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早期的外交家和美国第二任总统,也是最早关注美国海权建设的政治家之一。约翰·亚当斯海权思想的形成深受美国的繁荣和安全对海洋严重依赖的现实,他的职业背景特别是他参与美国政治活动的经历,以及关于中立国自由航行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其海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中立权利和海上航行自由、海军对维护国家独立和海洋权益的作用以及对发展强大海权的信念。约翰·亚当斯的海权思想十分理性,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对美国海军政策和海洋战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源起于爱琴海的古罗马文明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更是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海权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使得作为地缘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权理论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国家,新时期必须更要注重海权的作用,在追求做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无法避免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染指中国的海洋领土,对中国海权造成挑战。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海洋战略,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知识》:两位刚才已经多次提到了"海权"这个外来概念,我们也注意到胡波老师的新书《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了。为何使用"后马汉时代"这样的时间界定,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中国什么样的海权意识?胡波:在认知"海权"方面,中国是一个"晚熟"的国家,而且历史上吃过其他海权强国的亏,吃过很大的亏。所以我们从官方到学界,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是排斥的,认为这是西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东西。部分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海洋战略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论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西方大国的外交战略。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而言,制定理性的海洋战略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海权不是海上霸权,而是有限海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是中国海权特殊内涵的根本原因。中国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点又是决定我们只能是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现实原因。中国一向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谈及海权,大部分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近代中国因海上力量弱小而遭遇的"百年屈辱",弱者和受害者的心态非常明显。海权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中,往往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即便到了今天,多数中国学者和官员仍不太习惯谈海权这个概念。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地缘政治和海权竞争几乎是永恒的存在,始于人类文明肇始之日,只不过在世界不同的地区,海洋的底色和分量有较大不同。与古希腊—古罗马以降的西方文明不同,在1840年以前,海权和海军确实较少左右东亚历史的进程,尽管东亚历史上曾经多次存在过世界一流海军。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权建设是中国依据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家海上周边环境的正确决择。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中国海权的选择要服从和平崛起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海权发展对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正按照党的十八大制定的方略,建设海洋强国。然而,美国针对中国的海上战略竞争似已全面开启。除加强在南海和台海的动作外,美国还试图将中美海上竞争扩展到西太平洋乃至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如果美国继续加码,中美海上战略竞争将向何处去?地缘政治和海权的视角对于理解当今的美国行为有何  相似文献   

8.
唐纯立 《科技信息》2010,(6):147-149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来自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其中不乏远见卓识。然而大多数人的思想停留在海口防御上,海权观念极其淡薄,没有走向海洋的意识。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近代海军的创建,也不是海权意识的产物,而只是用于看护家园,最终惨败收场。可见,没有成熟的海权思想作指导,是晚清海防建设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海权控制入手,探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海上封锁战略对交战双方经济、财政和外交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证明了海权控制对美国的南北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豪斯禾佛(Karl Haushofer)认为,世界霸权最后必为同时具备强大陆军与海军而又有空军为辅的国家所取得。由"一带一路"的战略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宏观的战略资源分配与运用,是21世纪海权与陆权发展并进的计划与市场资源分配,有利于构建一个与全球接轨的大中国。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地带在中西部,向西扩大陆权作为,向东扩大海权的支撑,"一带一路"陆权与海权发展兼顾是中国迈向世界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南海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我国南海权益却遭时常遭受侵犯。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海洋意识是沿海国家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分析认为我国公民海洋国土意识薄弱,对海洋价值认识不全面,导致海权意识不强.落后的海洋意识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提出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公民海洋意识培养;通过海洋国情宣传,增强公民海权意识;通过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事业和制定长期的海洋发展战略引领公民海洋意识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海洋观.  相似文献   

13.
踏上海权之路伊始,美国极力避免挑战海军强国,通过与法国的私掠战、第二次英美战争以及南北内战锻炼了自己的海军队伍。19世纪末,利用英国受困于欧洲的有利国际形势,美国通过在大西洋采取守势,向太平洋扩张,实现了海权的振兴。美国的海权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适宜的国际环境下,应“天时”而动,才能突破海权强国的围剿,实现海权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日海权纠纷不断:东海大陆架争端,钓鱼岛主权问题,“冲之鸟”地位问题等。造成中日海权纠纷的原因有很多:生存发展需求产生了控制海洋的意识;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使中日双方的权利主张能够“各取所需”;“海洋日本论”的影响;媒体的作用;美国的支持;确保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进而争当世界大国,提高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地位。我国在海权争议中应冷静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保持经常性的官方接触,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控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中日间的问题;切实加强经济合作,以经济促政治;加强信息交流质量和数量,改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区域性安全机构,以保证双边和多边的沟通渠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即中日双方暂时搁置主权或主权争议,在相互间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形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石油资源;建立一支海上准军事力量,增强维护海上权益的能力,建立军事冲突的缓冲带;加强综合国力建设,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等。  相似文献   

15.
谢立 《世界博览》2009,(9):29-31
海权·航母的发展之路非常漫长,在踏上这条路之前需要分清:海、陆思维的差异性和海军长期发展的规律。这些概念是否清晰,将关系到海权·航母之路的努力最终能否“修成正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下,面向海洋、利用海洋的能力被弱化和抑制。海权观念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立体、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军"走出去"战略在国家树立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和保障国家利益中肩负了更基础和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牵引、以海制陆发展、海陆空天电磁集成的海权观是军队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海军战略意识被动则意味着受制于人,因此中国海军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贯彻"蓝水战略",并注重内强硬实力、外固软实力,双管齐下、海陆并进。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安全是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的重要内容,是在一个长周期内指导欧盟各项涉海政策的顶层战略设计,旨在为欧盟及成员国相关政策决策及实施提供原则性和方向性指引。2023年3月10日,欧盟委员会、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联合发布《加强欧盟海上安全战略,应对不断变化的海上威胁》文件(简称“海洋安全战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欧盟在时隔九年后完成了对2014版“海洋安全战略”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七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2013年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出席并讲话,7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本届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南京大学教授葛晨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文木等分别作题为"近海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南海海疆国界线"、"海权拓展的节点与国运兴衰"、"海洋强国与海洋安全"、"关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被认为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海洋成为了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另外,海洋秩序也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已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并正在全方位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10月18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承办的"21世纪的海权与海洋治理:国际海洋安全秩序演进与中国角色"主题学术研讨会在北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专制王朝的政治实践导致中国古代形成重陆轻海的国家安全观。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本质上讲是海权优先国家对陆权优先国家的侵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对海洋的认知呈现层次性发展脉络,从早期的关注海防建设慢慢转向海洋综合性发展。远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强烈的征服海洋意识,近代中国海洋开发的落伍只是暂时性的。梳理近代以来的海洋开发资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的认知,增强海洋强国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