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疏花水柏枝中的一株内生真菌MG-9的粗提物中重结晶出一种主物质,采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这种主物质为麦角甾醇.以LDH(乳酸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spase 3、caspase 9的酶活表达情况为指标,研究了MG-9主物质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毒害作用及抗氧化保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6.25-25μg/mL时对神经细胞SH-SY5Y毒性的量效关系不明显,而在6.25μg/mL时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氧化损伤保护具有更好的效果,将神经细胞SH-SY5Y在H_2O_2(800μmol/L)胁迫下的相对存活率提高了74.5%.并且麦角甾醇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活性来达到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红花黄色素对谷氨酸/过氧化氢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酸/过氧化氢损伤),红花黄色素不同剂量组(0.01、0.1、1 g/L)。利用MTT法测定SH-SY5Y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测定Bax,Bcl-2和Bcl-x m RNA表达水平。MTT实验结果显示,谷氨酸/过氧化氢诱导后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下降至51.15%和63.08%(P0.01),红花黄色素不同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且成浓度依赖性(P0.05),红花黄色素高剂量组亦可以明显降低谷氨酸/过氧化氢损伤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红花黄色素能够使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知,红花黄色素对谷氨酸/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谷氨酸诱导PC12 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灰树花多糖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模型组 (谷氨酸15 mmol/L)、治疗组 (灰树花多糖25、50、100、200 mg/L+谷氨酸15 mmol/L)。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标仪检测抗氧化酶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及丙二醛含量;ROS Assay Kit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灰树花多糖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细胞的存活率最高(80.27% ± 0.82%),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24.78 µmol•min-1•mL-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21.42 µmol•min-1•m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好(48.62 µmol•min-1•L-1),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最大(137.65 µmol•min-1•L-1),MDA含量最小(0.92 nmol/mL)。当灰树花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活性氧的荧光强度与谷氨酸组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抗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升高。 MDA含量不同程度下降。随着灰树花多糖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灰树花多糖能抑制细胞凋亡,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减少活性氧和丙二醛的生成,对谷氨酸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以细胞抗氧化水平为指标,比较研究一种花色苷元矢车菊素(Cy)和其对应的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H_2O_2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评价样品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花青素在0~0.5 mmol/L范围内对HepG-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与H_2O_2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在高(400μmol/L)、中(200μmol/L)、低(50μmol/L)3种浓度下两种结构的花青素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细胞内丙二醛含量,抗氧化能力与花青素浓度呈正相关性;而Cy的细胞抗氧化作用显著高于C3G。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花青素的构效关系提供了体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 FUCO)对神经细胞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采用D-gal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衰老,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FUCO对细胞进行干预,检测其细胞活力、SA-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及自噬(Autophagy)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5,10μmol/L FUCO可明显抑制D-gal诱导的细胞衰老,显著提高SH-SY5Y细胞活力(P0.05),降低SH-SY5Y细胞内SA-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P0.05)和MDA含量(P0.05),但20μmol/L FUCO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10,20μmol/L FUCO组细胞内自噬体数量明显比模型组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10,20μmol/L FUCO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表达增多、LC3Ⅱ/LC3Ⅰ增大、p-mTOR/mTOR减小(P0.05)。表明FUCO具有抗D-gal诱导的SH-SY5Y细胞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适度调节自噬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心肌肽素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氧应激模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 h诱导心肌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模型,细胞损伤前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心肌肽素进行干预。使用RT-PCR检测Caspase-3表达变化,MTT比色法检测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活力,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组心肌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P<0.05),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心肌肽素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过氧化氢组,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较过氧化氢组降低(P<0.05),不同浓度心肌肽素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心肌肽素对过氧化氢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作用有抵抗作用且这种抵抗作用与其抑制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野木瓜注射液(IS)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 H2O2和不同浓度IS,培养数日后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外液LDH的活力,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细胞活性来观测IS对氧化受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脱氧核糖法对IS的羟自由基(.OH)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浓度在25~300 mg/L,IS均能抑制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神经细胞SOD酶活力上升,细胞外液LDH活力降低,浓度为100 mg/L时效果最显著.与阳性对照甘露醇相比,IS有较高的.OH清除率.IS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H2O2导致的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H2O2对吗啡依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应用H2O2在吗啡依赖的SH-SY5Y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表明:100-400μmol/L H2O2处理长期吗啡作用的SH-SY5Y细胞,使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吗啡时间依赖性的诱导SH-SY5Y细胞内产生ROS,H2O2处理吗啡长期作用的SH-SY5Y细胞,使细胞内ROS水平进一步升高;NAC预处理长期吗啡作用的SH-SY5Y细胞可阻断吗啡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的降低、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及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由此可知,NAC能明显保护SH-SY5Y细胞对抗吗啡引起的损伤,降低ROS的水平可能是NAC的细胞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为模型,在细胞体系探讨经O_3氧化过的黑碳(O_3-oxidized black carbon, OBC)颗粒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应用MTT方法评估SH-SY5Y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HD)浓度评估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凋亡率;使用荧光探针(Fluo 3-AM)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显示, OBC颗粒对SH-SY5Y细胞暴露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202.2和133.3μg/mL;随着BC颗粒染毒浓度的增加(0, 5, 10, 20, 40μg/m L),胞外LDH浓度、细胞凋亡率和Ca~(2+)浓度均逐渐升高,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 0.05).研究表明, OBC颗粒可导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细胞膜损坏,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用MTT法检测了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对7种肿瘤细胞株及正常肝上皮细胞的抗增殖效果,并通过观察癌细胞形态、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V-FITC and PI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染色一系列实验,探讨新青蒿素衍生物D-21诱导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初步机制。