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对于打击环境犯罪是低效的,这也正是环境犯罪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过度的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是目前环境刑法的特点,对环境刑法重新定位是我国当前环境刑事立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体系中的行政刑法规范数量众多,为了解决目前刑法典中的行政刑法、单行行政刑法以及附属行政刑法法规之间的诸多竞合和矛盾之处,单独设置行政刑法已经成为完善我国刑法的迫切需要。确立以行政刑法为核心的专门立法,应当采取行为本位主义的立法模式,坚持间接调整原则,采用直接设置独立罪名、法定刑和设置照应性刑法规范相结合的结构,设置特有的刑罚原则,实现行政刑法理念和行政犯罪司法体系的更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行政刑法法律性质的三种主要学说存在严重的分歧,造成对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由对行政犯罪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不同所致,欲探求行政刑法的性质,首先要科学定义行政犯罪。将三种学说中的行政犯罪进行比较,界定行政犯罪为犯罪的一种类型更为科学,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应属刑事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学界在探讨"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范畴,扩大了"风险"的范围。那种单纯地认为刑法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应该加强犯罪化、扩大危险犯、增加行政犯的主张在当前是不合适的。刑法应该保持自身的谦抑性,不能任意扩大刑法调整的范围,应该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调节功能,使之与刑法规范一道,共同保障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学界在探讨"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范畴,扩大了"风险"的范围.那种单纯地认为刑法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应该加强犯罪化、扩大危险犯、增加行政犯的主张在当前是不合适的.刑法应该保持自身的谦抑性,不能任意扩大刑法调整的范围,应该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调节功能,使之与刑法规范一道,共同保障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出现了很多新内容,著作权侵权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著作权犯罪产生的危害更加严重。仅仅依靠民法手段、行政手段不足以解决严重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加强著作权刑法保护,加大对著作权犯罪的规制力度,势在必行。大部分国家知识产权法及保护知识产权刑法均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调整保护范围,将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侵权行为手段纳入调整视野。所以。完善著作权刑法保护规范的关键是考虑如何使刑法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具体说来,应扩展著作权刑法保护对象和犯罪行为方式,加大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污染团”事件折射出淮河治污的失败。淮河治污凸现了刑法的相对虚化、行政处罚的相对弱化和民法救济的 困惑。要避免类似的悲剧事件再次发生,法律在治理淮河中应当及时修正,完善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行为的规定,加大违 法的处罚金额,强化行政处罚的监督和建立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认定采取的是过错原则,即环境犯罪的成立须具备故意或过失的罪过形态.但随着高度危险工业的发展,环境犯罪问题日益复杂化,单纯依照过错原则已不足以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行为.为此,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在环境犯罪中规定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猖獗,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实施的环境犯罪占绝大多数且危害严重。然而,环境犯罪刑事惩处机制长期处于低效运作状态已是环保领域和刑事司法领域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防控和抑制作用收效甚微。环境刑事立法欠缺作为造成这一低效困境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为刑法和环境刑法学界所诟病,对此,完善环境刑事立法的理论研究已深入展开且成果颇丰,但不难发现,这些研究缺乏以单位环境犯罪治理为主要对象的针对性。本文以单位环境犯罪为主要规制对象,基于当前环境法益在刑法保护领域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环境法益保护的相关立法完善,以期严密环境法益保护法网,有力打击以单位为主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行政合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环境法学者正积极地构建我国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但是对该制度的内涵、外延、适用范围甚至名称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考察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环境行政合同概念所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环境管理目标、行使环境管理监督职能,与行政相对人就环境事务中各自的权利(力)、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经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11.
浅论过失共同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国内外刑法学界对此争议颇多。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认为各个共同犯罪人之间主观上应当是故意的,而不可能存在过失,过失共同犯罪通常被认为是难以成立的。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过失共同犯罪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组织文化对领导力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其外层文化对领导力的物化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其中层文化对领导力的制度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其深层文化对领导力的心理环境产生影响。为此,提出改善行政组织物化环境,提升行政组织形象;制定合理的行政组织规章制度,明确组织员工的行为规范;明确行政组织目标,树立高尚的行政理想和行政价值观;坚持以人为中心,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等措施以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动用刑法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过程;现行刑法规定了典型的环境犯罪和与环境有关的犯罪,最高司法机关出台了大量的司法解释;环境日趋恶化的现象、(相对)严密的法网与少量的司法判例,折射出环境刑事司法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对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误认,也有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护的冲突。刑法应对环境问题的出路,一是危险犯的确立,发挥刑法对环境犯罪的预防作用,二是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竟争强度加大,新旧观念不断冲撞,致使面临危机的精神病人日益增多,精神病人的犯罪也在日益增多.但由于人们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存在着很大偏见,以及对刑法第15条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上形成的观念和意见也不同.同样是精神病人犯罪,有人认为要负刑事责任,有人认为不应负刑事责任.在案件的处理上,有时意见分歧很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刑法第15条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以便更为准确地应用刑法第15条.  相似文献   

15.
刑法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代替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刑法的谦抑性表现在:对于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国家只有在运用民事的、行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仍不足以抗制时,才能运用刑法手段。运用刑法手段解决社会冲突,应当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二,作为对危害行为的反应,刑罚应当具有无可避免性。一般来说,具有无效果、可替代、太昂贵三种情况之一,就说明不具备刑罚之无可避免性,此时刑法应当谦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刑法是存在还是消亡,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刑法的制定这个刑法产生、存在最表面的因素出发,由表及里,深挖刑法存在的各种动因,最终从人的动物性欲求阐明刑法的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刑法的"永生"。  相似文献   

17.
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犯罪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个犯罪,而且环境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犯罪类别。关于环境犯罪概念的界说,我国理论界在见解上存有分歧,缺乏统一的认识。学界通常以刑法修订的时间为界,将这些分歧意见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本文,笔者即在新刑法的框架下,运用注释法学派的基本理论,以环境刑法为依托,分析我国环境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非刑罚处理方法之一,从业禁止是一种以行为人的危险性、再犯可能性作为适用根据的预防性措施。从业禁止中的"职业"缺少刑法性标准,其应当是有较高的行业标准或者涉及广范围公共利益的职业,并可与刑法分则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涉及的职业内涵相对应。"被判处刑罚"不包括死刑、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除外。公安机关对违反从业禁止的人的行政处罚权缺少合法性依据。但应当肯定,从业禁止刑法化严密了行政性规范和刑法制裁体系的法网。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环境刑法的演进历程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形态,即启蒙形态、成长形态和完善形态。这种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对中国的环境刑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中西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了道德范畴的“善”与“恶”的涵义.并进一步从刑法的本质、特征、目的、制定等角度对刑法中的善恶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刑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作者认为“惩恶扬善”的理念是刑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刑法学与伦理学相遇的理论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