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不得不依靠破坏性地掠夺自然”而造成的。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是人们在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根据自然规律所创造的弥补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为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减少入黄泥沙、减少沟道的自然侵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必仁且智     
“仁”和“智”是道德、理智的人待人处事、正当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所应有的品质和能力。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种严峻的关系危机,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极度紧张和严重冲突,本来是属于“人的关系”的关系,表现出脱离人的异己性。为了缓解当前的关系危机,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能够真正成为“人的关系”,并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仍然是当今时代所要求于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对于属人世界的生物进化来说,既存在自然选择式的客体中介,又存在社会选择式的主体中介,在当今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人类危机”面前,我们更需要确立和谐型的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态危机”的概念及“生态危机”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我国为解决生态危机应要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毁灭性核战争、威胁人类的大自然悲剧、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加速殆尽的危机和人口爆炸……这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提出的一系列可怕的挑战。因此,通过多国合作,科学家们联合制定了一项帮助人类摆脱危机的“红色行星开发计划”。按照这一异星开发计划的宏伟蓝图,200年后地球居民将迁居火星,在那里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6.
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历史回顾,从“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与“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指出只有“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互补,才能找到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强力征服和掠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总体性的危机。人为类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同时利用道德的强大动力,维护生态平衡,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主权国家破产”这个问题的关注,使得老有一些问题困挠着我: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俄林就提出这个构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现在才将其付诸实施?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的进展程度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张宇燕研究员。“主权国家破产”是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新思路“主权国家破产”,实际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安尼·克鲁格在2001年11月的讲演中提出的“国家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它是解决当前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遭遇外债或主权债务危机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9,(9):33-33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到企业去,到车间去,到生产一线去,汇聚成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科技大军”,已成为当前科技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人类所有的,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活动都必须依托于所栖息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提供了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源。面对肆虐两湖平原的滔天之水、面对紧逼京门的滚滚黄沙、面对严重缺水期即将来临的警告、面对这一切来自自然界的威胁,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家园还安全吗?我们所栖息的生态系统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和庇护吗?在人们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而担忧、焦虑的时候,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曾几何时,人们在迅速逼近的生态危机面前还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冷漠;而今天,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这个角度来讨论生态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接受国家科委的委托进行了中国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提前预警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全面了解和寻找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和影响。课题组根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提出了题为“生态赤字:未来民族生存的最大危机——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分析(1989)”的主报告和另外十个专题报告。现征得课题组同意在本刊摘要刊登主报告中除第一部分(中国生态环境的全球背景) 外的其他几部分。因篇幅较长,全文将分两期刊出,并将参考文献省略。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认识结果,是以人和地球为参照系认识和衡量对象的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评判标准。海德格尔被认为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其实他反对的是搬弄新名词的做法,反对人当成存在者的主体去任意支配和改变存在,以及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类抑制对自身的盲目自尊、对自身理性的盲目夸大,对自然的霸权主义式的野蛮掠夺有一定的作用,但人类现今生态环境和未来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所共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最终还要依靠人类自身来改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论及其实践都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深入寻找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积极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切入点或结合点,尤其是寻求传统消费与营销的“替代方案”.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通过创造、体现、宣传、传递绿色价值.把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创意结合起来“化腐朽为神奇”,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人类将更深广地重视生态与环境的质量。在生态环境中,许多动物为人类充当着珍贵的安全指示器,它能显示某种环境是否具备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对这些动物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它们将对环保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产生极大益处。不可忽视的“哨兵”动物动物对危险环境发出信号的功能与特定条件有关。充当“哨兵”的动物由于种类不同,对不同污染物质的敏感度也各异。所谓“水俣猫”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证。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水俣湾,一家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严重地污染了海水。鱼对这种金属具有耐抗力…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制造大量产品使得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随之日益恶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人们正在推行“循环经济”,与之相适应而产生的循环设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也不容乐观,人口迅速增长是环境恶化的主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地建设当代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类型区,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针对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并结合生态文明内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从生态环境破坏原因、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意义出发,提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扮演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重要角色。那么,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阵阵寒意下,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又是如何应对挑战,化危机为机遇,积极提振经济信心的呢?  相似文献   

19.
工业明时代繁殖的旧化使人类生境中的熵值空前增加和主体之间矛盾不断尖锐,造成生态危机,人态危机和心态危机,人类在反思和修复旧化过程中,一种新的化范式-绿色化应运而生,本对绿色化概念和特质加以界定的基础上,以广义的绿色化为基础,以和谐思想为出发点,建构绿色化的基础架和模式,并从“三态危机”的胁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当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召唤等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了绿色化作为人类化主体范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世纪。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掠夺性的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