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影视是最为通俗的艺术形态,其艺术效果诉诸观众主体心灵,而影视翻译也应以对观众产生特殊的修辞效果为目的。全球化背景下,字幕译制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翻译活动。字幕译文可体现鲜明的信息时代特点,并因其可接受性、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配音译制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帕尔默首次使用“文化语言学”这一名称,在西方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帕尔默将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及认知语言学结合在一起形成文化语言学理论。本文旨在讨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并在语言人类学三大传统及其弊端和认知语言学如何弥补其弊端方面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活动,并讨论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浅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澎 《科技资讯》2006,(16):103-104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的分析比较,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英语隐喻的可译性问题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不重视理论语言学。中国的理论语言学是从外国引进的。中国学者正在为创建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体系而奋斗,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真正的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的建立还有待于下一个世纪。为了真正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的诞生,我们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期不重视理论语言学。中国的理论语言学是从外国引进的。中国学者正在为创建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体系而奋斗,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真正的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的建立还有待于下一个世纪。为了真正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的诞生,我们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7.
徐静 《科技信息》2009,(30):126-12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对隐喻现象研究,并且对诗歌进行了文化语言学角度的分析,讨论了诗歌隐喻的翻译,并通过弗罗斯特的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余光中译本的分析,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译文中诗歌隐喻翻译的得与失,以期能在诗歌隐喻翻译研究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谢宜辰 《科技信息》2009,(30):164-165
心理空间理论是由Fauconnier提出的,是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语篇情节理论是由帕尔默提出的,是认知的,也是文化的,主要研究文化怎样制约语篇和使其拥有意义的。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两种理论,并通过译本分析,试图探讨两种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否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10.
梁琦 《科技信息》2010,(28):I0182-I0183
近年来,翻译理论更多的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然而,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最早途径,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翻译的语言学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许钧教授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方面。从而更深刻的从语言学方面了解翻译的本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语言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它的功能、结构及其历史发展,并揭示它的本质。语言现象本身纷繁复杂,导致了语言学众多的分支体系。外语教学理论要解决关于语言本质的问题,而这些理论与理论语言学直接相关。语言教学可以在实践中使教师思考并理解语言本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篇章的整合     
篇章的整合问题是话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话语语言学中的整合问题如许多其他问题一样在国内外话语学界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本文中以前苏联语言学家I.R.GALPERIN的理论为依托,对篇章整合的概念、特征及其实现的手段进行了论述,以求有助于更刻地了解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和吴振国博士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该书是全日制高等学校课程教材,问世后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2003年9月荣获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语言学概论》共有八章,书后附有三项附录。与我国近年出版的语言学教材相比,它有许多方面值得称道。然而,“新”字最能表达该书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的热潮.申小龙举起大旗,深入民间,轰轰烈烈地倡导文化语言学,引起了强烈反响。时至今日,我们回头重新审视这一热潮,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概念,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解读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这些概念,以此来诠释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同义句式的研究也不断深化。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变换分析法为同义句式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一时期的同义句式研究着重于对同义句式的界定和分类。九十年代以后对同义句式的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并出现对同义句式的类别进行概括的研究成果。进入新千年以来,语言学理论有了长足发展,形式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相继运用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同义句式的解析也往往是几种语言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应该看到,目前同义句式的研究还限于特定句式两两之间的比较研究,缺少成系统的大类比较研究;此外,研究的手段可以更加的多样,并借助语料库等扩大研究的取材。  相似文献   

18.
一、需要如同Ogden和Richards在本书②所呈献的关于符号使用(Symbolism)和意义的科学,民族志学者处理原始语言时所遇到的困难例证了这种需要。二、分析一段野蛮人的话语,揭示关于意义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将纯粹的语言学引向关于文化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这种语言学和民族志学相结合的研究需要本书所抽丝剥茧娓娓道出的符号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英汉“疾病”隐喻构建异同的体验和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隐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科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对“疾病”隐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学和非主流医学,包括人文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国内学者的研究甚少,且多数是疾病隐喻与文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Lakoff和Kovecses的理论,分析疾病隐喻作为来源于战争、空间、颜色、非自然状态等四个领域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及其构建的体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讲授,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尽量获得忠实原文,语言通顺的翻译能力。学生在翻译活动中的主动性往往被忽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体验观”也逐步被用来解释翻译教学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翻译教学中“体验观”的运用,来进一步探讨文化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