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红兵  徐晓军 《科技资讯》2014,12(24):95-95
机械滑台滚珠丝杠副维修关键技术机维修经验,分析机械滑台滚珠丝杠副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主轴箱结构、安装方式,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组合机床多轴箱箱体孔系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BCAM)进行了研究和开发。该系统与计算机辅助多轴箱设计系统(BCAD)组成一个CAD/CAM系统,它利用CAD系统的设计结果,采用专家系统的推理方法,生成多轴箱箱体的孔系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指令。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切削效率,机床的运动部件需要较高的刚度和较轻的质量.以某型号磨床的主轴箱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主轴箱、电主轴磨头和滚珠丝杠等部件的有限元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运用等效静态载荷理论将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与静态结构优化理论相结合,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对主轴箱进行轻量化设计.与传统静态载荷下的主轴箱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相比,该方法更适用于机床运动部件的结构轻量化设计,优化后的主轴箱结构在保证静动态性能的前提下质量减轻8.5%.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列车现行检修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维修经济性、任务性和安全性的非完备预防性维修模型。引入故障率递增因子和役龄递减因子表达非完备维修对部件故障率的影响,采用故障小修、预防性维修和更换维修相结合的维护方式,以单位时间内维修费用、停机损失费用和故障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预防性维修可靠度阈值为决策变量,获得最佳的预防性维护决策,并以某地铁公司列车轴箱检修为例验证维修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现行的地铁列车检修模式,运用提出的预防性维修策略可节约预防性维修成本约23. 1%,降低故障风险成本32. 7%。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列车检修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UG的组合机床多轴箱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模块化设计原理,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组合机床多轴箱的各级模块.将三维CAD技术与模块化技术相结合,以UG(Unigaphics)为软件开发平台,利用其强大的三维造型功能和装配功能,建立了组合机床多轴箱参数化三维造型模板库,同时还建立了存放设计过程中所需数据的数据库.设计人员在系统界面的引导下可完成模块选择、模块组合和设计计算等环节,从而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组合机床多轴箱三维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学强 《科技信息》2011,(22):366-366,368
针对组合机床主轴箱设计的特点,选择以Pro/E作为开发平台,以Access作为数据库,利用VC6.0开发主轴箱智能设计平台。利用该平台,从事主轴箱开发工作的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主轴箱数据,节省大量繁杂的计算,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主轴箱传动系统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8G型电力机车轴箱无电流接地装置所造成的大小齿轮点蚀、剥离以及轴箱轴承由于电腐蚀引起的过热、固死等故障,探讨了在8G型电力机车上加装轴箱接地装置的必要性,给出了在8G型电力机车上加装轴箱接地装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实际运用中,载荷和速度两个导致轴箱轴承温升过高的关键因素混合存在,很难确定各自对轴箱轴承温升过高的影响程度如何,严重影响了轴承故障的原因判断。针对该问题,以350 km/h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运用条件,确定载荷、速度等外部因素的水平;通过台架交叉试验方法,制定合理的交叉试验方案;结合敏感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和对比载荷、速度对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温升的影响度。结果表明:载荷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都会引起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温升的增大,且越来越剧烈;高载荷水平下,速度的提高引起的轴箱轴承温升的增长率更大;一定速度水平下,轴向载荷的增大引起的轴箱轴承温升的增长率不一定越大;相比载荷的增大,速度的提高对轴箱轴承温升的影响更加明显。研究成果将为高速列车的可靠性提高、寿命延长和修程修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静、动、热态综合性能,对主轴箱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ADGM15高速精密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出主轴跳动量。选择主轴箱筋板厚度、筋板间距、筋板位置、主轴箱内孔直径及壁厚为设计变量,主轴端部跳动和主轴箱质量为优化目标。用有限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获得了优化设计的最优解,使主轴端部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主轴箱的质量分别降低了2.06%、2.29%、7.04%,提高了主轴箱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数控车床主轴部件及其主轴箱热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数控车床主轴箱为对象,研究了主轴箱的热态特性及其对机床性能的影响.在确定有限元分析所需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主轴箱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计算了主轴箱的稳态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主轴箱热平衡时间,并利用热和结构耦合技术仿真计算了主轴箱在热和结构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及热变形,分析确定了主轴部件和主轴箱的热变形趋势.通过分析可知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种计算类型,主要是两种非定解型的一轴带多轴的“扫描凑算”类型。在主轴箱设计中,为使结构简单,常采用一轴带多轴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往往要出现非标准啮合中心距,而使用变位齿轮,它对主轴箱的设计、制造、维修均带来不便。非定解型的一轴带多轴的“扫描凑算”类型就是为在给定标准啮合中心距一定允许误差的条件下,计算最佳方案,尽量减少变位齿轮而设置的。计算实践表明是行之有效的。本文确立了计算步骤、数据表格和总框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TM125重型双刀架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关键部件—主轴箱动力学特性,提供优化结构依据.方法应用Solidworks建立HTM125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三维模型,并把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分别进行模态和谐响应的分析.结果得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的前6阶固有频率、振型云图以及关键点沿X、Y和Z向的幅频曲线.主轴箱前6阶振型云图表明了主轴箱发生共振时的振动趋势和箱体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主轴箱固有频率和关键点谐响应变形量的分析,得到了机床加工时主轴箱应该避开的激振力频率,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结论得到了主轴箱结构的动态特性参数,为后续主轴箱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对组合机床多轴箱中的传动件实现自动设计与校核计算,同时对传动件在空间位置上有否干涉现象进行自动检查与修正。因此,保证了多轴箱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周期大为缩短,设计质量显著提高。这种新设计方法将为今后机床方面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重点介绍钻孔组合机床多轴箱中的齿轮与轴的自动设计与校核计算,从建立数学模型至计算程序的研制都作了较仔细讨论。根据研究内容所研制的程序已成功地在 DJS-6机上应用,通过10个实例计算,都获得满意结果。本文内容及研制的程序可供组合机床设计人员直接应用及参考,对从事于通用机床与传功机构的设计人员也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某型号加工中心的主轴箱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在保证强度与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主轴箱的原设计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其冗余质量进行了适度削减.经优化后的主轴箱,总体质量由原来的670 kg减轻至550 kg,质量减轻了18%,达到了主轴箱轻量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主轴箱模态振型较为合理,其固有频率远离机床常用工况区的激振频率区间,表明主轴箱在工作时不易与机床的其他部件或工件产生共振,从而对提高加工精度有利.  相似文献   

