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1世纪被认为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海洋成为了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另外,海洋秩序也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已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并正在全方位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10月18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承办的"21世纪的海权与海洋治理:国际海洋安全秩序演进与中国角色"主题学术研讨会在北  相似文献   

2.
张露 《世界知识》2011,(16):13-13
所谓海权,是人类在认识并利用海洋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战略理念,其实质是要通过对海洋的管控实现国家利益。不同历史时期,受科技发展水平、时代主题、主流政治思潮和关键性大国战略文化的影响,海权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知识》:两位刚才已经多次提到了"海权"这个外来概念,我们也注意到胡波老师的新书《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了。为何使用"后马汉时代"这样的时间界定,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中国什么样的海权意识?胡波:在认知"海权"方面,中国是一个"晚熟"的国家,而且历史上吃过其他海权强国的亏,吃过很大的亏。所以我们从官方到学界,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是排斥的,认为这是西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东西。部分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海洋战略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论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西方大国的外交战略。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而言,制定理性的海洋战略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海权不是海上霸权,而是有限海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是中国海权特殊内涵的根本原因。中国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点又是决定我们只能是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现实原因。中国一向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日海权纠纷不断:东海大陆架争端,钓鱼岛主权问题,“冲之鸟”地位问题等。造成中日海权纠纷的原因有很多:生存发展需求产生了控制海洋的意识;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使中日双方的权利主张能够“各取所需”;“海洋日本论”的影响;媒体的作用;美国的支持;确保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进而争当世界大国,提高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地位。我国在海权争议中应冷静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保持经常性的官方接触,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控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中日间的问题;切实加强经济合作,以经济促政治;加强信息交流质量和数量,改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区域性安全机构,以保证双边和多边的沟通渠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即中日双方暂时搁置主权或主权争议,在相互间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形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石油资源;建立一支海上准军事力量,增强维护海上权益的能力,建立军事冲突的缓冲带;加强综合国力建设,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等。  相似文献   

6.
唐纯立 《科技信息》2010,(6):147-149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来自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其中不乏远见卓识。然而大多数人的思想停留在海口防御上,海权观念极其淡薄,没有走向海洋的意识。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近代海军的创建,也不是海权意识的产物,而只是用于看护家园,最终惨败收场。可见,没有成熟的海权思想作指导,是晚清海防建设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浅谈现阶段中国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公民意识也不断觉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公民意识仍显得滞后。本文就我国公民意识滞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现阶段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8.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早期的外交家和美国第二任总统,也是最早关注美国海权建设的政治家之一。约翰·亚当斯海权思想的形成深受美国的繁荣和安全对海洋严重依赖的现实,他的职业背景特别是他参与美国政治活动的经历,以及关于中立国自由航行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其海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中立权利和海上航行自由、海军对维护国家独立和海洋权益的作用以及对发展强大海权的信念。约翰·亚当斯的海权思想十分理性,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对美国海军政策和海洋战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下,面向海洋、利用海洋的能力被弱化和抑制。海权观念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立体、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军"走出去"战略在国家树立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和保障国家利益中肩负了更基础和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牵引、以海制陆发展、海陆空天电磁集成的海权观是军队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海军战略意识被动则意味着受制于人,因此中国海军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贯彻"蓝水战略",并注重内强硬实力、外固软实力,双管齐下、海陆并进。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专制王朝的政治实践导致中国古代形成重陆轻海的国家安全观。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本质上讲是海权优先国家对陆权优先国家的侵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对海洋的认知呈现层次性发展脉络,从早期的关注海防建设慢慢转向海洋综合性发展。远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强烈的征服海洋意识,近代中国海洋开发的落伍只是暂时性的。梳理近代以来的海洋开发资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的认知,增强海洋强国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节约用水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也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节水意识的强弱,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水危机”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公民节水意识现状,论述了增强公民节水意识的意义,并提出了培育公民节水意识的相关对策和措施,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源起于爱琴海的古罗马文明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更是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海权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使得作为地缘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权理论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国家,新时期必须更要注重海权的作用,在追求做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无法避免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染指中国的海洋领土,对中国海权造成挑战。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海洋战略,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文化是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它通过确立公民政治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等方式稳定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公民文化的培育,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培育公民文化.关键在于推行公民教育,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鼓励公民践行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的具备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在建立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缺乏公民意识成长的丰厚土壤.新闻舆论作为公共领域的主要建构者,能够在建立和提高公民意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的民办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的大发展不仅是我国"入世"后教育开放的必然要求,而且还具有许多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企业、社会团体、港澳台胞和公民个人办学的积极性,扩大教育规模,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国办教育的单一体制,给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从而强化教育内部的竞争机制,促使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增大教育投资,补充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为国家分忧解难;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有利于强化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对社会和个人教育消费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辽宁海洋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同时也使辽宁面临更大的国际投资、贸易及非传统领域合作方面的风险,而辽宁自身也存在着海洋发展战略不明确,海洋意识薄弱,海洋科技实力较弱,海洋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等问题.因此,辽宁应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抓住机遇,控制风险,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提出了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提高公民,当然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相信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权利现实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一定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随着通过法律调整的公民权利的广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公民新闻初见端倪。它的兴起并非仅仅是新传播技术革命的伴生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民意识觉醒热潮中的一个环节。文章认为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推动公民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因,而公民新闻则成为彰显了公民意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场域。文章讨论了网络语境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追求,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教育现实困境的分析,指出了利用网络的优势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