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热系统温标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探析传统地球化学温标的弊端和误差机理基础上,根据反应平衡常数的温度函数,以湛江地热田为例,计算了不同参考温度下热储层中热流体各存在组分的活度,并系统考察了地热系统中较多种类的矿物与相应热水溶液间的饱和平衡情况,提出了地热系统温标的建立原理与计算方法,估算了湛江地热田深部热储平衡温度.  相似文献   

2.
成熟的红细胞是通过糖酵解产生ATP,主要用于维持膜上Na^ 、K^ -ATP酶的功能。Na^ 、K^ -ATP酶通过水解ATP进行逆化学梯度的离子运输;维持细胞内Na^ 、K^ 浓度的相对恒定;保持了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对于细胞以及整个机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室温下水-花岗岩作用时液相组分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批反应器实验研究21℃时花岗岩与蒸馏水的作用来探讨水-岩作用以及液相随作用时间的地球化学演化。粒度为1~2mm,O.5~1mm和0.2~0.5mm的花岗岩样品各150g和750ml纯水加入用聚丙烯做成的3个批反应器中进行反应试验。试验过程中用电动马达连续转动反应器。试验时间为60d。结果表明,液相主要是Ca-(K)-HCO3型水或K-(Ca)-HCO3型水。K^ 主要来自钾长石的溶解,Ca^2 主要与斜长石中钙长石组分的溶解有关。K^ 很容易从含K^ 的原生矿物中被释放出来,同时K^ 也容易从水中析出形成次生矿物。水中“Ca过剩”可以很好地用斜长石的不一致性溶解反应来解释,钙长石和钠长石悬殊的溶解度差异也是水中“Ca过剩”可能的原因之一。实验结果与用表面反应控制速率模式的解释及Na^ 和H^ 的表面竞争交换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的血压变化和血清K^ 、Na^ 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和45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血清K^ 、Na^ 浓度测定,比较血压各参数与血清K^ 、Na^ 及Na^ /K^ 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间平均SBP、DBP,夜间平均SBP、DBP与血清K^ 浓度呈负相关;与Na^ /K^ 比值呈正相关(P<0.01),偶测血压(CBP)与血清Na^ 、K^ 浓度和Na^ /K^ 比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24h平均SBP、日间及夜间平均SBP与血清Na^ 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中,血清K^ 、Na^ /K^ 比值是全日血压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士钊  付洪瑞  陈红艳  谭胜 《应用科技》2003,30(6):51-53,56
采用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发沸石上K^ —Na^ 离子交换控制机理;采用浅床技术测定了不同离子浓度、温度、溶液流速情况下斜发沸石上K^ —Na^ 离子交换的动力学曲线,并计算得到离子交换的总传质系数。结果表明:总传质系数随反应温度和溶液流速的升高而增大,溶液浓度的变化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讨宁夏枸杞叶中离子平衡与盐碱胁迫的关系,研究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胁迫下,枸杞叶中Na^+,K^+,Ca^2+的浓度变化,同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枸杞叶中Na^+,K^+,Ca^2+的流速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7,14,21d),Na^+的浓度随NaHCO。浓度的升高总体呈升高趋势,K^+和Ca^2+的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c(Na^+)/c(Ca^2+)随NaHC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时间的变化,各个处理下枸杞叶中Na^+的浓度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K^+的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a^2+的浓度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c(Na^+)/c(K^+)总体呈现升高趋势,c(Na^2+)/c(Ca^2+)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NaHCO。溶液胁迫7d时,诱导了枸杞叶肉细胞中净Na^+,K^+,Ca^2+外排的增加.碱胁迫下造成c(Na^+)/c(K^+)和f(Na^+)/c(Ca^2+)升高的原因为,叶片中K^+和Ca^2+外排和Na^+大量积累,这也是枸杞不耐碱的原因之一.可为种植枸杞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土壤-杨树系统中离子运移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根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土壤-杨树系统中盐分离子的运移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杨树根际土壤中K^ 出现亏缺,Na^ 、Ca^ 、Mg^2 均出现富集。在低盐胁迫下,杨树根系优先选择吸收K^ 、Ca^2 和Mg^2 ,而对Na^ 的选择性有所减弱;两个杨树无性系能在根中积累较多的阳离子,同时I-69杨对Ca^2 ,NL-1381杨对K^ 、Ca^2 和Mg^2 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选择性也有所增强,但抑制Na^ 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以减缓Na^ 对地上部分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8.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反应条件下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系统平衡的物质分布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低压有利于乙醇水蒸气重整主反应的进行;在n(水)∶n(乙醇)=8∶1条件下,温度越高乙醇的转化率越高,氢的含量也越高;在900 K时,水醇比越高越有利于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的产物分布曲线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热力学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重分析法(TGA)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壳聚糖纳微粒(CNs)在棉织物表面的平衡吸附行为,并借助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模型拟合曲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三种等温吸附模拟均可对CNs棉织物表面平衡附着行为进行一定程度地描述,且在5~75℃下无交联剂吸附过程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o)、焓变(ΔHo)及熵变(ΔSo)均小于0,表明CNs在棉织物表面的附着行为是一个自发、放热且体系混乱度降低的过程。