结果表明: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对所选的肿瘤细胞系均有较好抗增殖作用,特别是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和CCRF-CEM具有显著细胞活性(IC_(50)分别为2.067±0.494,1.023±0.249,0.602±0.252μmol/L),且对L02的细胞毒性(IC_(50)=5.708±0.713μmol/L)低于阿霉素(IC_(50)=0.900μmol/L);经进一步研究,CCRF-CEM细胞经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处理后,可以通过线粒体膜电位凋亡途径来诱导癌细胞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说明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对癌细胞有极强的杀伤性,且细胞毒性低于现有药物阿霉素,有望成为新型抗癌药物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香豆素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 V/PI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香豆素衍生物可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2.5-15μM/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香豆素衍生物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烯菌酮对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增殖及其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物酶的影响,实验采用了四唑盐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了RM-1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其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0.01μmol/L、1μmol/L和100μmol/L三个浓度的烯菌酮作用24和48 h,RM-1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μmol/L烯菌酮作用48 h,小鼠前列腺癌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0.01μmol/L和1μmol/L两个浓度组。烯菌酮作用24、48和72 h,RM-1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随烯菌酮浓度增加而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0.01μmol/L、1μmol/L和100μmol/L烯菌酮作用24 h时,RM-1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随着烯菌酮浓度增加,CAT活性明显增加。100μmol/L烯菌酮作用48和72 h时,RM-1细胞中CA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这说明,烯菌酮能抑制RM-1细胞增殖活力,促进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和抗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究香芹酚在神经细胞中对于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首先,应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其次,将药物CA作用于处理后的PC12细胞,用MTT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最后,在光镜下观察CA对于细胞突起的影响.另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用神经生长因子作为阳性对照,进一步研究CA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发现:浓度400μmol/L H_2O_2能明显地诱导PC12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导致神经突起短缩;而浓度0. 01 mmol/L的CA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使神经突起延伸,对神经元细胞突起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A可保护神经细胞损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JR6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机制.使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JR6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HT-29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JR6对HT-2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降低HT-29细胞中SOD、GSH-Px、CAT活性,升高MDA浓度.JR6对HT-2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39.8μg/ml,可能通过影响HT-29细胞中SOD、GSH-Px、CAT活性和MDA浓度,达到诱导HT-29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土荆芥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抗氧化酶相对活性和丙二醛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土荆芥醇提物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P0.01),作用12、24、48 h后,其IC_(50)值分别是3.85、3.70和3.28 mg/m L;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凝集、呈边缘化分布等典型的凋亡特征;随土荆芥醇提物浓度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相对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相对含量先升高,而后保持恒定,在质量浓度3.50 mg/m L时三者均达到最高值.结论:土荆芥醇取物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通过扰乱细胞抗氧化系统,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大蒜多糖对大鼠嗜铬瘤细胞株(pheochromocytoma cells, PC12)增殖的影响和对经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蒜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H2O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大蒜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数,大蒜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有效对抗由25 μmol/L H2O2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凋亡,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的衰变,显著降低LDH释放量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 大蒜多糖促进正常PC12细胞增殖;且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MTT法研究了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dCl3在0.001~10μmol/L浓度内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0.001~0.1μmol/L的LaCl3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其他浓度没有影响;除0.1μmol/L浓度外,其他测试浓度下的LaCl3均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01μmol/L的GdCl3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1~1μmol/L时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10μmol/L时转而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浓度为0.1μmol/L的LaCl3和GdCl3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他测试浓度下均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时间为4 h时,0.001μmol/L的LaCl3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其他浓度下的La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0.001~10μmol/L的Gd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作用时间为8 h时,0.001和0.01μmol/L的LaCl3显著降低NK细胞的活性,0.1和1μmol/L的LaCl3提高NK细胞的活性,当浓度为10μmol/L时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1μmol/L的GdCl3降低NK细胞的活性,其他测试浓度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这提示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模式与其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以及稀土元素的种类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积雪草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积雪草苷(80、40、20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测定缺血脑组织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含量,Real time-PCR检测缺血脑组织Caspase-3、Bcl-2和Bax m 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组织病理学损伤,提高脑组织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蛋白质羰基水平,降低Caspase-3、Bax m RNA表达,提高Bcl-2 m RNA表达。由此可知,积雪草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凋亡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对低温胁迫后菘蓝种子苗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降低低温处理后菘蓝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内源激素IAA的含量并促进幼苗根的伸长。其中500μmol/L褪黑素作用最显著,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褪黑素植物保护作用减弱。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菘蓝种子能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冷胁迫对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并且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植物体内IAA水平,刺激植物根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胰腺癌和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较大浓度跨度的ATRA处理胰腺癌PANC-1和骨肉瘤U2OS细胞,并通过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表明,20~100μmol/L低浓度的ATRA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PANC-1的生长,相反,200μmol/L高浓度ATRA则抑制其生长。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10~80μmol/L低浓度ATRA可促进细胞生长而150~200μmol/L高浓度ATRA则表现出对细胞生长的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种细胞中,低浓度ATRA的促生长作用可被硼替佐米(Bortezmoib BTZ)抑制,而高浓度ATRA的抑制作用可被BTZ增强。低浓度ATRA与BTZ联合用药可降低凋亡前体蛋白Procaspase3的表达,表明联合用药有可能影响了细胞的凋亡途径。从不同浓度的ATRA对胰腺癌和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双面作用,提示ATRA的用药剂量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