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德国产Cortex MetaMax 3B心肺功能遥测仪同步实时检测运动员在进行1500m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气体交换参数。结论:(1)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运动员在高原期间峰值摄氧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时,运动强度很难保持和在平原一致;运动员训练水平提高后更易受缺氧的影响,峰值摄氧量水平下降更快;运动员在平原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更易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高原训练的适应期,容易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3)同等负荷运动时,在高原期间运动员的每份通气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或亚高原,下到平原或亚高原后显著升高;(4)通过两阶段交替训练,运动员肺功能适应性增强。教练员应根据训练计划和比赛情况选择不同的交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
许丽存 《科技信息》2012,(17):168+172-168,172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的双重性。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研究找出高原训练对中长跑的利与弊,以便在应用中更加有意识地开拓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要想方设法缩小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对12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监控和探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11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业余运动员,在进行12周的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前后比较NEUT水平降低,表明12周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一定影响,其细胞免疫功能第2阶段明显较第1阶段稳定。建议:在研究类似大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的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应考虑到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和心理发育等特征,周边环境,训练量和强度,尤其是海拔高度和缺氧环境等;在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中,应十分重视检测运动员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调控营养和调整训练。  相似文献   

4.
网球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成绩,为了更好的提高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成绩,寻找新的训练方法。文章综述了网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高原训练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0名世居高原的竞走运动员26天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交替训练,以及20天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期间,肺通气能力随海拔同度的改变而发生。高原训练后期,最大通气量提高,每分通气量降低,表明运动员的肺通气能力朋所改善。平原训练期间,除肺活量无变化外,其余各项指标高原测试值比较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入手,分析了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所要承受的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和运动技能提高的理论基础。根据高原的地理分类法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海拔高度、气温、太阳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平原地区运动员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特点,探讨不同居住地区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热能和营养补剂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中长跑项目。本文综述了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充要点,为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亚高原训练既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可以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亚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综述中长跑男性运动员在不同海拔环境下进行缺氧或低氧训练,机体以逐渐适应的方式来提高对低氧的适应和耐受能力,通过不断的适应,机体能够对长时间缺氧或者严重缺氧性损伤产生强大的抵御和保护效应,进而提高中长跑的高原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主观体力强度感觉等级(RPE量表)监测,就海拔2260m和3150m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疲劳及恢复程度的影响作初步研究.监测对象是世居高原的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监测为期四周共八次.监测结果表明;世居高原的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在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其疲劳及恢复程度的变化在训练初期波动较大,在训练后期逐步稳定在一个适宜的水平.因此建议在安排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时,在训练初期,要注意运动强度的科学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竞技体育竞争的不断激烈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世界各国体育研究机构都把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以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理论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就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加以研究,以寻求更好的运动训练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组织角度谈训练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自组织的角度对训练适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论:训练适应是运动训练理论的生物学依据,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机体对运动训练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就是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协同与竞争,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县(市、区)级64所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训练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探寻主要影响因素和提出发展策略,为不断完善业余体校运动员训练保障措施,提高业余训练科学化程度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尽快形成跳跃心理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河南省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观察发现:运动员的上板成功率偏低,仅为28%;中学生运动员犯规率更高,比率为50%;大学生运动员不上板的比率较高,比率高达54%.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跳跃心理定向不稳定所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有重视专项心理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法,从概念、原理、内容安排、优缺点、应用等方面,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法与传统高原训练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问题并予以展望,旨在完善高原训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代魁  胡斌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3):146-150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分析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心理学在国内运动训练中应用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运用“多元化”思维迎接“本土化”挑战、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运动心理学自身建设、设立心理工作者专门岗位、和实现心理工作的专业性与专一性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宁 《科技信息》2011,(7):I0130-I0130,I040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会更加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就高原训练中与免疫相关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某型飞机高原机场放起落架的安全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型飞机4km以上禁止放起落架的规定及高原机场的使用要求,研究了该型飞机在高原机场着陆时放起落架的安全高度。分析了该型飞机在4km以上禁止放起落架的理论原因.应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建立了人机系统飞行安全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与分析评估了4-5km之间高度上放起落架的飞行风险,研究了确保4—5km之间放起落架后飞行安全的特殊措施。理论研究、模拟器模拟试飞结果与高原机场飞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