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灾害事件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提供了区域防灾规划的编制方法,指出灾害风险评价是制定区域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区域防灾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防灾规划的大区域及灾害文化体系的完整配套.  相似文献   

2.
防灾工程投资减灾效益的动态评价王海滋,沈荣芳灾害防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经济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对防灾工程投资、日常维护费用、工程加固费用以及灾害损失等诸方面的综合考虑.文中通过随机过程这一假设的建立,提出了防灾工程投资和灾害损失的动态估算模式,为正确评...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气象灾害特点和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于GIS建立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系统以Mapinf07.0为基础平台、ArcGIS9.2为高级操作平台,采用内置属性表和外部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2000,2种方式共同存储管理数据,模型数据主要是气象灾害的灾害危险度模型、保险风险评估,具有灾害危险度分析、灾害保险风险评估、灾害和保险风险管理等主要功能,可为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灾情评估分区以及保险企业防灾定损与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泥沙灾害危险性快速区划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突发性泥沙灾害危险性区划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区划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地域性强、对数据完备性要求高等问题,本文基于快速评估思想提出了突发性泥沙灾害危险性的快速区划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区划原则、形式、单元、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参照系建立、参照组匹配、邻域估测及邻域合并等步骤进行区域泥沙灾害危险度的判定和区划.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实用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因资料不足而带来的区划困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为灾害是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上海城市人为灾害及其高发区与复合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作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关联分析.结论表明:城市人口文化素质对人为灾害影响程度最大,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次之,再依次有影响程度的为:道路干道密度、公共管线状况、房屋占地比率、绿被率等.这一结论对城市人为灾害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已成为震后灾难救援、灾区重建等减灾防灾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11个方面初步探讨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山环路沿圈是城市灾害的高发区.城市综合灾害的诱发和灾损后果与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等因素的背景条件有控制制约相关关系.为防灾减灾目的,应用模糊矩阵数学方法对中山环路沿圈的12个统计小区,选用13个相关因子进行复合生态总体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很差和较差的6个小区是灾害重点防治小区,并提出了复合生态因子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等学校灾害知识和能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零散、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导致师生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技能不足。通过改革灾害教育教学方法,建设防灾减灾虚拟演练实习基地,强化灾害通识教育,实施师资培训,加强学生考核评价,树立防灾绩效评价理念等措施,推动实现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及上海市冰冻雨雪灾害谈起,分析了这次灾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指出在社会应对灾害、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和气象专业预报服务等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介绍了上海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强调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市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能力、加强社会多部门的气象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等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防灾工程投资减灾效益的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防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经济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对灾工程投资,日常维护费用、工程加固费用以及灾害损失等诸方面的综合考虑,文中通过随机过程这一假设的建立,提出了防灾工程投资和灾害损失的动态估算模式,为正确评价防灾工程投资经济效果和工程方案的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旱涝、冰雹、暴雨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减灾防灾是我国的国策,从灾害文化和科学技术期刊的定义入手,以部分科技期刊的实践为例,分别阐述了灾害文化和科学技术期刊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指出其作用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防灾性设备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探讨全息技术下的防灾方式的交互性、真实性及实用性,从而提出适应防灾教育的交互模型及全息4D交互设备范例。通过对灾害情景的特征分析,构建灾害情景下的人、环境、物体的动态发展状态。并以叙事性设计为基础,设计灾害体验的交互逻辑构架,提出防灾的交互流程模型和全息情景下动态灾害场景的构建要素。并以地震为例,设计以全息投影技术为核心的"情景-应对"式防灾4D交互设备。防灾设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事物的动态变化。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及交互设计,能够构建具有反馈调节的灾害场景,实现可交互式的灾害实景体验,获得有效的防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榆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气候敏感区,各种气象灾害频繁,每年都因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和由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榆林市气象局始终把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放在第一位,把事关社会公共安全的关键性、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对建国以来,我市发生的各种气象灾害都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在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灾害旅游与旅游灾害的构想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著名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发生地已被人类开发为旅游地,另一些有潜力但目前尚未开发的可视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开发灾害旅游项目既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还可以变“害”为“宝”;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引发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找出旅游灾害发生的条件、规律,制定防灾措施及灾后赔偿处罚条款等是旅游灾害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以综合防灾理论研究视角,在明晰山地城市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山地城市综合防灾与空间形态、交通道路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研究方向的关联性.结合当前山地城市灾害发生趋势,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提高人居环境的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