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吸附过程的平均附着能(E)及ΔGo绝对值均不断增大,表明温度下降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CNs与棉织物间的结合作用增强,且逐渐表现出化学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钟立国  刘永建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2):1372-1379
模拟注蒸汽热采水热条件开展了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改质后稠油中硫等杂原子部分被脱除,芳环数和总环数减少,H/C增大,重质组分含量降低,稠油粘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可强化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但反应时间在72h以上和反应温度在240℃以上时改质稠油粘度降低幅度趋缓.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不仅涉及有机硫化物与水反应而发生裂解,还包括稠环桥联键断裂和脱烷基侧链等反应.砂及某些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对化学改质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供氢剂和碱对裂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模拟实验证实了水热条件下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及供氢剂、碱和砂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离和扩培土壤细菌,提取其胞外聚合产物,进行在不同温度下对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和土壤细菌产量的影响研究,同时进行反应时间对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溶液中U(VI)的影响研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03 K下培养土壤细菌并进行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的提取较为合适。298 K、308 K和318 K的温度下,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U(VI)在120 min左右达到反应平衡,平衡去除量分别为4. 97 mg/g,8. 75 mg/g,6. 96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的描述反应进程,说明了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U(VI)是一个以化学机制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温标在中低温地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具体说明化学温标中的阳离子温标在地热评价中的应用,以锦州市区地下热矿水为例,根据其有关化学组成,在进行了水-岩平衡的判断后,应用Na/K、Na-K-Ca、K/Mg等阳离子温标估算了这些热矿水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标的原理和锦州热矿水的实际,重点讨论了化学温标适用性和估算结果的可靠性,推算了锦州市热矿水的热储温度。这将为地热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Calcium is transported across the surface membrane of both nerve and muscle by a Na+-dependent mechanism, usually termed the Na:Ca exchange. It is well established from experiments on rod outer segments that one net positive charge enters the cell for every Ca2+ ion extruded by the exchange, which is generally interpreted to imply an exchange stoichiometry of 3 Na+:1 Ca2+. We have measured the curr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exchange in both forward and reversed modes in isolated rod outer segments and we find that the reversed mode, in which Ca2+ enters the cell in exchange for Na+,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 K+. The ability of changes in external K+ concentration ([K+]o) to perturb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Ca2+]i indicates that K+ is co-transported with calcium. From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changes of [Ca2+]o, [Na+]o, [K+]o and membrane potential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exchange at equilibrium, we conclude that the exchange stoichiometry is 4 Na+:1 Ca2+, 1 K+ and we propose that the exchange should be renamed the Na:Ca, K exchange. Harnessing the outward K+ gradient should allow the exchange to maintain a Ca2+ efflux down to levels of internal [Ca2+] that a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would be possible with a 3 Na+:1 Ca2+ exchange.  相似文献   

14.
