发,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形态进行了富有建设意义的探讨,这是张永刚教授近几年来继《文学原理》(与董学文教授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出版)之后在文艺学研究领域的又一结晶。朱堂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审…  相似文献   

7.
本学科创建于1952年,1960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袁家骅、罗季光、王均等前辈曾在广西民族大学进行教学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经过60年的建设,形成了以壮侗语族语言文学、生态美学为龙头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一)以审美生态观拓展文艺学研究新领域。学科带头人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被称为"已成体系、相对成熟,且影响较广"的三种代表性生态美学观之一(党圣元语),贯穿于美学与文学研究,搭建了文艺学研究新平台,是中国生态美学研究重要基地。(二)壮侗语族语言文学研究独树一帜。立足于壮侗语族语言的调查、描写与研究,在广西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濒危语言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国内外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比较研究方  相似文献   

8.
《曲靖师专学报》2012,(3):F0002-F0002,F0003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曲靖师范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主要一级学科之一。2006年,该学科下的主干二级学科“文艺学”被遴选为云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挂牌成为云南省重点学科;2011年,该学科被评为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带头人张永刚为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文艺人类学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厘清学科名称与概念、学科地位与构成、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品格和学科价值等基础性学科问题,对该学科体系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文艺人类学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厘清学科名称与概念、学科地位与构成、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品格和学科价值等基础性学科问题,对该学科体系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利群,男,湖北黄冈人,1952年出生于桂林。198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广西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文学概论》负责人,广西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主任,校社科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科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了中国学科体系的演化特点,总结了学科体系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学科体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中国学科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研究方向。学科以安徽省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科区域文化史等研究为依托,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成员6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  相似文献   

15.
元文学学是对文学理论的解释性层次和价值说明。以排除法 ,将元文学学与文学批评学、美学、宏观文艺学等相比较 ,可廓清元文学学的学科边界 ,从而使其学科特征得到凸显 ,其学科定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6.
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专家马雷歇夫来我国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林业经济管理专家,其中就有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荣佩珠教授。1985年南京林业大学以该学科为主要力量成立了林业经济管理系(1993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1986年该学科被批准为硕士点,1996年起挂靠学校相关学科招收林业经济管理方向博士生。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  相似文献   

17.
钟敬文先生曾阐述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体系,并长期指导这门学科的建设,他说①: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它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民间文学理论(包括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等)二、民间文学史(包括神话史、歌谣史、谚语史、民间小戏史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我国生物信息的发展的概况。方法:采用科学计量学、统计学方法,对CBMdisk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2002年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生物信息学文献和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会议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文献呈上升趋势,1994年开始有生物信息学文献刊载、1998年开始快速增长,2000年开始大幅度增长;文献主要分布于生物科学和医药的基础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化这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生物工程进展》等期刊是我国内生物信息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期刊: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物信息学在国内研究的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对该学科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该学科发展的认识仍需加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中文系“文艺学”学科2001年首批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备选学科,2006年被评选为云南省二类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现有27位教师,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8人。2003年以来,学科组承担各级课题21项,出版专著10部,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大型文献全文转载或摘缩。在“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带动下,2000年、2003年、2004年高小和教授连续3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暴露了学科的门类设置过于陈旧、研究格局日益固化的缺陷,既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促发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也与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想新潮愈益隔膜。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历史、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是这一学科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它赖以成立的基础。而目前的状况显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正遭遇不同程度的质疑乃至根本的动摇。要想焕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活力。就需要根据当代文化、文学和学术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出新的学术思路和理论视野。正是基于学科现状和前瞻性发展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日前举办了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建学科的合法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讨论一系列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寻求重建学科合法性的多种可能。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50多位学者就文学性、文献学、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刊发的是与会者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