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护劳动者职业稳定权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美国较为系统的劳动立法、强大的工会组织、完善的就业政策以及健全的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对雇员职业稳定权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此为借鉴,保护我国劳动者职业稳定权应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劳资协商平台,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执行,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大量增长。利用198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显著正相关;加大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力度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数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立法价值取向,继续完善调整劳动争议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并提高实际工资占实际GDP的比重,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体现了劳动合同立法的价值取向。其立法宗旨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深入理解《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对我们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也是一部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法,不仅总则开宗明义规定保护劳动者权益,各章节具体条文处处体现了对劳动者关心和爱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设计相当具体和周全,如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协商权、修改权;劳动者对订立劳动合同的知情权;劳动者的合同解除权;劳动者获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的订立权;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权等。在立法上向劳动者权益保护倾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6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应和关注,其亮点之一:通过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倾斜,使原本不平衡的劳动关系适当平衡,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笔者对《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热点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务派遣快速发展,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经常混淆不清,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立法和理论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就成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处理纠纷的难点。本文试图结合劳动合同法,阐述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明晰雇主责任,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满园  张继 《科技信息》2010,(26):96-96,98
目前法律对劳动关系调整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经常受到损害,所以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公司法继续维持既有立法理念和立法原则,仍未明确设立劳动者股权及其收益和保护的条款,与现代公司体制实践及要求相比,研究争议空间较大。有关研究表明,企业劳动资源的商品、资本属性决定着劳动要素收益的工资性、股权性收益;通过公司劳动资源股份化、制度化安排,可使劳动者通过持有企业股份实现工资、红利双重收益,否则劳动者永远不能实现劳动致富的梦想。为此,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现有《公司法》有关条款,增加依法实施劳动资源股份化及其收益保护有关规定;全国总工会进一步强化企业工会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劳动者工资、利润等合法权益组织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浅议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京州 《甘肃科技》2004,20(6):168-170,130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对于限制用人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 ,现行的立法在经济补偿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使实际操作偏离了立法的初衷 ,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受损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拖欠严重,加班现象普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从加快法制建设、加强调控力度、加强机制建设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应从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劳动关系的内涵及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企业劳动生产过程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指出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给企业、劳动者注入了许多生机,定会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该条款引起了社会上的较大争议。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经济补偿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符合我国劳工标准不断提高的要求,但是《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仍有几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初我国实施了《劳动合同法》,此法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劳动合同法》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相互关系,尝试提出在此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实体使用了大量的“临时工”,2008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在全国正式实施,后勤劳动关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工管理亟待规范,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在用工管理方面的新要求,是建立高校后勤规范用工新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劳动法律关系相伴相生的事实劳动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相关劳动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力图解决因此带来的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在最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国家之手用更深入的介入干预劳动关系明显体现了消灭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但我们的法律从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过界定,无论是保护还是消灭都带来操作上的难题。厘清一些基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对试用期期限和条件的规定、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等方面探讨了《劳动合同法》与旧《劳动法》相比所具有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验教学对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促使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都具有深远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验教学基本模式有:劳动合同实验、模拟集体谈判、模拟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以及劳动法律咨询等.实验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体制机制带来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