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梓  宋继奎 《科技信息》2011,(28):285-285,288
集艾略特艺术之大成的诗歌《四个四重奏》是作者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诗歌成功地融合西方交响乐元素,在诗歌的整体结构、词句和意象上,体现了音乐和文学的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史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流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特别是理论和方法上的推陈出新。尽管从整体上看它仍是一个新生学科,存在着研究对象碎片化、缺少本土化解释理论等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门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研究前景,值得学者们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3.
刘红英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4-1446,1489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天香》则描摹了几代天香园人对刺绣的精湛追求,成就了艺魂诗心的高贵品质。不论是王琦瑶个体式的娇艳姿态,还是天香园人集体式的群芳潜质,都凝结了王安忆对新旧上海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楷书是继隶书之后的一种字体端正、用笔合法、波磔势少的书体。它萌芽于西汉,中经魏晋六朝的成熟、繁荣,至唐极盛,成就辉煌。五代以降的宋、元、明、清楷书,主要学魏晋、北朝和唐人。虽小有创变,异彩纷呈,但总的格局却是呈衰落之势。除了时代的、创作主体、楷书自身的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沿袭摹拟之风甚浓,真正独创的作品太少。从整体上说,这一时期楷书艺术成就不高,没有产生如钟繇、二王、颜真卿这样的伟大书家和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5.
西医以实证科学为基础,以分解、还原为主要方法,分工越来越精细,获得了许多医学上的成就,也治愈了许多疾病,但是强调治病,对人的因素重视不够,在维护整个人体健康方面遇到了某些困惑。 中医把人看成“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整体,从辨证恒动的观点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实施综合、整体治疗,也获得许多医学上的成就,治愈了许多疾病,但是主要凭感觉,取象比类等方法诊治病人,缺乏实证科学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以来,提倡中西医结合,有一定成效。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依照“突破还原论,发展整体论,达到两者辩证统一的系统论”的哲学理念,提出了中西医的结合点——人体生态系统。人体生态系统是以人体系统为中心与人体之外的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系统,针对“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运用综合集成创新的思路,提出了创建新医学——人体生态医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创新·为你     
《信息化建设》2008,(12):55-55
不一定音乐只在维也纳,IToIP,创新架构成就艺术新殿堂 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徜徉其中,聆听着天籁之音,感受着艺术对生命的礼赞。  相似文献   

7.
叶嘉莹对古典诗词及中华文化研究的成就和传播贡献是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何以成就如此杰出成就和贡献之根本原因尚有深入探究的巨大空间,这对全面提升古典诗词研究整体水平,了解文学与文化原创性人才之培养规律,以及从根本上强化中华文化复兴的软实力,均属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老子>第32章之"民莫之令而自均"之"自均"一词,历代注家多讲着"自然平均",检阅载籍,"均"通"钧",即陶钧,它以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圆运不已之态势和制器生物之功而被喻之以"天",而老子之"天"所强调的也正是运化造物之自然而然这一层意思.故"均"即"钧",也即"天",此"天"即自然,也即<老子>中所谓的"自宾"、"自化"、"自然".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12)
圣人之教现存最早的中医典藉《黄帝内经》是以"圣人之教"为张本的:"是故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圣人之教"以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间,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与人类。《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天地人是按一个统一的"大道"来运动的,人类是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人生也只是"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即使是圣人也只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疾病则只是生命"浮沉"的偏离状态而已。  相似文献   

10.
《江西科学》2008,26(5):689-689
该书是一部集我国50年来分析力学研究成就之大成的学术著作,展现并评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分析力学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成就,融人了著者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分析力学的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荀子教育思想的形成荀子所处的时期是百家争鸣的后期,荀子在批判地继承诸子百家的同时,取百家之所长,解百家之所“蔽”,又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论证了自然之“天”,形成了较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天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并不是有意志的“神”,“列星随旋,日月递烟”,都有它自身所遵循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它与人的福祸吉凶没有任何的直接或必然的联系。“星之队(通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相似文献   

12.
“神箭”腾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铸成了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3.
“性命之学”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一门实践性、修习式的学问,是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人文主义”,“第二个结合”深度激发了“性命之学”跨越时空的内涵特质,创新了其在历史轨迹的学理空间。文章以“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从古之“性”与“命”的内涵出发,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命之学,并提出了成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六个研究板块出发,系统梳理了贵州外国文学六十年来的研究轨迹,以代表性论文和专著为分析对象,整体论述六十年来贵州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成就。在指出成就、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具体说明研究的不足,并勾勒今后的研究路向,目的是引起贵州本土学界的重视,以推动贵州外国文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顾正耀 《科技信息》2003,(3M):18-19
是否可将钱绍武先生的艺术成就视做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缩影?在这个缩影里你能看到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些轨迹,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几乎囊括了中西文化神髓之精要,并以其严谨的西方写实手法传达着以形写神的中国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明代初期对藏族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政策。笔者认为,该政策是以战略利益为前提,以“分而治之”为目的,同时加之军事之威慑,政治之笼络,经济之牵制。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多种手段交错使用,故尔成就卓然。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在目录学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词曲批评方面同样成就斐然,《总目》运用源流批评、比较批评、纪事批评等批评方法,拓展了词曲批评的方法和视野。从总体观之,《总目》词曲批评成就大于不足,在以词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深延于人类的福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是深延于人类的福祉,使科学超越好奇探索和技术本身,浸润着浓厚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并使实验室里的希望之光慢慢成就造福大众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苏斯彬 《今日科技》2004,(10):26-27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城市日渐强烈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气息,面临着更大范围的竞争压力,促使其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透视和应对竞争。近年来,国内城市纷纷意识到惟有借助区域整体之力,发挥地利人和之势,才能壮大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一时间列强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3,(8):63-63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的原意是:古时伏羲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星云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地貌,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所生的植物。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会通神明之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这段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很多人都熟知其中的故事。但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话,却蕴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物——伏羲;一件伟大的事情——中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