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河北省昌黎县城区的野生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野生鸟类12目29科91种。其中古北种65种,东洋种12种,广布种14种;留鸟18种,夏候鸟17种,冬候鸟5种,旅鸟51种;(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和家燕(Hirundo rustica)为优势种;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北京雨燕(Apus apus)、戴胜(Upupa epops)、金腰燕(Hirundo daur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太平鸟(Bom bycilla garrulous)、红嘴山鸦(Coracia pyrrhocorax)和红尾伯劳(Lanius ristatus)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  相似文献   

3.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4.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衍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5.
对于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营巢习性、卵及其雏鸟的生物学观察,至今国内外报道甚少。笔者1986年和1987年在四川的若尔盖、青海的龙宝滩和青海湖泉湾,对九窝繁殖的黑颈鹤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巢的类型与巢材黑颈鹤是一种营地面巢的鸟类。繁殖区限于青藏高原的湖泊沼泽湿地。巢地建于这些环境的湖中小岛、草墩和水草丛中,根据置巢环境,分别为岛地巢、泥堆巢、草墩巢、草丛巢和临时巢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虎纹伯劳(Laniuzs tigrinus Drapiez)为次生林中较常见的鸟类,是森林益鸟,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次生林中,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国内曾有过零星报导(刘焕金等1983,傅桐生等1984),我们于1985~1988年3~7月在长白山区的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岗林场、左家自然保护区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二道,共获得六个巢的资  相似文献   

7.
棕背伯劳夏季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棕背伯劳夏季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繁殖及食物组成。棕背伯劳捕食的主要对象是危害农林业的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虫害的发生,是一种有益的鸟类。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至5月在南充市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雏鸟4.5日龄到14.5日龄的鸣叫进行了录制.声谱分析结果显示:棕背伯劳的鸣声发育分为两个阶段,4.5日龄到7.5日龄雏鸟的鸣叫均由单音节组成。单独成句.8.5日龄到14.5日龄的雏鸟声普除了单音节外,还出现了双音节、多音节组成的语句.14.5日雏鸟的鸣叫声组成接近成体的威胁鸣叫.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添加人工巢箱改变实验样地巢资源量的方法,进行了巢址资源对猛禽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利用巢位统计法调查了猛禽的群落结构.研究期内共记录到繁殖猛禽37巢,隶属2目3科4属6种.繁殖猛禽种类、数量与巢资源总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猛禽对不同类型巢资源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红隼和红脚隼主要利用喜鹊巢进行繁殖,占繁殖猛禽总数量的40.54%;红角鸮、领角鸮和长耳鸮主要利用树洞进行繁殖,占35.14%;灰脸狂鸟鹰只利用鹰类旧巢进行繁殖,占10.81%;红隼、红角鸮、长耳鸮还利用人工巢箱繁殖,占13.51%.悬挂人工巢箱可明显提高红隼种群的优势度.巢资源量的变化可影响繁殖猛禽的群落结构特征,随巢资源量的增加,猛禽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解救蓝歌鸲     
2008年5月16日,我与同是爱鸟人的李强相约,到北京天坛公园观林鸟。早上8点30分,我们进入公园北门。大约1个多小时的观察中,我们先后看到了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红尾伯劳、红喉姬鹟、白眉鸫、黑卷尾,见到了色彩艳丽的白喉矶鸫和叫声悦耳的宝兴歌鸫,还幸运地发现了园林中很少见到的山鶺鸰,更令人惊喜的是,  相似文献   

11.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13.
红嘴相思鸟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嘴相思鸟为国内外名贵的观赏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关它繁殖习性方面的专论,国内外至今少见报道。作者1984年3—9月间在广西贺县对其繁殖生态习性作了初步观察。其每窝产卵3—4枚。筑巢、孵卵及育雏皆双亲所为。雏鸟在巢期约为10—11天。整个繁殖期从3月下旬至10月份止。  相似文献   

14.
2014—2015年2月中旬,在吉林省四平市周边及其附近区域的高压线塔上,对利用喜鹊旧巢繁殖的红隼生境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一范围内调查喜鹊巢共40巢,确定被红隼利用20巢,未被利用20巢.通过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红隼利用的喜鹊巢址巢高、公路宽2个特征与对照巢址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巢高、巢向、距公路距离和距林带距离这4个生境因子载荷绝对值明显偏高,说明这几个因子对红隼的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按照农作物、林木种类差异,在新疆石河子垦区农耕区选择16块不同生境的固定样地,采用固定宽度样带法,对不同类型生境中鸟类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分布系数、重要性值、群落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鸟类57种,隶属于12目、26科,其中古北界鸟类37种,占鸟类区系的64.9%.家燕(Hirundo rustic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白脊令鸟(Motacilla alba)、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大山雀(Parus major)、灰蓝山雀(Parus cyanus)的种群密度、分布系数和重要性值最高,为垦区优势鸟类种群.沙地-棉田过渡带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1.913;水库的G-F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77.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垦区农耕区鸟类划分为水域鸟类群落和农田鸟类群落.农耕区鸟类生存的主要制约因子是农林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植被空间层次差、人为干扰严重等,增加植被空间异质性是提高农耕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起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凶猛的形象:上喙先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它目光敏锐,善于俯冲而下捕捉地面上的蛙类、蜥蜴类、鼠类、蝗虫类,甚至正在飞行的蜻蜓、小鸟等。虽然伯劳性情凶悍.叫声粗哑刺耳,但古人却在它身上寄托了温柔和期许的情感,如南朝民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相似文献   

17.
蝰蛇泰国亚种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是福建南部为数较多的一种剧毒蛇,在我国仅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和广西。对于此蛇的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习性,国外并无专门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作者自1976年至1980年对福建南部蝰蛇的繁殖习性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工作系采用野外定点观察和蛇园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在野外极少观察到与繁殖有关的现象,故以蛇园内观察为主。先后对泉州、惠安的4个点进行8次实地观察,每次时间7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寒鸦的配对、巢区的选择,育雏等繁殖习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于云南省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瘰疣螈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在大理地区繁殖期一般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窝卵数为96.43±6.14枚,孵化期20~23 d,人工孵化率80.5~92%;自然孵化率72.2~80.9%;对不同日龄幼螈的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外鳃萎缩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郊嘉陵江沿岸的棕扇尾莺以河漫滩浅草地为主要繁殖场所,营巢、孵卵、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负担,巢袋状。棕扇尾莺在繁殖期全为动物性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