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方法和断裂实验对铝合金材料Ly12和40CrNiMo钢在Ⅰ+Ⅱ型载荷下启裂韧度JMC的测定方法及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2种材料复合断裂的J积分准则.结果表明:1)根据复合型JR阻力曲线,应用裂纹延伸区零扩张量法测定的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能够满足工程精度,且简便易行;2)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满足一定的关系式.只要能得到材料的JⅠC、JⅡC值,任何复合比下的JMC值都可由一定的关系式计算得到.另外,得出了适用于具有较好塑韧性和中高强度材料的复合型弹塑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16MnR钢的三点弯曲试件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发现空穴扩张比V_G在裂尖前方存在一极大值,且V_G值随COD单调增加,文中指出,对高韧性材料,当裂尖前方V_G~y曲线的极大值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可作为主裂纹向前扩展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3种不同材料的Ⅰ+Ⅱ型弹塑性断裂的宏观与微观过程,观察结果表明,在以Ⅰ型载荷为主的复合型弹塑性断裂过程中,启裂及失稳断是纤维型断裂,受空穴体积分数的控制,断口为等轴韧窝,Ⅱ型载荷为主时,发生剪切型启裂,断口为抛物形韧窝+平坦区,失稳断裂仍是纤维形,剪切启裂是受等效应变εp所控制,随Ⅱ型分量增加,韧窝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压电材料的电弹性断裂问题,考虑到电量对断裂的影响,用裂纹尖端场和裂纹围道积分计算了裂纹沿任意方向启裂的能量释放率.以最大能量释放率为启裂准则,结合PZT-5H压电陶瓷材料,分析了电位移载荷对裂纹启裂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电位移载荷能促进或抑制裂纹的启裂,并使裂纹产生偏折或分叉,其作用效果与施加的电位移载荷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接头裂纹在Ⅰ-Ⅱ复合加载下的扩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当裂纹扩展到焊缝与母材之间的界面时,复合加载角度α对其启裂角度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Ⅰ-Ⅱ复合载荷作用下,接头裂纹扩展到界面时,其扩展方向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继续在焊缝中扩展;二是沿着界面方向扩展且不进入母材;三是穿过界面且进入母材.当α=30°时,裂纹在界面处的启裂角θ约为0°,裂纹将沿着界面的方向扩展且不进入母材;当α=45°时,裂纹在界面处的启裂角θ约为30°,裂纹将穿过界面且进入母材;当α=60°时,裂纹在界面处的启裂角θ约为41°,裂纹将穿过界面且进入母材.  相似文献   

6.
低碳合金结构钢的微观结构与断裂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几种典型的低碳马氏体高强度钢的微观结构和强度、韧度、裂纹扩张阻力曲线特性随回火温度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低碳马氏体位错亚结构由均匀、弥散分布变化为位错缠结,形成位错胞壁继而趋于逐渐消夫;碳化物按魏氏分布析出,由细小、均匀、弥散的针状转变为球状;板条束间存在的残余奥氏体膜在中温回火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膜。低碳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抗启裂韧度,但抵抗裂纹继续扩张的能力较弱。在J_R阻力曲线中,J_j表征材料抵抗启裂能力的大小,斜率dJ/da表征在给定试样几何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继续扩张的能力。当材料的强度级别较高时,dJ/da是由dJ_e/da和dJ_p/da二部分构成;当材料级别较低时,dJ/da主要由dJ_p/da构成,无量纲参数c有可能用来判别材料抵抗裂纹扩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压电材料的电弹性断裂问题,考虑到电量对断裂的影响,用裂纹尖端场和裂纹围道积分计算了裂纹沿任意方向启裂的能量释放率。以最大能量释放率为启裂准则,结合PZT-5H压电陶瓷材料。分析了电位移载荷对裂纹启裂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电位移载荷能促进或抑制裂纹的启裂,并使裂纹产生偏折或分叉,其作用效果与施加的电位移载荷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细观损伤理论的刚塑性有限元方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有限元软件一般将变形体当作致密体进行分析,很少考虑金属空穴损伤对成形极限的影响.基于Gurson-Tvergaard空穴型材料塑性势方程,利用正交法则在刚塑性材料的Levy-Mises流动规则中引入了空穴损伤对应力-应变率场的影响,给出了空穴增长率计算方法,推证了含空穴材料的刚塑性变分原理与含有空穴体积分数的有限元列式,考虑了空穴体积扩张对成形过程的影响.为研究体积成形时材料损伤、裂纹起裂及扩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平面应变情况下某橡胶材料Ⅰ型裂纹尖端的变形和主应力分布。数值结果表明:在裂尖附近不仅存在应力奇异性,而且变形存在扩张区与收缩区;较大的主应力σ1是拉应力,比另一个主应力σ2高约两个数量级,所以σ1对裂尖附近的变形起主导作用,其方向和裂纹方向接近垂直;在(R, )坐标系中观察应力奇异性,则扩张区与收缩区内σ1具有相同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方法和断裂实验对铝合金材料Ly12和40CrNiMo钢在Ⅰ+Ⅱ型载荷下启裂韧工JMC的测定方法及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2种材料复合断裂的J积分准则。结果表明:1.根据复合型JR阻力曲线,应用理解纹延伸区零扩张量法测定的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能够满足工程精度,且简便易物;2.