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本文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党我国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乡镇政府是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组织者和引导者,搞好乡镇综合改革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加快乡镇政府综合改革,理顺党政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引导发展经济、正确执行“三农”政策和加强乡镇政府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看,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而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当前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桂松 《广东科技》2004,(12):22-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应用技术的提升、创新、引进、整合和集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一轮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的实施,将是继农村工业化之后的又一场深刻里程碑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江泽民“三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做了理论准备。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农村改革,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但现行的制度效果不明显。进行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8.
泉州市“三农”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即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泉州市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资料,对泉州市“三农”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较突出。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本文对新疆新农村建设现状、取得的初步成效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新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关键举措,笔者从发展趋势、现状、实现途径和建设方案四方面对农业信息化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特别是在实现信息化建设方面,根据对目前农村的实际条件的调查以及自己总结的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等教育收费体制的不断发展,农村特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困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本文将农村特困大学生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资金来源、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旨在构筑农村特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安全网”,使农村特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提出了"五元经济结构"的假设,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探寻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具备许多现实的有利条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条可行途径。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突出乡村特色,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消除瓶颈制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实施“新村建设”方案,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比较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三农问题",尤以农民低收入问题为重中之重.政府对此采取了许多政策与措施,但其实际效果尚不够理想.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要使现存的大量农民从现有的土地上迁移出去,这样才能保证留在现有土地上的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5年制定出台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这5个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度沉寂的农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对5个“一号文件”的解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5年来,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确实增收,真正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一费制"对贫困地区农村师资队伍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费制”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村学校的辍学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及其发展。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双赢,应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促进农村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发展、加强师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及建立农村师资交流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的发展,中央先后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达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则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诸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导致东、中、西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差异。得出非农产业已经是、将来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