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思想,对于探索解决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模式和世界竞技运动发展出现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克服“无道德的竞争”的极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需要。民族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他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构建和谐校园须加强对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必须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而这正是文化馆基本职能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孙旭东 《科技信息》2007,(32):310-310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道德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滋生和前发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具有极强的时代烙印和宗法色彩。传统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既受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同时又归属于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主要是建立在儒家的个人伦理道德哲学之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它是强调以个人修养为主要内容的臣民道德,把家长制下形成的东庭伦理,扩大到国家、扩大到政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旧伦理最显著的表现。在一定社会关系发展中,传统道德对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居于社会意识结构中第二个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和谐所产生的经济根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借由社会主义道德所赖以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的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与弘扬,道德资本必将得以有效筹集,并以正确的方向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予以介入的基础上,切实增强渗透力与运作效力。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信任危机出现且程度不断加深。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习惯的影响,也有相关法律规范缺失以及道德约束力下降带来的影响。要想消除信任危机,必须调节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强化公共监督,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社会信任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这使得现代社会中在道德体系中具有最广泛影响的公德体系具备了伦理基石的地位。从历史视角探究传统文化中公德意识的阙如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公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突出公德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伦理基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实际,正确解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突出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辨证处理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传统矛盾理论,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它还有价值;全盘维护也不对,因为它确有缺陷。必须对它进行扬弃、创新,使其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只有立体矛盾理论,才能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要把张爱玲的小说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典型文本,探究其中所蕴涵着的都市生活和都市人性的内涵:那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统文明逐渐式微的中国,最具现代文化特征的上海和香港,所演绎的都市普通人物的人生命运和人性悲剧.主要表现为金钱和人的正常感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人性的丑恶和变态,这是现代人不得不承受的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12.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源头,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无比丰富的内涵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的道德文化,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石,至今在我们的道德生活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天人合一"的伦理观、"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美德、"谦谦君子"的谦虚品格等,都是《易经》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念的分疏递进错综复杂,如何从中找出基本线索,是进行现代转换的基本前提。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逻辑,可从三条理路予以洞悉:其一是从道德到道德文化再到道德文化理念的衍生之路;其二是从道德意念到道德观念再到道德理念的递进之路;其三是从传统文化到传统道德文化再到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家具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代家具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结果。中国拥有博大的传统文化,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吸收和创新,并在现代科技的辅佐下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来发展现代中式家具。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小说创作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其小说创作受地域文化的浸润,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表现出受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坚守着自己"乡下人"的身份,从乡村中国的视角和价值判断来建构自己的文学及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紧密关联的三个方面:带有"五四"启蒙传统的对民族品性的思考与重塑;"乡下人"视角下"城"与"乡"对立所导致的对世俗的躲避和对自然人性的讴歌;基于对"人"更高意义上的关怀,他还对现代文明的弊病做了深刻的思考,庄严地呼唤和谐"神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功用,了解并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美学形态,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古建筑文化,继承和体现这些传统建筑文化价值,并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入手,在充分分析本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现代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普宁>中描述了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美国的尴尬生活.小说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标记:一种极富感情和道义的跨文化流亡人生感怀;主人公普宁形象,不仅仅有纳博科夫的影子,更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冲撞混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