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解方式和积累方式这两种诗歌意象的建构方式,在《诗经》中都有所运用,但用的最普遍的是积累方式。《诗经》的意象具有创造性、朦胧性与歧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它早期诗歌口头文字创作的性质有关,是属于一个历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尤其是《诗经》中大量性审美的描写对我国后来性审美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诗经》时期的性审美心理活动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树立健康的性审美观。为此,本文对《诗经》时期的性审美活动特点进行了心理探究。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象艺术源远流长。我国诗歌运用意象技法起源于《诗经》,其后在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我国意象理论研究最早见于《周易》,后来为历代诗论家所补充和发展,至明清渐趋成熟和完善。二十世纪初,英美新诗运动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6.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学中的饮水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早期神话中的饮水意象常常蕴含着长生不老的愿望,因此饮水贯穿着人们的欢乐和喜悦的情感,而无水饮用则给人带来无限痛楚和伤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其中出现的饮水意象,从先民的实际生活出发,饱含深情,是对母爱和君恩的歌颂。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诗歌有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它们多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来抒情,这种特色的古老源泉可追溯到《诗经》中的“兴”。考察“兴”的物象的特点,“兴”与下文联系的程度以及关联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诗歌发展初期,古典诗歌的“情”与“景”二者关系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语气词的运用看先秦语气词的发展及其特色朱明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文学史就是从《诗经》开讲的;同样,研究汉语发展史,也是从《诗经》开始的。汉语古音的研究,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和谐声字。在语言方面,《诗经》创造的写景状物、抒情、颂...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6-98
让学生从《诗经》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为自己的网名、笔名、人名、书斋名等,是《诗经》导读课中最为学生喜欢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实施方案大致包括撷取词汇、注明出处、阐明理由、小组汇总、师生讨论评估五个步骤。学生用《诗经》中的词语或诗句取名的行为具体分为直接摘取、跳跃摘取、改编化用三种方式。从审美取向看,学生的《诗经》取名,爱情诗居多,尤其钟爱水意象、美玉意象、植物意象,而且具有明显的名人情结,充分展现了古代经典《诗经》母性般的伟大魅力,在塑造大学生形象和气质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2.
比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楚辞》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了比兴,这对于诗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引入了新的表现题材并加以扩大,其次发展到兴寄,进而发展到物我融一的艺术意境。可见,比兴不仅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还应该说是整个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诗歌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国民》中有一半的诗歌是反映女性生活的,本文即以此类诗歌为依据,分析《诗经》时代女性的客、德、婚姻及悲剧命运,从而窥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4.
李夷平 《科技信息》2012,(18):173-173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里、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许多英美译者认为: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能够提高诗歌的视觉形象表现力,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的境界也被他们所接受,并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庞德正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汉诗译作《神州集》把欧美现代诗歌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本文用以"愁"为题材的两首中英诗歌结合庞德译本,对比中英诗歌的语言及意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诗经》与《万叶集》里“葛”这一意象,发现中日两国歌人用 “葛”(日文:クズ)入诗时,其描述内容常与家人亲情、婚恋有关; 从文学意象与民俗意义上探究,婚恋诗中的采葛行为不仅是普通的劳作,也是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诗经》中的“葛诗”更多关注民间疾苦等社会问题,而《万叶集》的“葛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16.
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后历代文论专著也常使用这一概念,直到当代的许多诗歌评论家,还一直把它作为判断某首诗审美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意象词语为主体的非名词性短语或句子等。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担负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认为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诗经》国风诗歌研究的新著《<诗经>郑、卫诗歌研究》,是潍坊学院教师杨洁潜心研究《诗经》的学术结晶,也是地域义化研究和当代《诗经》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尼山学者丁鼎先生在该书序文中所评价的,"是新近完成的一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郑、卫诗歌进行系统探讨的新著,本选题对于丰富《诗经》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和重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的郑、卫诗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