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高尔基体蛋白73(C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共175个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GP7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5.6%、74.9%、83.2%,AFP、AFU和GP7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95.2%。联合检测AFP、AFU和GP73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40例(肝硬化组),对照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ALP、γ-GT、AFU、AFP水平及阳性率。四项检测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检测;两组单项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4项结合阳性率比较,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血清ALP、γ-GT、AFU、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血清甲胎蛋白和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联合检测、血清AFP,CAl9-9,CYFR21-1的联合检测、AFP与GGT,ALP,LDH的联合检测等综述了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EA、TPS对肝转移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酶联免疫吸附法(EIA)检测273例原发性肝癌和127例肝转移癌血清CEA、TPS水平.结果肝转移癌组CEA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TPS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TPS水平和阳性率在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PS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EA,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转移癌组AFP浓度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102例肝转移癌治疗后有效果的患者血清CEA和TPS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反应、治疗后再次复发及保守治疗病例在自动出院前与治疗前比较,CEA和TP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CEA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的鉴别诊断,CEA、TPS可以作为肝转移癌效疗观察、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 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 乙型病毒 性肝炎(80例)、 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 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结果显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与其他 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原发性肝癌组中TSGF与AFP联合阳性检出率为96.2 %. 关键词: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甲种胎儿蛋白;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标志物在口腔等恶性肿瘤不同阶段(Ⅰ,Ⅱ,Ⅲ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Ⅰ期阶段患者152例、Ⅱ期阶段94例、Ⅲ期阶段90例以及健康组100例,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TSGF的含量,放免法测定CEA,CA125,CA153,CA199,AFP,PSA的含量.结果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敏感性不一样,其中TSGF和CA125具有广谱性;同种肿瘤标志物对于不同肿瘤的敏感性也不一样;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肿瘤Ⅰ,Ⅱ,Ⅲ期阶段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肿瘤标志物单独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不一样,对于肿瘤不同阶段诊断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肿瘤标志物具有相对特异性,因此,不同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程度上对某些肿瘤具有早期普查初筛、辅助诊断的作用;此外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对于复杂病情的评估和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SHCSP与AFP检测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SHCSP与AFP检测原发性肝癌126例,转移性肝癌6例,非肝癌患者141例,SHCSP法诊断敏感性90.48%,特异性90.07%,诊断效率90.26%,阳漏本9.52%,假阳性9.93%,LR(+)=9.11,LR(-)=0.11。而AFP法诊断敏感性70.63%,特异位88.65%,诊断效率80.15%,阳漏率29.37%,假阳性11.35%,LR(+)=6.22,LR(-)=0.33,检测SHCSP诊断肝癌比AFP优,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 01),两法在诊断肝癌和排除肝癌有互补性,应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大鼠肝癌模型造模各阶段血清中TGF—β1和HSP70水平并与传统指标AFP比较,对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做综合的评价。方法:用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模型。从造模第6周起,每两周心脏采血一次,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GF-β1、HSP70和AFP水平,并取部分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第8周发生肝硬化,第10周发生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结节。造模第10周TGF-β1和HSP70水平即显著升高,TGF-β1在肝硬化阶段无显著升高,而HSP70则略微有升高,二者特异性分别为90%和60%,阳性率分别为55%和7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0%,造模第12周的阳性率分别达85%和90%,联合检测阳性率达100%;AFP水平在造模第12周才有显著升高,肝硬化阶段也有升高并与早期肝癌无显著性差异。其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30%。结论:传统指标AFP对极早期的肝癌不敏感,特异性不高,而TGF-β1和HSP70均较AFP敏感、特异,二者联合可提高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AFP诊断肝癌的合理临界值,本研究收集肝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者35例。血清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果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80,说明血清AFP水平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按照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血清AFP电化学发光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3.25μg/L,其敏感度为74.3%,特异度为94.3%,准确度为84.3%;ELISA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1.118μg/L,其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1.4%。而以目前常规临界值20μg/L来分析,则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仅为45.7%,特异度100%,准确度72.9%;ELISA法敏感度48.6%,特异度100%,准确度74.3%。因此合理降低临界值可有效提高血清AFP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 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恶性47例,结核性32例)的血清和胸腔积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NSE、CYFRA21-1的含量,采用酶免疫法检测组织多肽抗原(TPS)、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90.0%、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3%、100.