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以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为批评对象。通过对作品中规范写作与潜在写作内在矛盾的分析,指出其站在民间立场上对乡村文化的生动书写和对人性合理欲望的肯定,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并对这一意义可能达到的限度作出合理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南方民族叙事诗叙述故事在时间上不可避免是线性的,但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完全一致。表现在"时长"上,叙述时间的总量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的总量完全相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省略、概要、场景、延缓、停顿等。  相似文献   

4.
刘铁群 《河池师专学报》2001,21(1):16-19,45
本文将金庸的小说纳入知识分子写作,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广阔背景下对其作出严肃的解读,指出金庸的小说一直贯穿着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认为金庸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进行审视与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清末南方白话报刊小说,大体以开民智、振民气为旨归.,带有鲜明的政治启蒙色彩,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形成了呼应之势.以白话道人、胡适、黑心等为代表的白话报刊小说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得此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体现出某种先锋意味,在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体式乃至主题模式等方面,对五四之后的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小说多以农村为背景,他那些获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大都以农村题材为主。九十年代末期,莫言开始城市题材短篇小说创作,把笔触伸向城市,探寻城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虽然莫言的城市题材小说没有取得农村题材小说那样的辉煌成就,但他以《沈园》为代表的城市题材小说创作的尝试,显示了他拓展他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之外版图的努力,也是他始终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现。虽然莫言对于城市题材不如农村题材熟悉,但极具创造力的他采用寓言化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城市题材小说同样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沈园》就是他寓言化城市小说创作的尝试,采取迂回手法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思想,达到言在此意在彼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詹秀伟 《科技信息》2014,(13):211+140
<正>作为美国南方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数部电影剧本,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并多次获得美国国内文学奖项,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作"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典型作品,讲述了一个南方没落贵族家的小姐艾米丽悲剧的一生。艾米莉的父亲等级观念鲜明,赶走了所有的求婚者。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生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创作风格受到当时以艾略特、乔伊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文艺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位扎根于美国大地的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从福克纳的创作所处的特定时代和地域两方面出发,对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11.
德顺老汉是路遥小说《人生》中不太重要的角色,却是创作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德顺老汉有自己独立的故事链.他外表乐观、内心凄苦,对爱情的执着赋予他不同于传统文学角色的审美现代性品格.德顺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因为处于配角的位置,所以必须与高加林的故事对比才能显出存在的意义.虽然德顺老汉是个配角,但如果抽掉这一人物,则会对小说造成精神性损害.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13.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古道纵横。过去南方丝绸之路对大理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宗教等有较大的影响,今天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下,大理应该怎么办,大理学院应该怎么办,这是当代学人的新课题。以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为出发点,建议今天大理的"一带一路"定位为交往之路、人情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南方草地农业潜力及其食物安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南方地区草地农业的主要类型,并结合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南方草地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表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土地类型多样,具有发展多种草地农业系统的巨大潜力。其中典型的南方草地农业系统包括山地温带多年生人工草地、冬闲田黑麦草、冷季和暖季相结合的一年生饲草系统,以及林草复合系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口粮消费不断下降,而动物源食物消费不断增长,这就为草地农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简单推算表明,南方发展草地农业、实行以草代粮是可行的,而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尤其与诗歌相比,出现和成熟较晚。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看,它源于神话,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并不发达;同时它又源于史传文学,但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又阻滞了古代小说的发展,使小说创作由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古代小说创作队伍的缓慢形成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说创作的严重干预,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繁荣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南方的葬礼》是广西作家潘大林在对故园的深情回望中完成的一次文化乡愁之旅。小说所蕴含的文化乡愁体验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这种"文化乡愁"是与全球化"现代心态"相伴而生的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普遍心理症候之一。《南方的葬礼》的文化乡愁体验主要体现在对家族渊源的追溯和对传统习俗的扬弃上。这与那些固守狭隘的地域观念来回望故园的做法相比,《南方的葬礼》的可贵之处在于小说显示出一种自觉的文化反思品格。  相似文献   

17.
"30省作协主席小说巡展"活动反映了所有创作者都将离不开网络的现实.传统作家在网络上写作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阅读上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为文学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际国内大豆需求量巨大,但同时也有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及大豆行业渍身存在的问题。发展南方大豆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对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发展南方大豆产业面临的机遇、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瓶颈问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发展南方大豆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