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研究了 BaSiO_3和 BaCO_3酸解条件。以百里酚兰为指示剂,分析可溶性硅酸盐体系中混合碱的方法,较之氯化钡法,双指示剂法及系数校正法快速、准确,相对误差在0.2%以下。解决了可溶性硅酸盐体系混合碱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应用反滴定法测定Ca,确定EDTA的加入量最少应该大于CaO的含量。CaO含量为1.74~9.59mg时,MgO的存在量为11~100mg时,其误差约为2%。曾用于样品中CaO的测定,当CaO含量小于1%时,其最大相对误差为10%。  相似文献   

3.
磷是动植物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然而,地表水中过量的磷会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快速生长.本研究通过氯化镁对玉米芯残渣进行改性,在无氧条件下高温烧制并与碱改性凹凸棒混合,制备了一种碱改性生物炭-凹凸棒土复合物(MgO-CB-AMAP).该碱改性生物炭具有高比表面积,达396.2 m~2/g,明显高于直接煅烧制备的生物碳(132.7 m~2/g).进一步,评价了MgO-CB-AMAP复合物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水中磷浓度5 mg/L、玉米芯及凹凸棒的比例为1∶3、用量为2 g/L时,6 h后磷去除率达91%,吸附量为9.7 mg/g,均高于生物炭(3.6 mg/g)和碱改性凹凸棒(6.1 mg/g).最后,对MgO-CB-AMAP在模拟含磷污染水体中磷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碱改性生物炭-凹凸棒土复合物在磷污染控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硫氰酸钠溶剂中丙烯磺酸钠的测定方法。该法先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去除试样中部分干扰杂质,然后在碱性介质中,以硝酸银为沉淀剂去除 SCN~-,S~(2-),SO_3~(2-)等离子的干扰,控制滤液酸浓度在1.20N HCl 以上,以防止甲酸钠和溴起反应,最后用溴量法测定滤液中的丙烯磺酸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试样中硫氰酸钠含量在51%时,丙烯磺酸钠含量为0.10—0.45%,相对误差不超过±3%。该法操作较方便,数据重现性好,可供腈纶厂控制分析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最近几年发展的Minnesota系列泛函和长程校正泛函、色散校正泛函,采用6-311++g(3d,3p)基组,研究这些新泛函在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时的基函数重叠误差BSSE.结果表明M06-2X,B97-D3,PW6B95-D3,M062X-D3,PBELYP-XDM6泛函的BSSE相对误差η值小于20%;M05-2X,M08-HX,LRC-ωB97X-2(LP),B05-XDM6泛函的BSSE相对误差η值在20%~50%之间;而M11,LRC-ωPBEh,LRC-BNL,ωB97X-D,revPBE-D3,B3LYP-XDM6泛函的BSSE相对误差η大于50%.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磷酸溶液浸渍法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测定温度为303 K时不同浓度改性试样的饱和吸附量,筛选出最佳改性试样并测定其吸附等温线;在此基础上对最佳改性试样进行制冷性能预测,采用D-A方程简略式进行吸附制冷模拟仿真,探讨冷凝温度、脱附温度对系统制冷系数(COP)及制冷量(Qref)的影响.吸水性能结果表明:试样改性后吸附量均大于未改性试样,存在最佳改性质量分数(6.32%,磷酸质量分数),最佳改性质量分数试样的饱和吸附量为1.299 g/g.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工况(Ta2=Tc=303 K、Te=278 K、Tg2=378 K)时,计算得到COP为1.097,Qref为1 691.126 kJ/kg,性能优于常规吸附制冷工质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在一元弱酸(或弱碱)、多元酸(或碱)及两性物质(如酸式盐等)的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里,分子或分母的某一项只要大于另一项十倍时,将较小的一项略去,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一般能满足相对误差小于5%。在二元酸和酸式盐的计算公式里,当Ka_1接近C时,Ka_1必须比Ka_2大三个数量级以上才能适用。多元酸及其式盐的情况以此类推。 对缓冲溶液的近似公式,因分子和分母都有[H~+],情况复杂,如C_(HB)和C_(B-)必须大于40倍的[H~+],或C_(HD)>50[H~+],C_B->35[H~+]……才能满足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8.
