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带进了日益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重温“三个面向”,我们体会到“三个面向”不仅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而且切实感受到“三个面向”所包含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应当遵循“三个面向”,按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化“两课”改革 ,形成合力 ,完成“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精辟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特征,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指明了方向;只有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并引导着我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走向。本文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分析为背景,围绕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面向21世纪我国师范高等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三个面向”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在一九八三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的。它是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总结国内外教育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的,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精髓,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为了深刻理解“三个面向”的精神实质,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有必要就“三个面向”的提出,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 1983年9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论,它不仅仅是对一所学校一般意义上的题词鼓励,而是对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总结。“三个面向”的立足点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战略性、全局性的特征。从空间上,不仅着眼于中国,而且放眼于世界;从时间上,不仅考虑到当前,而且还考虑到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地形成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因此,深刻理解“三个面向”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实质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德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针 ,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是教育改革的指针。按照“三个面向”搞好教育改革,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当前我国教育,不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向都存在许多弊端。虽从五十年代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文中阐述了为实现现代化,为迎接世界经济、科技挑战,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战略目标,高等学校要努力实践“三个面向”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理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开放性和科学思维的创造性等特点。这一理论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我国教育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个面向”理论也渗透在他有关教育的其他论述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之中。学好用好这一理论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中阐述了为实现现代化,为迎接世界经济、科技挑战,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战略目标,高等学校要努力实践“三个面向”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二月,思南二中召开了教育改革座谈会。针对如何办学,学习和讨论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明确了办学思想,总结了经验教训,确立了改革草案。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效果较好。一、更新教育思想,改革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否正确理解“三个面向”的精神实质,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三个面向”就是要教育工作者看准未来世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职教育中的“三个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瑛 《科技资讯》2009,(31):220-220,222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三个面向”,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着提出了高职教育中的“三个面向”—即“高职教育要面向学生,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随着这一在高职教育中新的“三个面向”的深入和发展,高职教育必定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广大的高职学生找到一条更快、更好、更容易成功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同志丰富的教育思想中,“三个面向”是我们理解、把握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教育要面向世界,从空间上阐述了教育及其发展的外延关系;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时间上阐述了教育及其发展的外延关系。“三个面向”构成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三维立体构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模式,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学地概括了党在我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个面向”,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其目的就是要求教育战线“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充分的有竞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在新形势下,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是教育工作者探讨、思索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来稿须知     
百色学院学报坚持“三个面向”和“双百”方针,我们热忱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19.
来稿须知     
百色学院学报坚持“三个面向”和“双百”方针,我们热忱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20.
来稿须知     
百色学院学报坚持“三个面向”和“双百”方针,我们热忱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