15.
组合机床多轴主轴箱轴孔坐标的确定是设计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推导一套简明的计算公式供设计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提出了利用传动树形图及传动小树的概念描述主轴箱传动系统的方法,给出了关于中间轴总数、齿轮总数及各轴转速的公式,同时,简要地说明了主轴箱自动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该文运用多轴箱体坐标计算方法推出与两轴定距传动轴坐标换算公式,对专用数控铣-钻机床主轴箱进行计算机辅助坐标变换,验算证明变换结果与实际要求相符。  相似文献   

18.
林松 《科技资讯》2010,(14):103-104
通过设计机体对钻组合机床对机体进行加工,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该组合钻床由中间底座、侧床身、液压滑台、动力箱、多轴箱、自动上料机构、夹具等组成。  相似文献   

19.
构建考虑轴箱表面散热及轴承内部传热的功率损耗模型,分析轴箱轴承在不同服役环境下的载荷;综合考虑轴箱表面空气流场对流换热的影响,建立精细化轴箱轴承温度模型,分析不同服役环境对轴箱轴承温度分布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轴承试验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速度由220 km/h增至300 km/h时,轴承的总摩擦力矩增大11.4%;当车轮多边形阶数由16阶增加到22阶时,摩擦力矩平均增大2.8%;轴箱轴承最高温度出现在内圈与滚动体接触的区域,最低温度出现在轴上且接近环境温度;当车速由220 km/h增加到300 km/h时,轴承的最高温度上升9.2℃,各节点处温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当车轮多边形阶数由16阶增加到22阶时,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1%;当多边形深度幅值由10 dB增加到18 dB时,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4%。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复杂激励会对轴箱轴承的动力学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利用UM(universal mechanis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在对车辆模型进行稳定性、平稳性和安全性验证的基础上,获取了复杂激励下轴箱轴承所受的垂向、纵向和横向载荷;然后,通过Solidworks软件和ADAMS软件建立了轴箱轴承内圈剥离故障动力学模型,通过与滚振实验台轴箱轴承实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可知,轴箱轴承故障侧的滚子与内圈接触载荷大于非故障侧与正常轴承,故障侧保持架的振动大于非故障侧与正常轴承,内圈故障冲击加剧了轴承保持架与外圈的质心波动.最后,进一步对比考虑轮轨激励下与定载荷下故障轴承仿真结果发现,受轮轨激励的影响轴承内部各个元件间的接触载荷显著增大,轴承保持架与外圈质心运动轨迹盒维数显著增大.研究成果对揭示实际工况下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内部元件振动特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