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满足一定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10Cr9Mo1VNbN耐热钢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动态断裂韧度值的变化与延伸带宽度、启裂区宽度和启裂区内韧窝尺寸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复杂应力状态断裂判据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对脆性材料常规破坏试验结果的分析,修正了脆性断裂强度条件,将新的强度条件用于解决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认为应力三维度极大值处对应于裂纹的启裂位置,裂纹的启裂方向则与处的最大拉应力方向有关,给出了一个新的复合型断裂判据,利用铝合金平面应变断裂实验结果对新判据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6MnR钢在低周疲劳下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规律。试样上分别钻有40—200μm的微孔,研究了微裂纹启裂、扩展和微缺陷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认为,孔边裂纹启裂机理有两种方式:滑移带启裂和疏松带启裂。前者是由剪应力起主要作用,后者是正应力起主要作用。而滑移带的局部性和裂纹开叉是低周疲劳下微裂纹的两大典型现象。且微缺陷尺寸对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该影响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量化压应力对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影响,填补压应力作用下裂尖塑性区尺寸估算的空白,基于理想弹塑性材料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含有中心穿透裂纹有限平板在拉压循环载荷作用下裂尖塑性区尺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裂纹长度、应力比、时间历程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压应力引起的裂尖最大反向塑性区尺寸的估算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0拉压循环载荷作用的基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确定最大反向塑性区尺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现有的弹塑性断裂理论和结果出发,研究了韧性材料在全面屈服下裂纹启裂参数J_(1c)与相应的极限净截面应力σ_c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净截面应力法来分析构件上裂纹启裂行为,使工程断裂力学分析变成易于接受的工程计算。得出:如果给定试样高度和材料,则存在一个与启裂参数相对应的极限净截面应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镜原位拉伸方法研究了复合载荷(Ⅰ+Ⅱ型)作用下大晶粒铝裂纹尖端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延性损伤过程,用有限元结果对复合型损伤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受相反塑性变形作用,裂尖变形符合锐化-钝化模型,异于纯I型载荷下的钝化模型,是多系滑移的结果。延性材料裂尖的损伤发生在钝化区域(裂尖的均匀滑移区)而非锐化区(裂尖的集中滑移区)。裂尖的启裂是沿应力三轴性水平最大方向进行,此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索材料裂纹扩展分叉的机理。[方法]采用晶体相场模型研究平面应力作用下材料裂纹扩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裂纹扩展过程体系自由能G、裂纹面积分数S、裂口周长L的变化特征;分别从G、S、L的变化阐述裂纹扩展以及三者与裂纹扩展临界应变εc的对应关系;探讨裂口扩展和主裂纹分叉与体系能量G的内在关联。[结果]无应力施加时期,裂纹面积分数S和裂口周长L没有变化;施加拉伸应力后,当系统应变达到一定程度时,S和L开始同时增加,此时的应变大小对应于裂纹启裂临界应变εc值。[结论]应力施加导致材料中心裂口处应力集中,体系能量上升,系统能量曲线一阶导数的拐点对应于中心裂纹启裂时刻或临界应变。自由能曲线一阶导数拐点处能量上升速率变缓,表明此时弹性应变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的裂尖塑性区尺寸,以承受交变拉伸载荷作用的含有中心穿透裂纹的有限平板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确定动态变化的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简便方法.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无限大板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建立了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研究了模型尺寸、裂纹长度、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和应力比等因素对函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应力比大于等于0交变载荷作用的任意材料的有限平板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验X100直缝埋弧焊管的断裂韧性,采用三点弯曲多试样法,在室温、-10℃和-30℃下对该焊管的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部位进行了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CTOD试验的表观启裂值δ0.05、条件启裂值δi和最大载荷值δm的分布规律为母材最好,焊缝次之,热影响区最差;采用裂纹扩展阻力和撕裂模量表征的分布规律为母材最好,热影响区次之,焊缝最差;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中含有大量呈块状分布的铁素体,而粒状贝氏体等增强相的含量较少,这会造成其韧性下降,使焊管出现局部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裂纹技术的需要出发,对几何不对称试件进行了启裂前应力状态变化的光弹性实验力学研究,观察有切口试件的应力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件在受力后启裂前的应力状态基本上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