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CEA、NSE、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及肿瘤组织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0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l、NSE的含量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YFRA21-l、NSE联合检测阳性的敏感性(70.0%)最高,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对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HC患者98例,肝硬化患者50例,慢性肝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名;检测其血清PIVKA-Ⅱ、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并计算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诊断PHC的临界值:血清PIVKA-Ⅱ为40 mAu/mL,AFP为20 ng/mL.结果 PHC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血清PIVKA-Ⅱ、AFP及联合诊断PHC的AUC面积分别为0.931、0.887和0.934,灵敏度分别为89.80%、84.70%、91.80%,特异度分别为88.70%、87.30%、84.00%;将40 mA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妇科良性病变、73例健康女性和病理确诊的81例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例的血清标本,利用 HD-2001A蛋白芯片仪进行12种肿瘤标志(包括 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 HGH and β-HCG)的联合定量检测,对比 C12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中 CA199、CEA 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联合检测能提高阳性率。结论利用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筛查妇科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335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但与HBsAg、HBcAb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结论:只有将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2.6%,与肝硬变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故血清唾液酸测定不仅在诊断肝癌上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研究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胆碱酯酶(CHE)、α-岩澡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及前白蛋白(PA)等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0月之间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收治的112例肝病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是否患有肝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LAP、CHE、ADA、AFU、TBA及PA等生化项目检测。在生化检验指标中发现观察组ADA、AFU、LAP、TBA、ALT、AS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PA、CH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AH)的ALT、AFU和TBA三项指标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慢性肝炎(CH)的ALT和TBA两项指标的含量升高和PA含量的降低均明显于其他指标;肝硬化(LC)的ADA含量升高与PA和CHE的含量降低明显于其他指标,肝癌(HCC)的AST和LAP两项指标的含量升高明显于其他指标。在进行病毒性肝病诊断的过程中,检测血清LAP等8项生化指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检测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M患者26例,子宫肌瘤患者34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术前检测MMP-9,ANXA2的表达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血清MMP-9,ANXA2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中MMP-9和ANXA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系列联合检测AM的特异度为85.29%,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和平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82.35%,5.88%,73.53%,47.06%)(P0.05),同时约登指数(0.622)和准确度(81.67%)最高; ROC曲线显示:经阴道超声、MMP-9和ANXA2系列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MMP-9和ANXA2单独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检测MMP-9、膜联蛋白ANXA2可以提高AM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双夹心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血清学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的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夹心化学发光法诊断试剂检测HCC、肝内胆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正常人群等患者血清GPC3水平,同时用GPC3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上述疾病患者的肿瘤组织,同时分析甲胎蛋白(AFP)和本实验方法对HCC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GPC3表达于不同细胞结构部位与血清水平关系.结果: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HCC组GPC3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21倍,P值均小于0.01),与GPC3 IHC结果相一致.联合GPC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GPC3和AFP的AUC分别为0.899和0.821,P值均小于0.05)的诊断价值.GPC3主要表达于胞膜和混合表达(胞膜和胞质),且所有胞膜和混合表达阳性患者血清样本的GPC3均高水平表达.结论: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具有良好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可能用于HCC的鉴别诊断,且对分析GPC3胞膜型H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更多诊断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观察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以及RBP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ys C的含量分别为(2.97±1.06),(0.95±0.62)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BP的含量观察组为(105±30.5)mg/L,相比于对照组的(38±10.3)mg/L明显升高;单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ys C 84%、RBP 76%,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0%,和单项指标相比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两项指标研究发现:血清Cys C和尿RBP的含量呈正相关(r=0.921,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Cys C和R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RBP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