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水是中西古典园林建造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西古典园林中对水体的运用由于文化传统、哲学美学上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水体形态、水体性格、水的地位作用等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实体"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是人类对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通过对谢林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进而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哲学是否包括在德国古典哲学之中?这个问题在哲学史界似乎早有定论。国内外的一些哲学史书籍,都把费尔巴哈哲学包括在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在一九七八年全国西方哲学史讨论会上,曾有同志对此提出过异议,但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笔者认为,把费尔巴哈哲学置于德国古典哲学之中还是之外,这是西方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有必要讨论清楚。本文愿提一点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5.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出现,人们公认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家鲍姆嘉通在一七五○年发表他的《美学》(Aestheik)为起始的。从那时到现在,不过二百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追溯美学这门科学的产生和渊源,那就要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奴隶制社会。那时,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对美与艺术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探讨,并写出了包含有丰富美学思想的最早的一些文艺理论专著,如中国公孙尼子  相似文献   

6.
德国古典哲学是起于康德而终于费尔巴哈的,不过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介。列宁在谈到哲学上的“圆圈”时就说过:“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正因为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对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就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费尔巴啥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是黑格尔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不管怎样,由于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形成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对此,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先验的唯心主义”,“形式的唯心主义力”,“批判的唯心主义弦,而列宁却认为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列宁深刻地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  相似文献   

7.
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审美活动的古典诗歌鉴赏自然应建立在美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某些古典诗歌鉴赏者在鉴赏方法论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极端实证的科学方法论;一是机械化的哲学方法论。用极端实证的科学方法会将一首首生动别致的诗读实、读死,用机械化的哲学方法会把言志、缘情的艺术经典参读成概念和范畴的教科书。"直觉—体验—反思—辩证"四位一体的美学方法符合古典诗歌鉴赏的美学学科属性,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理应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得到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韩振峰同志在《德国古典哲学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吗》一文(见《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中认为,德国古典哲学不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对此,我们不敢苟同。首先,韩文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历代哲人的哲学—美学思想,为中国的古典译论及近代译论提供了思想来源。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形态、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及近代译论的投射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从德国哲学美学中汲取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他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接受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阐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真”、“美”的内涵时,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德国美学因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曹俊峰教授是蒋孔阳先生的学生,我的大师兄。记得我们三个师兄弟的硕士论文就是在蒋先生《德国古典美学》的启迪下分别选择了康德(俊峰兄)、席勒(张玉能兄)和黑格尔(本人)。毕业30多年来,俊峰兄把研究康德哲学、美学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耗费了极大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从德国哲学美学中汲取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他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接受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阐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真”、“美”的内涵时,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德国美学因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孟宪忠同志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是不科学的》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运用了‘本原’的概念,但这是恩格斯对旧哲学的概括,是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旧哲学家们对世界本质的不精确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考察思维和存在关系时已提  相似文献   

14.
郭象对《庄子》的创造性解读对后世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郭象的“独化”思想促进了我国古代美学的形上讨论由外在的道(无)本体论到内在的心本体论演变;郭象的“独化”思想是后世封建士大夫美学的哲学滥觞。对郭象美学思想的发掘,有助于更好地梳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变化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又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本质上的区别.它同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彼此渗透.本文从文学、美学、音乐、哲学等方面探讨园林艺术的多维领域.  相似文献   

16.
对人以及人的本质的不断探寻,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费尔巴哈本着其宗旨,在揭露宗教神学秘密的基础上继承的传统,把人和自然放在哲学的首位,对人的主体活动及本质进行了独特生动的论述,使其哲学理论具有强烈的本学色彩。  相似文献   

17.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自然”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应该从文字学上对它进行溯源和释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范畴一开始就带有很深的哲学意味,直至魏晋期间才开始由哲学向文艺转型,随着“自然”论文艺观的最终确立,它的理论构成也逐渐成熟,并在当代的文艺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主体性为视角,以人类美学发展的整体流变为背景,将德国古典美学奠基人——康德与现代西方美学大家——克罗齐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所张扬的都是生命力的洋溢,精神的生生不息,情理的统一,都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和尊严的认可。二昭示出,美学和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成为承载人的自由本质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0.
实体问题是西方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本体论规定,而忽视了其内涵的认识论规定,使问题的讨论常常脱离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总的思考背景。因而,难以把握实体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本文拟从思维与存在关系这样一个总背景的角度,对在西方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实体概念作一次再探讨,力图说明近代早期哲学中实体概念的内涵、逻辑演化过程及对后期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