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鰤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黄粉色诺卡氏菌为一种近缘无毒环境诺卡氏菌.本实验研究主要以鰤鱼诺卡氏菌和黄粉色诺卡氏菌为两亲本,开展了原生质体融合研究.针对诺卡氏菌细胞壁厚的特性,本实验对原生质体制备时的溶菌酶脱壁时间进行了筛选,确定鰤鱼诺卡氏菌和黄粉色诺卡氏菌的最佳脱壁时间分别是65 min和100 min.用聚乙二醇促使两亲本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后,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菌落形态筛选、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融合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菌株的菌落形态较两亲本发生了改变,为革兰氏阳性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其与鰤鱼诺卡氏菌的同源性为99%.融合菌株的毒力较鰤鱼诺卡氏菌野生株有所降低.本研究为鰤鱼诺卡氏菌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对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所含有的菌毛亚基(Fi mA)基因(AB10017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6株疑似菌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 399,540 bp.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得到的基因与其参考菌株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8.86%,100%.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将该菌肌肉注射鲫鱼,发病症状与自然死亡的症状相似,并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到该菌,说明所分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是患病牙鲆的原发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病原菌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患病三疣梭子蟹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及zobell2216E海水营养琼脂分离患病样本中的病原菌。采用细菌常规生化鉴定方法,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采用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采用人工感染实验的方法,证明分离菌株是三疣梭子蟹致病病原菌。该菌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在低于10 g/L的NaCl胨水中不生长。16SrRNA和gyrB基因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同源序列具有99%的相似性。分离菌株对三疣梭子蟹有明显的致病性。需钠弧菌是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镇九里村三疣梭子蟹严重死亡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一株(鱼免)鱼溃疡致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从宁波市象山港(鱼免)鱼养殖区患病(鱼免)鱼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Mm041,人工回感试验确定该菌株为致病菌株,测定其对(鱼免)鱼的半致死量为3.0×106 CFU.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结合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Mm041为美人鱼发光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  相似文献   

5.
从青海高盐环境中分离到1株拟诺卡氏菌形放线菌YIM90039,该菌株具有典型的拟诺卡氏菌属的形态学特征.通过对其进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菌株YIM90039初步鉴定为拟诺卡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大都呈黄白色,基内菌丝浅橙黄色至深橙黄色.气生菌丝上有长短不一的孢子链,基内菌丝则长,多分枝。常断裂成杆状。  相似文献   

6.
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的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病例进行了病原细菌方面的检验,从4尾发病鱼的皮肤病变部位及1尾新鲜病死鱼的皮肤病变部位与肝脏均分离到了几乎纯一的同种细菌。从每尾鱼的分离菌各做纯培养2株共10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初步表明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经人工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菌为本例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的病原菌。经测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菌株均对供试的链霉素等11种高敏,对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耐药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重庆市璧山县大路渔场大规模发生败血症的患病黄颡鱼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首先把从患病黄颡鱼脾脏中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命名为YC-1)人工感染健康黄颡鱼,该鱼患病症状表现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从人工感染鱼脾脏中分离病原菌,再次感染健康黄颡鱼,其症状仍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因此确认分离菌株YC-1为黄颡鱼"败血症"的致病菌.根据菌株形态学特点、生理生化指标和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患病黄颡鱼肝组织严重坏死,肝细胞排列紊乱;脾脏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核膨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囊腔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8.
拮抗梨黑斑病菌的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梨树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d)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B-105,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和鸭梨果实试验表明,B-105菌株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拮抗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f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9.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 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 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1个泛菌属的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54%~99%.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鲫鱼肠道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鲫鱼肠道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XA-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并对理化特性、16S r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研究.结果表明,XA-2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进一步采用 PCR方法克隆16S rDNA序列,测得长度为1508 bp ;对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XA-2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模式菌株NCIMB 1206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73%,从而鉴定XA-2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27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哌酮、新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先锋霉素Ⅳ、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活性污泥废水处理中的丝状微生物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城市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主要有Microthrix Parvicella,Nostocoida Limicola,0041,Thiothrix I,0092和Nocardia SP等;泡沫中的丝状菌为M.Parvicella和NocardiaSP.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繁殖条件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河口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稀有放线菌YIM30243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为诺卡氏菌属的1个新种,我们将其命名为白色诺卡氏菌(Nocardiaalba sp.nov.).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呈黄白色至粉红白色,基内菌丝黄白至黄褐色.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均呈不规则断裂.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各地采取土样分离筛选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新菌株,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筛选到的新菌株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CS-2.来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CS-2的粗脂肪酶液在乙腈中酶活提高,在苯、氯仿、正己烷、石油醚和异辛烷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湘西地区土家腊肉中分离的41株细菌为出发菌,采用平板显色法和邻苯二胺比色法筛选高产丁二酮的微生物菌种.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7株细菌能产生较高含量的丁二酮,其中菌株BCL-8产丁二酮量最高,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发酵20 h,丁二酮质量浓度达68.9 mg/L,该菌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BCL-8是一株优良的产丁二酮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筛选的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首先对产酶菌株进行鉴别培养基培养、显微镜检并结合生理生化与16SrDNA分子鉴定以确定菌属来源,后对菌株产壳聚糖酶的碳源、氮源、金属盐和诱导物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产酶菌株为产气肠杆菌,最佳培养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氯化铵和酵母粉,MnSO4,MgSO4,KCl和NaCl对产酶有积极作用.该菌来源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最佳诱导物为粉末壳聚糖,壳聚糖酶活性为1.58U/mL.  相似文献   

17.
以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H-19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其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同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对酶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的PEG2000和1 mmol/L的GSH对酶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新疆某铀矿厂采集土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伴胞晶体,并经生理生化特征和cry基因的鉴定确认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将其命名为BRC-ZYR4。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cry基因型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的鉴定。结果表明,BRC-ZYR4可能含有crylAd、crylcb和crylEa基因,含有约130、75、50、30和25kDa ICPs。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云霄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滩涂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获得521株纯培养物.通过检测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荧光强度计算抑藻率,从521株菌中筛选到27株具有抑藻活性的菌株.在27株抑藻菌中,菌株O3-26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最高的抑藻率(高达96.71%).菌株O3-26的抑藻谱实验显示,该菌株抑藻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种属特异性,对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2株测试藻株没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藻门(Chlorophyta)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2株藻株具有较强抑藻作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菌株孢子丝直至螺旋状且孢子表面带刺.生理生化实验显示,该菌株在所得到的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可以产生水溶性色素;不能在棉子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16SrRN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O3-26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与灭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gancidicus)15412菌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生理生化实验表明,二者之间生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特征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鉴定该菌株为灭癌素链霉菌.  相似文献   

20.
 从新疆采集的盐土样品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严格好氧、产孢、嗜盐细菌菌株YIM 012,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菌株YIM 012为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45℃,最适pH 7.0~8.0,并能在70~250g/L的盐质量浓度中生长良好.其DNA的G+C的摩尔分数为39%,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碱杆菌属Alkalibacillus salilacus(DSM 16460T)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9.6%,但与同属其它2个有效种间相似性低于96%.杂交结果显示其与A. salilacus亲缘关系低于20%,并且在生理生化方面也有差异.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碱杆菌属的1个新种,将其命名为嗜盐碱杆菌(Alkalibacillus halophi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