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燕 《科技信息》2010,(34):I0291-I0291,I0293
建筑是组成城市空间的细胞,是维护自然环境和创造社会环境的物质因素,旧建筑再利用,就是用各种手法来保存与改修并且使建筑再度得到新的生命。借助于专业的设计思考,将它们所拥有的历史空间与现代机能结合,带来另一种新的创造,让旧建筑风采依旧。它不但使街道的记忆得以留存,使传统的建筑工法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得以流传,也对节省能源有所贡献,有益于环保。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城市空间不但向全体市民开放,还欢迎境外人士前来。而居住区空间则不同。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基本居住单位,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空间理应属于小区居民所有,不容外界无关人员任意侵入。为此,小区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采取与城市空间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以小区为居住单位来论述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3.
刘剑  刘祥 《河南科学》2019,37(4):594-602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居住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城市高架桥对周边既有建筑的室外风环境具有明显影响.以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无风区面积比例、影响室外活动区域舒适度的风速放大系数为指标,街谷高宽比、高架桥高度、跨线高差为变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高架桥跨线节点及街道沿线的风环境变化规律,为以环境控制为目标的高架桥建设提供了前期规划及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鹭红 《科技资讯》2008,(7):248-249
公共厕所与街道其他建筑相比,是一个小型建筑,它对城市街道的形象并不起主导和控制作用,但它却是城市街道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要与城市街道建筑协调共处,并应尽可能弥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不足或缺憾。本文对城市街道公共厕所的外部环境的现存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城市街道公共厕所外部环境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徽州地区古村落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现代居住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同时结合新式徽派建筑中可取的设计手法,尝试从科学角度总结徽派古村落空间营造技艺及将其应用到现代住区设计中的方法,旨在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居民交往,进而带动商业发展,优化空间网络,增强城市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随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有了高要求,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朱新泉  潘波 《科技信息》2011,(19):I0051-I0051,I0306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更新速度加快;随之带来的矛盾就是旧住区公共空间缺失,并且残存的公共空间已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住区已经迫切需要更新改造。由于旧住区内建筑单体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而公共空间却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在创造节约型社会的大前提下,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节省资源的要求,我们应该抛弃对旧住区进行大面积重建的城市更新思路,保留居住区内的建筑单体和现有的公共设施,并对旧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开发,居住区的整体条件就会得到提高,进而也延长了居住区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街道空间、沿街建筑、步行街节点、景观环境设施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昆明市的南屏街与东寺街两条历史老街在改建成商业步行街后的不同发展的原因,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奔 《科技信息》2012,(6):413-415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街道也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交通的膨胀发展,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正在或已经被汽车所取代,城市街道生活湮没于快速交通和超常尺度之中,街道沦为纯交通性的功能空间,城市肌理和街道人文难以寻觅。笔者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进行探索。全文分为六部分:审视当今、回顾历史、对照现代、指导设计、实例分析、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展望。论文意在寻找探索一条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之路,让人们真正成为街道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刘祥  范旭红 《河南科学》2019,37(6):938-945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中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它的舒适性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住宅小区风环境是城市居住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点式4种典型的城市住宅小区布局形式,采用Sketchup软件建立96种不同参数的数值模型后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三维流场模拟,并以此为依据研究了建筑参数、气象参数、布局参数对典型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运漕镇小北门为例,从总体现状、历史环境解读出发,对沿街立面环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对策和手法,很好地表达了地域环境文化特征和建筑特色,对进一步研究类似城镇街道立面环境改造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林文勇 《海峡科学》2008,(11):10-13
针对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空间快速扩张改变城市形象而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未能同步提高的问题,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在城市设计时提出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总体思路,试图通过用地性质微调、交通组织特别是步行空间组织、建筑艺术布局、公共公用设施配套、加强街头小品设计、绿化组织等策略来提升龙岩大道二期城市街道的空间品质,以满足城市人群日益增长的综合需要和使用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停车位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从居住区生态环境对停车的要求、新居住区的设计以及旧居住区的整改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鲁苹 《科技资讯》2007,(16):97-98
建筑与其所处的城市环境以一种共生的关系而存在。建筑物的个体经过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又以某种方式,编织出街道、公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而建筑物、街道、公园、广场等物体,又以一定的秩序相互配置、组合,形成了城市的形体空间,同时,这种形体空间环境又赋予了城市特定的意义和生活氛围所以,建筑规划除了要如实地反映它的内在功能和结构造型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与其所处的总体环境相协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建筑群、空间和序列是创造城市空间的因素,其目的为安排和支持人民行为的物质环境,而且要求功能合理与美观。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城市应按其居民的需求建造。城市空间也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必须根据居住在该城的人的意志及其行为模式来设计。第二部分讨论建筑群序列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群的美妙设计对今天设计工作仍然有积极意义。分析这些建筑群的序列与其可塑性和象征性,可以重新发现已被忘却的一些建筑原则和手法,并有助于创造符合今天社会生活需要的新城市体形。  相似文献   

16.
陈燕 《科技资讯》2007,(13):116-117
城市小区规划的优劣是居住环境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规划构思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本文以梅州客都新城的科学规划为例,得出这一设计理念:居住环境设计必须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识别性,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应结合当地环境而富有特色,住宅设计应按人的行为模式合理安排各功能空间,实现户内公私分区、洁污分区,体现小康住宅应有的居住性、舒适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加速扩张,城市不断规划建设新城区.从城市新城区居民择居行为心理的角度,结合居民感知调查,实证分析了芜湖市天门新区居民的居住空间选择偏好,探讨了新城区居住空间的理想布局,以期合理引导天门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8.
李娜  李立晋 《甘肃科技》2001,17(5):50-5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重视室内的同时更关注室外环境。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波动会受到居住密度、居住水平与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设施、社会和心理,而现代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的规划设计,往往只重视物制质环境,而忽视社会和心理环境的创造,结果会造成物质环境利用率不高,使用不充分的情况。只有依据居民的心理感受来规划设计室外空间,才能做到物尽其用,并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以人为环境的的使用主体,可以了解到人们的行为特点,从而洞察人的心理动态和趋向。每个人身体周围都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刘萌  周伟 《江西科学》2012,30(5):672-675,68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居所的创造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居住环境、城市与建筑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居住建筑空间的品质息息相关,这将使得建筑空间的健康属性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空间的物理要素分析指出,传统居住建筑和谐于地域自然环境。当代一些建筑则因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数量加剧等因素所致,背离了对健康环境要求的进化方向,成为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不利的"病态建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健康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在当今建筑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健康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使健康建筑空间成为绿色、低碳建筑固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毕晓莉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31-131,107
高层建筑是城市整体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作为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本文分析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形式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