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粗糙龙胆(G.scabra)、三花龙胆(G.triers)及东北龙胆2个变异类型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三种龙胆的花粉为长椭圆形三沟花粉,极轴平均长度为41.39~38.06μm,为中型花粉;东北龙胆及变异型和三花龙胆的花粉Ⅰ级纹饰为孔纹,Ⅱ级纹饰为条脊型网纹;粗糙龙胆Ⅰ级纹饰为孔纹,但孔径不等,差异较大,Ⅱ级纹饰为表面光滑,可以作为分类性状;栽培东北龙胆宽叶型的花粉特征说明其系东北龙胆与粗糙龙胆自然杂交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关龙胆的三种原植物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tica Kitag)、粗糙龙胆(G.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及东北龙胆的栽培变异型(宽叶、白花、粉花)的杂交亲和性及杂交种子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彼此之间都是杂交可育的,而以东北龙胆为母本的各杂交组合其单果种子脚净重及饱满种子所占比例皆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黑龙江龙胆科四属八种植物的种子。在龙胆属(Gentianal L.)内,次级雕纹有三种类型:网纹状、网纹状角隅处粒状加厚和光滑。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 Ma.)种子微特征比较特殊,外层细胞壁特化为单细胞的毛状体。花锚(Halenia Corniculata Cornaz)和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 Hiit)则为相似的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东北龙胆的核型公式为K(2n)=2x=26=2M十24m,核型为“l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21%,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μ=26=8M_2+14M_1+4S,染色体总长度为44.50μm。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采用1,2——丙二醇提制优质红花黄色素及使用简易高效的吸附与透析技术生产优质红花红色素的工艺,使红色素的提制工艺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为综合利用花渣生产红色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色素产品的化学本质、物化性质及稳定性能的研究结果,为生产和使用色素及改善产品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科学资料。色素的有毒元素分析、毒理学、药理学及应用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生产的天然色素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工、制药等工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着色剂。  相似文献   

6.
光温水处理对龙胆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东北龙胆草为主要试材,研究了不同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对龙胆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龙胆草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龙胆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龙胆草种子是需光种子,光照对龙胆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黑暗阻碍龙胆草种子的萌发;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龙胆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明显增强,适度的干旱处理有利于龙胆草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对高梁泡红色素的提取,及其对光、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等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高梁泡红色素的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光和热有较好的耐受性,有一定的耐还原性,但抗氧化性较差。该色素属水溶性花青苷类色素,可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就龙胆染色体做了一定工作,以便为东北龙胆开展多倍体育种打下基础,为遗传及染色体分类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查清了东北龙胆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外部形态,变动规律,变动比例。这些方面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大叶龙胆(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核型公式为K(2n)=2X=26=2M+2m+2sm,核型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73%,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2L+12M_2+10M_1+2S,染色体总长度为28.34μm  相似文献   

10.
东北龙胆是我国传统中药中最常用的生药。它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龙胆草药的来源过去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多年来,由于挖根断苗以及开荒种田,野生资源遭到严重损坏,龙胆产量及质量逐年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在国家卫生部提出抢救龙胆的号召下,对龙胆的繁殖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扦插繁殖是植物繁殖惯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配合扦插方法的研究,对龙胆茎的解剖结构及根茎上不定根发生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此,为扦插繁殖龙胆提供一些理论资料。通过徒手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可知其茎的横切面由外而内其结构为: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其维管束为双韧维管束。髓中分而有许多束中维管束。根茎上不定根发生在形成层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吸收光谱法直接对食品中色素的定性分析.食品色素柠檬黄、胭脂红、亮兰、苋菜红、日落黄、靛兰分别在426±2nm、507±2nm、628±2nmj、610±2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并与纸层析色谱法进行比较,此法简单、准确、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 东北龙胆(Gentiana manchnrica)系中药胆草之上品,素有“关龙胆”之称。近些年来,尤其八十年代以后,由于连年采挖,只挖不育,致使东北龙胆资源日趋衰竭,有濒临绝迹的危险。为了恢复中药资源,抢救濒危物种,从一九八三年起,经过三年连续对东北龙胆生物量增长规律的研究,为今后开展东北龙胆野生变家植,提供了根茎移栽生长发育及最适采收期等方面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北龙胆断根取药再植栽培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东北龙胆不定根下断面新生不定根(再生根)的发生过程;在室外露地条件下进行了断根取药后植株再定植的最佳时间探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一年生再生根的龙胆苦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是,东北龙胆根下断面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再生根的发生中心为形成层,属于直接器官再生,实验条件下再生根发生过程约为20天;露地实验表明,再生根在生育期各阶段均可发生,生产上宜在花期进行;再生根龙胆苦苷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可以保证药材质量.采用此方法进行龙胆药材的生产可以缩短生产周期1~2年,值得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提取黄灯笼辣椒中辣椒碱和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海南栽培的黄灯笼辣椒中提取辣椒碱和黄色素,并分别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辣椒碱和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正交实验考察辣椒碱和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当m(黄灯笼辣椒)∶V(85%乙醇)=0.4∶50(mg/mL),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50 ℃,微波提取功率为700 W,辣椒碱得率可达0.78%;当m(黄灯笼辣椒)∶V(99%乙醇)=1:8(mg/mL),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30 min、微波功率600W,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吸收光谱与介电常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中的PBE(J.Perdew、K.Burke和M.Ernzerhof)技术,对结构为(6,0)、(9,0)、(10,0)、(11,0)、(13,0)、(14,0)、(15,0)和(16,0)的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介电常数和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显示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介电常数与吸收系数均与入射光的偏振态和碳纳米管类型有关.研究发现,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于管轴时,Im(ε)均小于5 F/m,吸收系数较一致.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平行于管轴时,半导体型的Im(ε)最大峰值为9 F/m,而金属型的最大峰值接近500 F/m.二者在红外到近紫外区域都存在强烈的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导了东北龙胆具有共生真菌的特点.并对菌根的存在状态、类型及菌根菌侵染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充实了东北龙胆的生物学知识,并为改进其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二甲酸-锌配位化合物(MOF-5)为原料合成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MOF-PC,并首次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采用XRD、SEM、TEM、氮气脱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MOF-PC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MOF-PC为无定型碳,比表面积为654m2·g-1.以MOF-PC为空气电极的锂空气电池在0.1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 183mAh·g-1,比传统碳材料(Super P)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容量高90%.  相似文献   

18.
以苯二甲酸-锌配位化合物(MOF-5)为原料合成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MOF-PC,并首次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采用XRD、SEM、TEM、氮气脱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MOF-PC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MOF-PC为无定型碳,比表面积为654m2g-1.以MOF-PC为空气电极的锂空气电池在0.1mA 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 183mA h g-1,比传统碳材料Super P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高90%.  相似文献   

19.
东北龙胆与莕菜种子至种苗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东北龙胆和Xin菜从种子胚到种苗形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陆生东北龙胆在这一发育过程的早期,具有某些原始水生大型植物的形态性状,而水生的Xin菜却具有陆生植物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20.
首次采用化学沉淀-晶种积累长大法制备锌镍电池正极材料Ni(OH)2,重点考察了沉淀反应次数对Ni(OH)2物理性能的影响,应用SEM和XRD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氢氧化镍外观形貌为球形,平均粒径15μm,振实密度1.90g/cm^2,通过组装Zn/Ni模拟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开路电压为1.95V,放电平台电膳为1.75V,最高放电容量247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