使用离体细胞内记录,研究了猫副交感性胰腺神经节细胞的5-羟色胺(5-HT)去极化反应及其离子基础。5-HT使大部份细胞(47/51)产生去极化反应。反应只有两种类型:快去极化(6/47)及慢去极化(35/47),另有6个细胞出现先快、后慢的双相去极化反应;5-HT导致的快去极化伴有膜电阻减小,向细胞内通以超极化直流电形成条件性膜超极时其幅度增大,提示Na+导增大是其离子基础;5-HT导致的不同细胞的慢去极化分别伴随膜电阻增大、减小或不变,条件性膜超极时其幅度分别增大或不变,提示不是单一离子、而是多种离子参与其形成。分别用低Na+、高K+溶液灌注神经节,5-HT慢去极化均明显减小,而低Cl-溶液则无明显效应,表明Na+导增大和/或K+导减少是5-HT慢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使用离体细胞内记录,研究了猫副交感性胰腺神经节细胞的5-羟色胺(5-HT)去极化反应及其离子基础。5-HT使大部份细胞(47/51)产生去极化反应。反应只有两种类型:快去极化(6/47)及慢去极化(35/47),另有6个细胞出现先快、后慢的双相去极化反应;5-HT导致的快去极化伴有膜电阻减小,向细胞内通以超极化直流电形成条件性膜超极时其幅度增大,提示Na+导增大是其离子基础;5-HT导致的不同细胞的慢去极化分别伴随膜电阻增大、减小或不变,条件性膜超极时其幅度分别增大或不变,提示不是单一离子、而是多种离子参与其形成。分别用低Na+、高K+溶液灌注神经节,5-HT慢去极化均明显减小,而低Cl-溶液则无明显效应,表明Na+导增大和/或K+导减少是5-HT慢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NaK-AMTEC的BASE管内的Na+和K+迁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NaK-BASE管显微结构的分形模型,采用微观Poisson-Nernst-Planck多离子运移模型模拟了Na+和K+在BASE管中的迁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aK BASE管内离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aK-BASE管内的阳离子迁移浓度和表面电荷密度与BASE管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的升高会使BASE管内阳离子浓度峰值有所减小,可通过增加BASE管曲率来提高该峰值。BASE管内的表面电荷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不同温度表面电荷密度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地热尾水回灌率低是目前中国沉积盆地砂岩储层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基于利用CO2提高地热回灌率,即CO2-EATER(CO2-Enhanced Aquifer Thermal Energy Recovery)概念模式,以黄骅坳陷中部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了反应时间为10d,温度为100℃,压力为10MPa人工注入CO2条件下,水-岩-CO2相互作用及其对储层水化学组分及矿物组分的改变和对孔隙度及渗透率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注入后,储层水的pH值从7.7下降到6.3,储层水的HCO3-、Ca、Mg、Na和K等组分显著增加。这是由于CO2溶解于水,形成了酸性环境,储层中长石类矿物和方解石发生溶解而释放出金属阳离子。地层水的δ18OH2Oδ2HH2O分别发生了3.5‰和3‰的负漂移,表明人工CO2的注入促进了水-岩反应。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长石类矿物的溶解,这对改善储层具有一定意义,也说明CO2-EATER模式可能适合于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了解镁电解中及熔盐氯化中铁的行为,对铁离子在氯化物中的化学平衡作了研究。求出在PcI_3=101.325kPa和实验温度下,反应FeCl_2(熔)+1/2CI_2(气)=FeCI_3(熔)的表观平衡常数K。在P_CI2=0和实验温度下,FeCI_3完全分解。K的测量值与回归方程的预报值很吻合。熔盐体系、氯分压和温度对K值影响较大,总铁浓度的影响稍小一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系3的K值最大,这表明,用光卤石作为电解质时,镁电解的电流效率会低一些,而氯化钾含量高时,在熔盐氯化中铁的催化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对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制备CuInSe2( CIS)粉体过程中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进行分析,并绘制一系列的浓度对数lgc-pH值曲线.依据平衡图,发现溶液中[ NH3] T的变化主要影响溶液中[Cu+]T在体系中的浓度变化,[L2-]T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体系中[In3+]T的浓度变化,而[Cl-]T的变化对[Cu+]T和[ In3+] T的浓度变化均有影响,并可发现在pH 7.0~8.5时沉淀率最高.依据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采用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在pH 7.0~8.5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在20~50 nm且基本符合标准化学计量比的CIS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