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的子宫内膜成熟胞饮突表达判断冻融胚胎移植时机。方法对本科完成自然排卵冻融胚胎移植12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判断冻融胚胎的移植时机方法不同分为A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的成熟胞饮突判断)、B组(利用血LH峰来判断)。结果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4.37%和17.58%,胚胎着床率分别为16.7%和8.6%。结论利用成熟胞饮突判断冻融胚胎移植时机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的子宫内膜成熟胞饮突表达判断冻融胚胎移植时机。方法对本科完成自然排卵冻融胚胎移植12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判断冻融胚胎的移植时机方法不同分为A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的成熟胞饮突判断)、B组(利用血LH峰来判断)。结果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4.37%和17.58%,胚胎着床率分别为16.7%和8.6%。结论利用成熟胞饮突判断冻融胚胎移植时机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TNF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7例,Ⅲ-Ⅳ期22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TNF含量.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62.37±13.7) pg/mL]和血清[TNF(53.64±17.4) pg/mL]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76.38±13.5) pg/mL]和血清[75.67±12.3) pg/m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说明: TNF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血清雌二醇(E2)比值及孕酮/雌二醇(P/E2)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不孕患者695例,于HCG日、移植前1d、移植第7d检测血清E2水平;移植第7d同时检测血清P水平。分别比较HCG日E2与移植前1dE2的比值、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P的绝对值及P/E2的比值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HCG日E2与移植前1d E2的比值与妊娠率无相关性;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移植第7dP/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IVF周期中,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孕雌激素比值可以作为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TNF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及意义。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7例,Ⅲ-Ⅳ期22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TNF含量。发现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62.37±13.7pg/mL)和血清TNF(53.64±17.4 pg/mL)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76.38±13.5 pg/mL)和血清(75.67±12.3 pg/m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TNF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孙萍  贺秀芬 《甘肃科技》2013,29(1):119-120,130
评价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期就诊6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及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E4水平.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及健康体检组的血清HE4水平分别为163.26±29.88pmol/L、55.46±17.21 pmol/L和47.49±9.83pmol/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的HE4水平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增生组与健康体检者相比,二者的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血清HE4水平在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子宫内膜癌组术后血清中HE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是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可靠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率高于NPCS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NPCSD组;PCSD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NPCSD组;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2例,发生率达3.77%,N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发生率0.59%.结论:PCSD患者再次妊娠早产、子宫破裂、低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超声形态学检测虽不能有效的评估风险,但憩室体积越大子宫下段肌层功能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效果的差别,以期建立重复性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方法 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11只,10%水合氯醛麻醉后,手术取出带有内膜、肌层、浆膜子宫组织,用可吸收线分别将其缝于左右腹壁各1块,左右肠系膜靠近肠袢处各1块。术后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移植内膜存活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开腹后见移植内膜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或透亮的小囊泡视为造模成功。术后大鼠死亡1只,存活大鼠腹壁移植造模成功率为65%,肠系膜移植造模成功率为95%,χ~2检验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至腹壁的子宫内膜形成的囊肿体积(35.53±22.58)mm~3较肠系膜处(90.29±74.93)mm~3小,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移植至肠系膜更利于存活,且易形成较稳定的生长病灶,更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雌激素联合阿司匹林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以及增加受孕率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原因不明性排卵障碍根据随机应用不同的药物分为A、B、C3组,每组20例,同时选取20例排卵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三组患者HCG日的子宫内膜的类型和厚度、RI以及P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PI、RI及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患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低,而PI和RI值则显著较对照组高;B组和C组患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一周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A组,PI值和RI值低于A组。结论: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氯米芬促排卵后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可有效地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妊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4 515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中65例(0.44%)子宫畸形妊娠患者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结果:子宫畸形妊娠孕妇的胎位异常、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4.61%、38.46%、43.07%,剖宫产率(73.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子宫畸形妊娠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应提高产前诊断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提高围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组为:中西结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用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健脾壮骨小复方颗粒剂(白术30g、煅牡蛎30g) 2/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WOMAC评分均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西结合组用药组在治疗后血清IL-1β[(63.42±14.75)pg/mL]、TNF-α[(30.98±8.24)pg/mL]水平下降明显,与西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壮骨方可能通过下调血清IL-1β、TNF-α水平来抑制骨关节炎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淫羊藿黄酮(EF)对去卵巢小鼠血清雌二醇(E2)、子宫内膜及骨密度(BMD)的影响.选取36只4月龄的C57雌性小鼠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给予EF).