根据络合返滴定中的络合平衡,推导了离子选择电极指示单点络合返滴定的计算公式和滴定曲线表达式,讨论了单点络合返滴定中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电位测定误差之间的关系。用镉离子选择电极示指示电极,以 EDTA 为络合剂,Cd(NO_3)_2为返滴定剂,对 Zn~(2+),Cu~(2+),Al~(3+)Ti~(4+)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法的测定误差与一般容最分析相近。还用本法测定了矾土试样中 Al_2O_3和 TiO_2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去除水体中Mn(Ⅱ)的理论依据,考察了其在固定床中对Mn(Ⅱ)的动态吸附.以流量、床高、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变量,研究了这三类运行条件对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在固定床中吸附Mn(Ⅱ)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对Mn(Ⅱ)的吸附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流量和Mn(Ⅱ)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床高均能使固定床的运行时间延长;在流量为1 mL/min,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床高为2 cm时,观察到了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对Mn(Ⅱ)的最大比吸附量为25.59 mg/g;Thomas模型表明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不是吸附过程中的限制性步骤;在Adams-Bohart模型的拟合中发现固定床系统吸附初期的动力学受外部传质控制,且其线性表达式(BDST模型)较为准确的预测了各初始条件下Mn(Ⅱ)穿透70%的运行时间;modified dose-response模型准确的描述了Mn(Ⅱ)穿透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氯化钡用于混合碱定性分析的可能性以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系统总结了氯化钡法用于混合碱定量分析时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将本法用于一些混合碱试样的分析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利用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碳酸钡中微量氯的方法,该法通过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Ag 标准溶液,使碳酸钡中微量氯完全沉淀,测定剩余Ag ,间接求出氯离子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1%,回收率为97.0%.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以重晶石为原料制取高纯碳酸钡的新的工艺流程,优化出制备高纯碳酸钡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了纯度在99.9%以上的高纯碳酸钡产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Ba~(2+)取代硫铝酸钙(C4A3-S)矿物中的Ca2+制备出胶凝性能优良的硫铝酸钡钙(C_(4-x)B_xA_3-S)矿物.选取了19个不同钡掺量的生料,在1 400℃条件下保温3h烧成不同的C_(4-x)B_xA_3-S矿物,并分析了钡掺量对C_(4-x)B_xA_3-S水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 Rietveld全谱拟合方法对熟料中的矿物种类和含量进行定量计算,并对C_(4-x)B_xA_3-S的晶体结构进行精修,分析了C_(4-x)B_xA_3-S中的实际钡含量和Ba~(2+)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钡掺量的增加,C_(4-x)B_xA_3-S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钡掺量为0.6 mol时达到最大,C_(4-x)B_xA_3-S的含量为93.2%.C_(4-x)B_xA_3-S矿物中的实际钡含量和Ba~(2+)利用率均随钡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钡掺量在0.4mol时合成了C3.61B0.39A3-S,Ba~(2+)利用率达到97.5%.并且随着钡掺量的增加C_(4-x)B_xA_3-S的晶面间距逐渐增大.C_(4-x)B_xA_3-S水化后的抗压强度随着钡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当钡掺量超过1.4mol时,由于膨胀导致强度下降,最终试块胀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乙醇—水介质中采用硫酸钡沉淀滴定法测定氯化钡中钡的含量.试样溶解并消除干扰后,在pH2.0~3.0的乙醇—水介质中,以茜素S为指示剂,用Na2S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省时、干扰小;与重量法相比,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与重量法相当;其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20%,说明其重现性好.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既便于教学实验,又可满足现场生产要求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Ho2O3的Ba1-xHoxTiO3陶瓷(x分别为:0,0.2%,0.3%,0.4%,0.5%,0.6%,0.7%);对其室温电阻率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其室温电阻率随掺杂量增加呈U型变化曲线;借助XRD物相分析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研究,表明其结构均为钙钛矿结构;采用正电子寿命谱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掺杂量Ho2O3所引起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动基座发射飞行器存在初始误差大、初始误差和工具误差强耦合等特点,相比静基座发射,其误差分离过程更为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加动基座飞行器误差分离结果稳定性的半解析方法,建立了初始定位误差、初始速度误差的解析求解模型,采用了迭代方法对初始误差和工具误差进行联合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半解析误差分离方法和传统误差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半解析方法中基于遥外测视位置和速度差分离初始误差,观测数据与误差量直接对应,并结合解析方法精准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动基座飞行器误差分离结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Ba^2+,BiO2+与草酸混合体系热力学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将Tio^2+与草酸混合,在一定的pH值时生成钛配阴离子,再与BaCl2昨分解反应、直接沉淀出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最终经煅烧得BaTiO3粉体的合成新工艺。  相似文献   

19.
茜草中提取总黄酮实验微型法与常规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茜草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微型实验测定方法.对比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两种提取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制定标准曲线,进行样品含量和回收率的测定.其结果为最大吸收波长506nm,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587+1.0434C(mg/10mL)(R=0.999782),常量法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93%,平均回收率为102.74%.微型法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81%,平均回收率为101.59%.结果表明微型实验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测定茜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其方法误差与常规实验方法一样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