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乐至黑山羊繁殖性状的关系, 采用PCR-RFLP方法, 对20只高产羔率、15只低产羔率乐至黑山羊的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的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分析.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乐至黑山羊BMP15基因和BMP-IB基因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 说明了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不能作为乐至黑山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研究绵羊MTNR1A基因结构、多态性,以及其对繁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高繁殖力的湖羊、多胎萨福克羊和繁殖力相对较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扩增MTNR1A基因exon2,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新的SNPs,应用MassARRAY技术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M...  相似文献   

3.
兔BMP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BMP15基因多态性与兔产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了BMP15基因在3个品种兔(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和美系獭兔)中的多态性,共发现2个SNPs 位点,分别为70位点处碱基突变(A→G),导致缬氨酸转变为丙氨酸;和109位点处碱基突变(C→T),导致甘氨酸转变为谷氨酸.3个兔品种中均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显示,安哥拉兔群体中,BB型个体平均产仔数显著高于AA和AB两种基因型;在新西兰白兔和美系獭兔中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平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BMP15基因对安哥拉兔的产仔数有一定的影响,对新西兰白兔和美系獭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Ⅰ和RsaⅠ对常年发情的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羊、罗米丽羊、罗米丽(Romilly Hill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褪黑激素受体1a(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824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在60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Ⅰ酶切多态性,在604位碱基处表现出RsaⅠ酶切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4种绵羊MT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都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种绵羊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各基因型的分布通过χ^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筛查猪BMP7基因SNP位点及分析其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PCR产物测序确定BMP7基因外显子上的5个潜在多态位点,用sequenom法对实验猪群进行基因分型并开展基因型与猪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在BMP7基因5个潜在SNP位点中检测确定了2个SNP位点:A83509G和G84966A,且均属错义突变。A83509G位点AA型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型和GG型(P0.05),GG型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型(P0.05); G84966A位点GG型校正达100 kg日龄和达100 kg眼肌面积都显著高于AA型(P0.05);在A83509G和G84966A位点单倍型中,AGGA、AAAA型个体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GG基因型个体(P 0.05); AGGA基因型个体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A83509G、G84966A变异位点对大白猪眼肌面积及生长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可作为猪生长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 TGF-β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潜在性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LTBP-1)是TGF-β的上调因子,直接决定了TGF-β的生物活性,进而间接影响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繁殖性状,但LTBP-1基因多态性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PCR-SSCP和CRS-PCR-RFLP技术,检测LTBP-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对446头大白母猪进行分型并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LTBP-1基因C113404036G突变造成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检测到CC、CG、GG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大白母猪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差异不显著,但CC型初生窝重显著高于CG型(P0.05);大白猪LTBP-1基因A113356472G突变造成半胱氨酸转变为酪氨酸,检测到AA、AG 2种基因型,AG型母猪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木乃伊胎数显著低于AA型(P0.05)。结论 LTBP-1基因C113404036G和A113356475G两个错义突变位点,有望作为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八眉猪DRD1基因多态性对其繁殖性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青海八眉猪为研究对象,对DRD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猪及其他近缘物种DRD1蛋白结构的保守性,作为评估八眉猪DRD1基因功能的基础。结果表明:猪DRD1蛋白在一、二、三级结构上与人等哺乳动物存在大量相似性结构;在遗传进化上和牛关系较近。青海八眉猪DRD1外显子区域存在一个多态性位点,但存在2种突变类型:Type1(g. 1159C T)和Type2(g. 1159C G),其中Type1位点是主要突变类型,在整个检测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Type2型分布不平衡。Type1和Type2型突变有利于青海八眉猪产仔数提高,其中Type1型突变纯合型TT产仔数显著高于野生纯合CC和杂合CT型(P 0. 05)。Type1和Type2的多态性引起了体高、体长等生长性状变化,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因此,青海八眉猪DRD1基因的此SNP位点可考虑作为其产仔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位点,为青海八眉猪的分子辅助选育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FSHβ和ITGB1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939头大白猪群体中进行FSHβ和ITG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胎次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大白猪群体中,FSHβ和ITGB1均具有中度多态性,FSHβ基因型频率为ABBBAA,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ITGB1基因型频率在大白猪中为CTCCTT,优势基因为C基因。FSHβ基因在头胎的死胎性状上AB基因型显著低于BB型0.15头/胎(P0.05),而在窝重性状上AB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0.69kg/胎(P0.05),在其他胎次中各繁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ITGB1基因在头胎的死胎性状中TT基因型显著低于CC型,在二胎的窝重性状上CC型显著高于CT和TT型,分别高出0.88和0.97 kg/胎(P0.05);在三胎健仔数和窝重性状中CC型均显著高于CT型(P0.05),由此可见CC基因型为ITGB1在繁殖性状中的优势基因型。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头胎的大白猪FSHβ-ITGB1合并基因型中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AATT,经产二胎、三胎次大白猪繁殖性状FSHβ-ITGB1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BBCC。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SSCP技术对新疆和田和喀什良种驴群体的DGAT2基因内含子3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探讨DGAT2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影响新疆良种驴体尺性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DGAT2基因存在多态性,其第3内含子有两种等位基因A和B,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型与AA型相比存在碱基发生A→G的突变,使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新疆和田良种驴AA与AB基因型个体相比,体高和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差异显著(P<0.05),AB型体高、胸围和体长高于AA型。新疆喀什良种驴AA与AB基因型个体相比,体高差异显著(P<0.05),AB型的体高、胸围和体长高于AA型。新疆喀什良种驴的体高、体长和胸围高于和田良种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以转1Dx5基因小麦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突变株系B73-6-1-1、B73-6-1-2和B73-6-1-3及转基因受体L88-6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表达情况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纯合稳定转基因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株高和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SDS-PAGE结果显示,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区域,突变株系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突变株系与转基因受体之间部分区域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产生一个突变条带;通过核型分析比较,得出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染色体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值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