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现实的途径是通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教育通过隐性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范畴,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隐性能力和素质,也是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素质资本和保障。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学生心理的情商素质教育模式,树立现代情商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情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商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观念中的隐性教育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在隐性教育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就需要更细致的隐性课程作为支撑和体现。因此,有必要探讨在高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以隐性课程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在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个性、人格、价值观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美好的形象、教师良好的素质、正确的教师定位能强化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文章从教师角度出发,从教师形象、教师素质以及教师角色定位三方面论述如何更好地构建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是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将“冰山模型”基本理论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变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和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以“冰山模型”基本理论为基础构建与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相对应的平台课程、方向课程、拓展课程和公共课程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方式、课程的顺序和比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能够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等卫生职业健康教育大课程观,要从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要求出发,对高等卫生职业《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强调《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突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与被领导能力,从课程角度探讨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应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基于护理岗位需求开发隐性课程,贯穿医学人文和隐性课程意识于护理教学过程始终,挖掘护理隐性知识,以间接内隐或直接方式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切实发挥医学人文课程隐性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法强调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情景性、任务性和协作性,而隐性课程是对学校显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本文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探索是否能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在课程改革中引入隐性课程建设的概念,通过对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生成各种满足高校课程活动的素材和条件,并在生成学生经验、问题与案例、课程评价资源、条件性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完善机制,激活主体等方式加强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并促成其向校本课程转化。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对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其对于学生知识结构形成以及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北航沙河校区"博雅课堂"建设为例,对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3.
韩伟 《科技信息》2012,(10):282-282
本文分析了户外素质拓展的起源、内涵及课程特点,阐述了户外素质拓展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户外素质拓展与传统体育课程的联系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认为户外素质拓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是提高旅游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西方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根据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背景,探讨旅游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专业人文素质课程由显性和隐性两种课程形态组成,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利于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改变这一状况,使尽量多的人文素质课程进入体育专业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内涵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对身心发育跨入成熟时期的大专生,素质教育应结合专业步入一个较高的阶段,隐性课程对大专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与趋势,素质拓展教育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梁超鹏 《科技信息》2009,(31):J0183-J0183
由于受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体育课程理论研究发展水平的影响,过去只着眼于体育教学这一层面,很少谈到体育课程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校体育课程就是指学校体育教学课。实际中,如果体育课程中能渗透素质拓展的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所涵盖的下位概念。语文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正规的语文课程之外,通过施教者有目地的计划和组织,从而形成对学生能够施以教育作用的校园环境和教育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本文通过运用宏观的隐性课程理论,对语文隐性课程作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  相似文献   

20.
苑斌 《科技信息》2009,(28):302-303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和重视不够,致使体育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难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发展,难以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难以适应“健康第一”思想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以,进一步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