于术后4周抽血测雌激素含量,处死后经定量CT测第一腰椎BMD,并切除子宫制备病理切片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指标显示:观察组BMD较对照组轻度下降,而模型组BM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E2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厚度两组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F可对小鼠卵巢切除后引起的骨质疏松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不改变血清E2浓度,不作用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AL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探讨AL患者血清VEGF含量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使用ELISA法检测4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对25例初治AL患者治疗前后、10例复发AL患者复发前后、7例难治AL患者及AL患者各亚型VEGF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VEGF水平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数及其它临床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1)初治A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109.60&#177;36.8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45&#177;20.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完全缓解CR组VEGF水平(78.87&#177;17.66)p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L患者C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01.09&#177;32.44)pg/mL,未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31.48&#177;40.76)pg/mL,NR组高于CR组,但差异不显著(t=1.96,P〉0.05);2)复发AL患者完全缓解及复发后VEGF水平分别为(98.84&#177;24.47)pg/mL和(133.48&#177;60.96)pg/mL,差异不显著(t=1.82,P〉0.05);3)难治AL组VEGF水平(125.16&#177;54.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初治组CR期AL患者(P〈0.01);4)VEGF水平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数正相关(r=0.52,P〈0.01),与患者的年龄、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无相关。初治A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恢复至接近正常,复发时再次升高,难治者VEGF水平比初治者明显增高。外周血VEGF水平与白血病治疗疗效相关,检测VEGF对AL患者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HMGB1/TLR4/MyD88信号通路探讨萝卜硫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慢性机械性疼痛的减轻作用。方法 通过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构建EMs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EMs组、萝卜硫素低剂量组(5 mg/kg)、萝卜硫素高剂量组(15 mg/kg)、HMGB1抑制剂组(EP组)和TLR4抑制剂组(TAK-242组)。通过电子测痛仪检测大鼠痛阈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TNF-α、IL-6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HMGB1、TLR4、MyD88和TRPV1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EMs组大鼠机械痛阈值(PWT)降低(P<0.05);血清中HMGB1、TNF-α、IL-6和IL-10水平升高(P<0.05);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TLR4、MyD88和TRPV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EMs组相比,低、高剂量萝卜硫素及HMGB1抑制剂和TLR4抑制剂均能够升高大鼠PWT,降低血清中HMGB1、TNF-α、IL-6和IL-10水平;减少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酮(P)浓度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350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垂体降调节方案,按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分为3组,分别为A组67例(1.0≤P2.0 nmol/L)、B组133例(2.0≤P3.0 nmol/L)、C组150例(3.0≤P4.77 nmol/L).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卵子及胚胎资料、周期取消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在3.0~4.77 nmol/L组时,获卵数、MII卵数及受精数均高于其他组;同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亦最高.结论:HCG日血清孕酮浓度水平在3.0~4.77 nmol/L之间能获得更成熟的卵子,同时不增加因多卵泡发育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16.
观察菟蓉补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将60例确诊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及补佳乐治疗3个周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促排卵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菟蓉补肾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妊娠率。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菟蓉补肾方能显著改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受孕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介入联合生精胶囊治疗胡桃夹征致弱精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左肾静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联合生精胶囊治疗70例胡桃夹征致弱精症.结果:7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术后症状消失,术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SMA与AO夹角)、左肾静脉受压处管径D1(LRVD1)明显扩张,精液常规和血液激素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MA与AO夹角[术后:(50.18±8.84)°、术前:(24.78±8.54)°]、LRVD1[术后:(4.04±1.24)cm、术前:(2.28±1.14)cm]精液常规:术后:精子密度[(21.51±0.19)×10~6/L]、精子活力(a+b)级/%(62.86±5.67),术前:精子密度[(13.97±2.36)×10~6/L]、精子活力(a+b)级/%(30.21±3.53)、血清抑制素B(Inh B)[术后(132.41±18.24)pg/m L,术前(86.41±20.46)pg/m L)],术后随访10~12个月,支架介入联合生精胶囊使配偶受孕率71.43%(50/70例).结论: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左肾静脉狭窄,解除对精索静脉压力,改善睾丸血液循坏障碍,联合生精胶囊改善睾丸生精功能对于术后的精子质量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频谱表现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147例24~38周单胎妊娠妇女,正常妊娠115例,不良妊娠结局者32例,均进行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搏动指数(PI),观察有无舒张早期切迹,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孕妇发生早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FGR)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等不良妊娠结局者的PI值较正常组增高,双侧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亦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子宫动脉PI值和舒张早期切迹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子宫动脉PI值增高尤其同时伴有舒张早期切迹时,提示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可能性大;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子宫动脉监测价值大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258例与对照组2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应用孕激素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无药物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R、PR及VEGF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IL-27的浓度,并进一步探讨IL-27与COPD患者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及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纳入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27的浓度。分别测定肺功能,对COPD组血清IL-27的浓度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与对照组血清中IL-27浓度分别为(177.29±28.29)pg/mL、(104.80±44.55)pg/mL、(65.46±32.07)pg/mL,3组中血清IL-27浓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8,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IL-2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27含量高于COPD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27含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5,-0.601,P<0.001)。IL-27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提示在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