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和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微生物采油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入手,再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来优选微生物菌种,将优选菌种培育基液,对文南油田 8 口油井进行现场实验.通过加入微生物前后产状对比,来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可行性.经过8 口井加入微生物后.6 口井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现象.从而证明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文南油田具有明显的增油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3.
振动和微生物采油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将这两项先进技术各自发挥优势综合应用于西区油田庄1井确定其增产效果,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在油井注入微生物原液,然后由DSY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对其进行推进,向油层纵深转移和扩散。结果注入微生物后,原油粘度下降,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振动作业后,地层渗滤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结论油井获得了增产,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中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微生物采油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低渗透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A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A油田的驱油规律和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驱油规律主要体现在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改善;同注水规律相似,连通性好的井增油效果较好;受效井类型不同,增油效果也不同;增油效果与见菌时间和见菌量相关。通过对微生物驱油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含水、水线推进速度、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石油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传统的分层采油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石油行业的发展了,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和实现石油的深度开采,采油工艺技术上必须加强改造和创新,应用新技术和新的采油设备,以充分挖掘油田的潜能,才能使石油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文介绍了一些石油行业的新型采油技术,如堵水调剖工艺、机械采油工艺、防砂工艺、稠油开采工艺等,特别介绍了新型微生物采油工艺,并对石油采油工艺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曼  刘倩倩 《科技资讯》2011,(22):99-99,101
本文介绍了细菌浸出法及金属富集生物技术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及微生物勘探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使用。1996年胜利油田采油院进行微生物单井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效果。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能改善原油物性,起到降粘、清防蜡、降低油井负荷、延长热洗周期的作用,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近70%的油气产量来自开发30多年的老油气田,大部分油气田都已经进入中后期的开采过程,从“井喷”时代转向采用各种驱油方式开采,现已进入向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生产管理方式也由粗狂式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方式转变,常规采油方式正向节约、高效、智能采油转变。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是集油井自动化、信息化、石油工程优化分析于一体综合性信息化平台。也是提高油井效率、节能降耗、挖掘油井增产潜力的石油工程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油井远程故障诊断与优化设计的技术管理决策性平台。实现了以油井单井产量计量为核心,并辅助以对油井的工况监控、数据优化诊断,实现简化地面流程的作用同时,也达到提高油井采收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耐高温厌氧纤维素菌对吸附原油的剥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原油的开采经历了几个阶段 :原油自压开采 ,注水水压开采 ,注剂 (化学、物化 )辅助开采 .随着原油开采的枯竭 ,油井中原油大部分呈与岩石附着状 ,极难采出 ,许多油井采用注入大量水和化学与物化注剂等均不能增加出油 .近来 ,极端耐热纤维素菌在原油开采中的特殊辅助作用引起了微生物学界和石油界的广泛重视[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邦 2 ,邦 6及V等 3株菌从温泉等热源地区富集分离 ,均属耐高温厌氧纤维素细菌 .1.1.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为PM培养基[2 ] .剥油实验培养基配方 (g/L) :NaNO3 0 .5 ,MgSO4 ·7…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开采中,提高中后期油井的产量及油田采收率。一直是采油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在油井中形成一些堵塞物,阻碍原油流入井筒中,降低原油的渗透率,提高原油的渗透率,可采用各种物理、化学的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声波技术、磁学技术、电磁场技术等。超声波采油技术则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及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使用系统试井资料,对用指示曲线确定油井采油指数和油藏地层压力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注水保持压力开采的油藏,油井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为一常数、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为一变量,应用指示曲线只能确定油井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Pe和以Pe定义的油井采油指数Jo(Pe);而对于衰竭开采的油藏,油井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为一常数、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为一变量,应用指示曲线则只能确定油井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P和以P定义的油井采油指数Jo(P)。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微生物采油机理及微生物作用前后渗流阻力变化的基础上 ,建立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油的产油量、产液量、增油量和含水率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简单应用微生物与原油作用前后粘度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数据和微生物处理前区块 (油井 )的生产数据 ,即可预测出利用微生物采油时的采油量、增油量和含水率。应用实例表明 ,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采油是应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强化采油的技术。微生物在油藏中繁衍生长,代谢发酵及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使原油裂解,体积膨胀和乳化等,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度比,改变流动方向,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给出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在华北油田现场试验情况分析表明:微生物采油有效率达76.7%,增产降水效果明显,并找出了微  相似文献   

14.
牛居油田是受岩性和构造双重因素所控制的多断块,多含油层系的油藏.从1983年底开始投产,初期和中期效果较好.1988年以后,部分油层水淹,从1990年起,油田进入低速开采阶段.近几年,运用了分层注水、间歇注水、油井堵水增排、衰竭采油井等技术,从而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减缓了油田产量递减速度.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目前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的现场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注入量、注入浓度、注入方式及增油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发现,目前外源微生物驱矿场应用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注入量多在0.002-0.007倍孔隙体积(PV)之间,微生物浓度在1%-3%之间,注入方式主要为周期注入和段塞注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菌种和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技术。根据国内外源微生物矿场试验的现状,建议通过引进先进的微生物学技术,培养出更多能够以廉价且丰富的营养物为基础生长的菌种。针对具体目标油藏选取调驱结合、吞吐与驱替结合或内源与外源微生物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变注入水的水质及采用生物抑制的方法保持微生物驱油的连续性,进一步改善外源微生物驱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入手,再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来优选微生物菌种,将优选菌种培育基液,对文南油田8口油井进行现场主微生物前后产状对比,来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孙铁梁 《科技资讯》2008,(34):14-15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井结蜡一直是青海油田普遍存在和急待解决的生产难题。常规清防蜡措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油气产量减少,操作费用上升。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技术是油田专用微生物技术(PBS)中比较成熟的。青海油田经过该技术应用试验,油井结蜡现象明显改善,维护成本降低,油井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采油是一项新的技术,此方法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很缓慢.进入70年代后,三次采油受到高度重视,而生物开发能源技术成为生物工程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1~3].微生物采油的机理一般来说可以认为是:能降解油的...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采油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分析微生物采油机理及微生物作用前后渗流阻力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油的产油量,产液量,增油量和含水率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简单应用微生物与原油作用前后粘度及相对渗率的变化数据和微生物处理前区块(油井)的生产数据,即可预测出利用微生物采油时的采油量,增油量和含水率,应用实例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S12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且对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及硫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最高达9.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