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程晓兰 《科技信息》2011,(34):157-158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视角下,广西对外贸易面临着外贸迅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主要对广西外贸发展方式的特征以及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和谐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必须改变现有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突破环境壁垒,实现外贸增长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兰州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强环保教育、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及建构有效的制度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经济是区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绿色经济体系结构是绿色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区域绿色经济体系是由经济子系统、人和社会子系统、自然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三个子系统通过彼此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与区域外系统间通过文化、物质、能量、信息等相互交换和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是通过改变原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轨迹,有效强化经济系统的绿色功能,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传统区域经济体系向绿色经济体系演化和转变,需要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政策支撑体系.广东要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构建广东绿色经济体系,优化和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加快广东经济的创新驱动,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杨波 《科技资讯》2006,(33):237-237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锋 《天津科技》2012,(6):49-51
滨海新区特色文化注重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文化与人的和谐发展、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开放创新的文化,滨海新区特色文化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的动力,它促进了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助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精神文化家园的建设是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既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利又提出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造成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掌握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在利用技术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探求可持续发展观的现代性转化的途径,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正关系,积极进行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传统矛盾理论,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它还有价值;全盘维护也不对,因为它确有缺陷。必须对它进行扬弃、创新,使其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只有立体矛盾理论,才能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选取14个评价指标,建立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四川省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并预测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四川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失调阶段—过滤阶段—协调发展3个阶段;(2)总体上,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指数为上升趋势,两者的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人与地,实现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小城镇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方法采用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省小城镇规划为例,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提出依托青藏铁路、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以旅游和盐化产业为支柱等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结论在编制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为依据,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支撑的规划方法,从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技术化生存消解了人性、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遮蔽了技术的人文意义三个方面,梳理了技术化生存的危害;然后通过论证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是人类生存的必然历史阶段,指出了技术化生存具有历史必然性;最后,文章在评述既有构想的基础上,指出不断丰富人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的内涵,是超越技术化生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认为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二象对偶理论将产业创新系统视为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具备完全时空意义的动态系统。其中,前者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子系统,后者则是由该物质子系统所映射的属性构成的虚像子系统。从这一新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系统演化的本质,重新界定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二象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GDP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等主要经济因素对新余城市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要加快新余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分析了煤炭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煤炭企业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达到煤炭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农业大省为主要载体。根据农业强省的丰富内涵和特征,构建5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省份农业强省的建设程度和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发现,目前农业强省发展程度普遍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大多省份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因此,在建设农业强省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也要更加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协调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本质,强调了技术提高与人文关怀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对读者实行人文关怀,尊重读者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